楊小龍
摘 要: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除了要積累知識,也要注重心理品質的培養。在中學生心理和生理同時發展的過程中,心理因素會帶給中學生體育教育的影響是本課題的研究對象。
關鍵詞: 心理健康;中學生;體育教育
一、中學生心理現狀
根據調查以及有關文獻資料我們可以知道我國大約有30%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中學生中有著明顯的性格缺點,如心理承受能力差、孤僻不合群、不接受他人意見、缺乏協作沒有團隊精神、意志力差等。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學校采用應試教育模式,僅極少數學校有實行素質教育。學校、老師、家長以及中學生自身都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成績的提高上面,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心理現狀的關注,不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沒有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樹建工作。學校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力度不夠,心理知識教育普及的欠缺造成了學生心理上的缺點。使得中學生心理調節能力差,容易被艱難挫折擊倒,沒有健康積極的心理認知,缺乏艱苦奮斗、頑強拼搏、不屈不撓、克服困難的優秀心理狀態。又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導致我國目前在讀的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而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對于獨生子女過于寵愛使得這部分屬于獨生子女的中學生缺乏心理素質的鍛煉。
二、中學生體育教育中心理活動的影響因素
1. 學校因素
不同中學學校的學習和體育鍛煉環境是不同的,但是中學生在對于體育課的學習態度方面卻沒有什么的明顯不同;中學生卻在體育課場所、體育鍛煉場地的選擇和體育活動參與的方式情況差異有著明顯的一致。優美的體育課環境和健全的體育鍛煉設施能夠帶來學生愉悅的視覺享受,讓學生擁有積極體育運動的心情。學校應該保持基礎體育設施經費的投入,保證運動場所的安全可靠,讓中學生沒有心理壓力;放心學體育大膽做運動。
體育教師的工作態度,上課大部分時間“自由活動”的教學,體育考試考核標準的單一,教學內容毫無新意、教學內容匱乏,老師顯得不親切沒有不要的與學生交流互動,教師對學生標準統一沒有針對性教育不考慮特殊的學生群體,沒做到因材施教,不合理的課程安排、運動場所沒有安全感都是影響中學生體育教育中心理活動的學校因素。
2. 家庭因素
由于教育模式是應試教育,所以家長們對于中學生文化成績關注度過高而對于體育課不夠重視。獨生子女政策提出后,父母對于獨生子女過分的溺愛使得中學生缺乏相應的心理素質。父母的人生觀、職業和行為以及家庭的經濟條件、居住環境、居住氛圍都影響了中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心理活動。
3. 社會因素
現在社會對于體育活動不夠重視。我們通常可以看到在人們對于中學體育特長生有一定的的輕視,人們較于關注的是文化上的尖子生。社會向中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們輸入了體育成績好不會文化成績好的觀念使得人們在體育課上表現不積極。社會輿論的錯誤引導和現行應試制的考試選拔制度的不完善,是影響中學生對體育課的心理活動的社會因素。
4. 其他因素
(1)體育學習的興趣。如果當中學生對體育感興趣了,從而他們會在體育活動中會保持優秀的心理素質。興趣才是中學生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夠讓中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積極的參與,使中學生有著強烈的體育表現欲望。中學生對體育濃厚的興趣是積極的心理因素。
(2)大眾傳媒。當今信息時代中,各種傳媒工具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雜志、電視、廣播、報紙無處不在的傳媒工具也對中學生體育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新聞媒體有著導向作用,尤其是對于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媒體對體育的報道會引起中學生對體育的關注,體育明星會直接成為中學生崇拜的偶像或學習模仿對象。中學生們往往會因為喜歡的體育明星而主動地參與到他們的運動項目中來。
三、積極的心理因素促進中學生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在中學階段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中學生處于正在長身體的年齡段大量的體育運動對中學生的身體發育有著積極的影響。不怕苦不怕累的心理有助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達成各項運動目標。積極向上的心理特點也能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開心愉快的體驗。
四、消極的心理因素不利于中學生體育教育
消極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育。在體育教育中,中學生如果有消極的心理就很難完成相應的體育教學任務,達不到應該有的健康第一的教學目的。
五、通過體育教育培養中學生積極心理因素的必要性
當前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中學生獨生子女比例已超過80%。由于獨生子女家庭區別于多子女家庭的生活方式,唯一的一個孩子就是大家庭里的焦點,從小受到了過分的寵愛造成了當前部分中學生的有著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1. 自我為中心問題
家長們超過常理的溺愛,100%滿足孩子們的各種要求,各種過分地夸耀孩子們取得點點成績,讓孩子們覺得整個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圍著自己在轉,在他們眼里自己就是站在舞臺的最中央,自己就是所有人里的的主角。而團隊體育運動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能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學習到團結就是力量,能讓孩子們在運動中學習到每個人都是有著自己不一樣的價值,能讓孩子們在協作中明白每一個人都是團隊的核心,能讓孩子們并肩作戰,在緊張的氣氛中懂得每一個戰友都是平等的。
