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巴草
在新的歷史時期,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抓好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實際參與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不斷提升其綜合素養,為其未來發展與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導學互動”教學中教師角色由“教”向“導”轉變,著重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的引導與指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成效中有著積極的作用。其中,教師可通過情境導入、設置疑問以及組織活動等形式開展“導學互動”教學,積極搭建探究與學習平臺,讓學生主動投入數學思考與研究中,不斷促進其思維發散,提升其綜合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皩W互動”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將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完美整合,側重于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能有效提升整個教學質量與效率。該教學模式中主要有自學導綱、小組合作、歸納總結以及反饋訓練四大內容,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學習過程,教師有針對性地就教學內容對學生給予自學指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總結,并加以對應練習的鞏固訓練,如此,整個環節下來便可提升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質量與效率。實際意義上,教師可巧妙地整合上述三大內容,從三方面開展教學。
一、情境導入,帶動學生參與自學研究
數學學科的理論知識較為系統且復雜,在理解與掌握過程中需要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結合,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發展機制與心理特征,就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巧妙設計情境導入,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中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掌握知識,并主動參與到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的活動中,實現自主的高效學習。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多注重一人進行講解,而不接受學生學情的反饋,學生存在的疑問就被迫積聚,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斷下降。因而,教師應注重創設情境導入。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軸對稱》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導入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物體,如中國結、路標、風箏、剪紙以及汽車標識等,讓學生嘗試著分析所看事物的特征,然后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加以糾正或補充。學生可能會回答說:“這些圖形左右兩邊相同?!蹦敲唇處熆蛇M一步加以引導:“左右相同要以什么為條件呢,是不是就中間取一條線加以折疊?”教師可一步步施以引導,不斷引出軸對稱的概念,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二、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組間協作學習
“導學互動”教學中更加突出學生實際參與學習的過程,要最大限度地帶動學生參與到實際學習中,小組團隊協作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數學學習本身要求思維性較強,而初中生正處于一個思維活躍的年齡階段,遇事待物逐步形成自我的思考方式。通過小組活動組建,教師首先明確談論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與指導,讓學生間自由發表看法,可將其思維發展與不同邏輯思考方式呈現出來,促進學生間相互協作學習。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點與圓的位置關系》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就“同學們認為點與圓兩者間共存在幾種關系呢?”為題組織小組活動,讓學生在組間或課后進行討論,并不斷進行總結與歸納。其中若學生考慮不周,則會說:“我認為只有一種關系——在圓內?!笨紤]周全的學生就會質疑:“不對,還有在圓外?!蓖ㄟ^不斷畫圖比較,學生間對同一問題就會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在自主發表看法的同時,可向他人學習經驗,有助于組間協作互動。
三、加強訓練,指導學生善于總結歸納
“導學互動”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更加突出,除了通過前者的自學導綱、小組合作協作,教師還應注重學生自主完成習題訓練的能力培養,并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善于總結歸納,完善自我知識結構與思維發展。其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選擇習題訓練,在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促使其思維突破與擴散,提升其綜合素養。教師的“導”作用在練習訓練過程中尤為重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或知識漏洞,會通過習題操作真實反饋,若教師可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可幫助其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整合與完善。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項與合并》教學中,教師應認清該章內容需多加練習與操作的必要性,在講解過程中應突出相關的解答技巧,并加強對學生進行訓練指導,讓學生明確“移項”與“合并”的正確使用。在教師耐心地指導下,學生可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題思路更為清晰,提升其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應注重觀察學生在習題練習中的發展機制,并適時加以引導與指導,讓學生可不斷總結與歸納。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數學教師應注重轉變教學理念,著重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導入情境、組織小組活動、加強訓練等方面優化課堂教學,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有效突出“導”與“學”兩者關系,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自主學習與探究中,不斷提升其數學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甘肅省合作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