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滿蓮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人類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的知識和認知的堆積。”教育要以人為本,一切從人出發,一切為了人,一切服務于人。學生良好的道德、堅定的信仰、安寧的靈魂和健全的人格,將是他們一生健康順利發展的基石。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面對現代兒童的特點,教育工作者應從何處入手呢?
一、教材滲透法
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無論是哪一種,故事性、趣味性都很強,知識面廣,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某種意義上講教材特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系統而有說服力地講清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應該怎么做,從而抓住火候相機滲透,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例如:班上有幾個學生思想不穩定,今天三個一團,明天五個一伙,攪得班上不安寧,班風不正。正好自己在教學思品課——《要分清是非)一課時,讓這幾個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內容表演給全班同學看,結果表演完后,他們一下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之處,并齊說了一句:“是非不分,陷入泥坑;是非分清,一路直行。”下面的同學報以熱烈掌聲。
二、他人對比法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教師要從正反兩方面擺事實、講道理,通過與他人對比,使學生自覺地接受教育。但對比要抓住學生的思想品德實際,讓他們把自己的思想行為與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質進行對比,與自己身邊的人對比……從而使他們動之以情,以達到導之以行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班上正好有一名學生在下面搞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因勢利導,讓他站起來朗讀“邱少云趴在火堆中,紋絲不動……”那一段,讀完后,接著問:“邱少云在熊熊大火中為什么像千斤巨石一般紋絲不動?你自己與邱少云相比有什么差距?通過對比,這位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課堂上,再也沒有類似的現象發生過。
三、事實說服法
課堂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地,但它并不是萬能的,對極個別學生來說收獲甚微,因此,可以針對學生特點讓事實說話,進行個別適當教育,效果較好。曾經有一名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優越,加之又是獨生女,因此從小養成了高傲自大、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性格,平常不和其他同學來往,為此其他同學也不愿接近她,我發現后曾多次給她指出過,但無濟于事。一次學校舉行運動會,我安排她和其他四名同學組成我們班的服務小組,結果其他四名同學都不愿要地。這下她無言以對,低下了頭。這時我做了其他四名同學的思想工作,又單獨找她談心。從此,她改掉了自己的不良習慣。
四、優點鼓勵法
每個小學生都天真可愛,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用己之長補己之短,這樣可以使他們克服缺點,增強信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更好地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曾經有這樣一名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太好,他自己非常苦惱。在一次的勞動中我發現他具有辦事認真、條理性強的優點,就鼓勵他發揮這個優勢去學習。他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復習,找出不懂的問題,然后認真鉆研,反復練習。經過一番努力,他的成績提高很快,成為班里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可見,長處能增強自信,催人奮進。
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確如此,要進行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非一件易事,這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不斷努力,找出一些更有效的途徑來。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飛速發展,知識的更新加快,小學生所處的環境愈來愈復雜多變。因此,培養新時代的合格接班人,任重而道遠,當今小學生的思想教育顯得刻不容緩,也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不斷地探索新的途徑,積累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努力塑造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新生力量。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