2. 自傲問題
曾經所說的窮人孩子早當家,那么所說的現在的孩子們就是溫室的花朵也不為錯。不管孩子們做錯什么部分家長總是對孩子不加指正或許還會夸獎孩子。這樣的孩子不能受到一點點的委屈,不能經歷一點點的失敗。一旦遇到失敗、委屈往往會鉆牛角尖不能自拔,其承受能力十分差。我們的體育教育除了傳授體育的協作精神也要讓孩子們明白體育的競爭性。體育過程中除了享受勝利的喜悅,也要面對失敗的勇氣。每一個在體育競技的孩子,都會經歷失敗、都會遇到困難。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會在孩子們失落的時候引導他們走出困境,去努力拼搏,去迎接下一次的勝利。
3. 害怕吃苦問題
正因為獨生子女是家庭的核心,而現代家庭里很少會有體力勞動,家長們又包攬了所有的家務勞動。甚至讓孩子的吃飯穿衣都在家長們包攬的范圍內。結果導致當前中學生怕吃苦、怕累的心理明顯。而體育教學不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勞累的過程。體育課上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能夠讓學生在開心的運動中很好地參與勞累的活動。體育課既強健了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教育了中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4. 孤僻問題
作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們缺少與兄弟姐們之間的交流,從小都是和長輩交流。缺少與手足的打鬧、玩耍,使他們很多時候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不懂得如何與同齡人交流。往往獨來獨往,我行我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體育除了是個人性的,也是集體性的。在集體體育活動中,促進中學生學會如何與同學交流,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讓中學生們學會如何表達自己,在嬉笑開懷的團隊體育活動中,讓他們不知不覺地融入集體。
5. 自私自利問題
很多家長在平常的生活中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很多孩子卻不認為這是家長們的關愛,而把家長們這些默默的付出當作自己應得的。這也造成了當前中學生自私自利的問題,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也不愿意為他人付出。團隊體育競技是一個團隊協作的過程,也是一個默默付出的過程,只有每個人都無私地奉獻自己的那份力量才能夠贏取最后的勝利,享受那份屬于贏家的榮譽。在體育教育中,中學生會很好的明白團結友愛、默默奉獻的精神。
上述心理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獨生子女的中學生中,非獨生子女的中學生中這些心理問題也廣泛存在著。良好的體育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這類心理問題的解決。因此在當前教育環境中,通過體育教育培養中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六、如何培養積極的心理因素
1. 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
需要是中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中學生是對于體育學習的動機可分為:①對體育活動的好奇心和體育運動的興趣;②榮譽感,在體育教學中獲得老師表揚或在體育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③明白通過體育活動可以讓人健美、健康、強壯;④從體育活動中或得快樂感;⑤把體育當成未來職業方向。
由于中學生體育需要的不同,中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也不同。中學生的年齡段的叛逆性,學生體育學習動機也有著變化起伏。此時,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對體育學習的需要轉化為動機。
2. 提高中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中學生好動對體育活動有著強烈的興趣,然而中學生對有體育活動的興趣廣泛而不穩定。正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挖掘中學生特長培養中學生專項興趣愛好,使得學生興趣堅定、深厚。老師通過啟發引導使中學生自發學習體育,在體育學習中感到快樂而不是困難和痛苦。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自覺學習并且建立求知欲望,做好與學生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愿意練、愿意學。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鼓勵學習,培養學生自信心和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在贊揚的同時也要指出中學生的不足,使學生學會自我監督,在改正錯誤的同時獲得快樂。讓學生養成積極、自發的學習態度。
3. 注意中學生的感情與意志
中學學生在體育活動與競賽中感情表現較為明顯,老師做好疏導與引導工作,讓學生感情穩定。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學生意志力培養的重要時期老師應當適當監護和幫助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挫折、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堅決果斷的優秀品質。
4. 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
中學時期的學生心理是一個矛盾的時期,獨立和依賴、幼稚與成熟。這個時期的學生有著較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他們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表揚,需要老師的關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老師要給予學生熱情的指導與幫助,尊重學生的選擇,信任學生,發揮他們的獨立性又要不過分的批評與否定。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