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萍
摘要:目的 研究醫護合作模式在ICU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和對照組分別采取醫護合作模式和護士主導模式進行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結果 干預組在ICU時間以及總鎮靜時間等臨床指標中,顯著優于對照組;干預組的不良事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醫護合作模式在ICU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關鍵詞:醫護合作模式;鎮痛;鎮靜;安全管理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Cooperation Model in ICU Analgesia and Sedation Safety Management
JI Ping
(Intensive Care Unit,Qionglai Medical Center Hospital,Qionglai 6115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medical cooperation mode in ICU analgesia and sedation in safety management.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CU patients as research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care nurse cooperation mode and the dominant mode of analgesia and sedation.Results Intervention group ICU in time and the total sedation tim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acci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medical cooperation model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on ICU analgesia and sedation in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Health care cooperation model;Analgesia;Sedation;Safety management
ICU是指重癥加強護理病房,其所接收的患者均為危重患者,通過對患者實施一系列的護理和治療措施,為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鎮痛和鎮靜作為ICU治療工作中核心環節,如何實現對其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漸成為了醫療工作者所重點關注的問題[1]。基于此,我院隨機選取了120例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醫護合作模式應用于ICU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當中,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臨床醫師采取等距隨機抽樣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1.66±11.54)歲。對照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2.38±12.19)歲。干預組采取醫護合作模式進行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對照組采取護士主導模式進行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表現,一般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護士主導模式進行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干預組采取醫護合作模式進行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成立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小組 由相關醫護工作人員負責,成立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小組,小組內各成員根據本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的相關制度標準。標準的制定參考了3C原則,3C原則主要是以使患者安靜(Calm)、舒適(Comfortable)、合作(Collaborative)為核心。
1.2.2醫護人員共同決策、共同治療和監護 患者進入ICU后,統一由護士和主治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表現進行評估、診斷,并以此來選擇所使用的藥物種類、用藥劑量以及時間等,及時根據患者的臨床反應調整用藥時間和方法,或利用相關的處理措施規范醫生的治療方法。在日常查房的過程中,對每位患者都進行了評估,若出現問題則重新進行評估,直至評估結果準確。定期開展專題討論會議,針對醫護合作模式中所存在問題以及不足進行分析,在3C原則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除此之外,制定出具有個性化的鎮痛和鎮靜方案,加強醫生與護士之間的溝通,及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監測,一旦出現問題立即匯報主治醫生。在評估過程中,主要選取患者的疼痛評分、鎮靜評分、循環評分等作為主要評估內容。
1.2.3醫護工作人員共同參加鎮痛和鎮靜的相關培訓 由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小組內的組長負責組織所有醫護人員共同參加鎮痛和鎮靜的相關培訓,培訓方式主要選取了專題講座以及實踐操作兩種形式。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鎮痛和鎮靜實踐中的注意事項以及安全目標、標準化溝通方式的實踐操作方式、不良事件的上報和處理方式等,提高醫護人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在臨床治療中的綜合水平,防治安全事故的發生。
1.2.4明確醫護合作模式的開展目標 在實施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安全管理小組內的組長首先對醫護合作模式的開展目標進行了明確,并通過長期的臨床經驗和調查,發現只有嚴格遵循3C原則,確保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一旦出現問題立即進行整改,并做到防患于未然。針對醫生的工作目標,則應當確保對患者病情評估的準確性,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鎮痛和鎮靜方案,提升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水平。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以及總鎮靜時間進行統計并記錄,同時使用我院自制的舒適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呼吸舒暢、心理舒適等多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證明舒適度越好。在對不良事故發生率進行調查時,主要包括由于鎮靜不足導致非計劃拔管和鎮靜過量導致呼吸機相關肺炎兩方面。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 在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中發現,干預組的ICU時間為(103.24±23.82)h,對照組為(158.94±21.78)h,干預組的總鎮靜時間為(45.84±6.37)h,對照組為(82.59±3.26)h,干預組的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以及總鎮靜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干預組的舒適度評分為(56.24±2.36),對照組為(45.58±3.95),干預組的各項臨床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事故發生率 在對兩組患者的不良事故發生率調查時,發現其中由于鎮靜不足而導致非計劃拔管的安全事故中,干預組發生2例、對照組發生9例,由于鎮靜過量導致呼吸機相關肺炎的安全事故中,干預組發生1例、對照組發生7例。結果顯示,干預組的不良事故發生率為5%,對照組為26.67%,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鎮痛和鎮靜治療有效降低了ICU患者的疾病應激反應,減少了患者體內的代謝以及氧耗,從而對保護臟器官功能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是目前臨床治療中常見的ICU治療方法之一[2]。由于ICU所接收的患者均為危重患者,因此如何確保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成為了諸多相關學者所重點研究的問題,鎮靜不足和鎮靜過量均將為患者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3]。醫護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在治療護理的過程中,由傳統的護理模式變為由醫生與護士共同協作的護理模式,其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水平和效率,同時也將減少鎮靜和鎮痛治療中的安全事故,促進患者日后生活質量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舒適度評分為(56.24±2.36),對照組為(45.58±3.95),干預組的各項臨床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干預組的不良事故發生率為5%,對照組為26.67%,干預組的不良事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醫護合作模式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可以有效提高ICU鎮痛和鎮靜的安全管理水平,縮短患者的ICU時間以及總鎮靜時間,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評分,并減少了不良事故的發生率,為ICU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值得在臨床治療中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趙琳,劉聰聰,郭兵妹,等.ICU護士主導型安全鎮靜管理方案的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5,08(23):95-99.
[2]賈平,黃曉波,楊琴,等.醫護合作策略在氣管插管非計劃拔管中的實踐和成效[J].重慶醫學,2016,02(04):484-485.
[3]黃珍,區潔芬.醫護合作ICU鎮痛鎮靜策略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05(07):23-25.
[4]馮潔惠,徐建寧,方強,等.醫護合作策略在ICU鎮痛和鎮靜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4,03(01):44-48.
[5]沈荷娟,王濟緯,王燕.醫護合作方案對急診患者鎮痛鎮靜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01(14):96-99.
[6]劉巧珍,劉寒芳,許娟,等.醫護協作管理在減少ICU身體約束實踐中的效果評價[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1(20):42-45.
[7]王令淑.ICU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防范策略[J].醫學信息,2011,24(03):1398-1399.
[8]代高英.手衛生的落實對ICU院內感染控制的臨床意義[J].醫學信息,2011,08(07):4228-4229.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