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張路安+康月娜
摘 要:在師范生教育中,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是其關鍵部分,師范生職業技能的高低體現著師范院校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但結合實際情況來講,我國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新課改要求不符,導致師范生職業技能無法提高。基于此,該文分析了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有效構建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模式,這對于提高師范生的職業技能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新課標 師范生 職業技能培養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b)-0147-02
隨著我國各大地方本科師范院校的改革和轉型,已逐漸向綜合型院校轉型,在這樣的情況下,師范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何提高師范生的職業技能,這是我國各大師范院校應重點考慮的問題。在新課標背景下,師范生不但要具有很高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而且還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技能。
1 新舊教學理念結合提升教學實用性
教育理論的發展給教育教學行動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但教育理論在自身純理論限制下,而研發一些乏味的、不切實際的“教育理論”。單純的理論學習指導教育行動,忽視了它原本的意圖。同時,教育行動既需要在科學有效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實施,教育行動也可以獨自進行。在傳授師范生教育教學理論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只能簡單要求師范生接受,而應在理解和消化下進行,有效結合理論學習與教育行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教育理論的適用性和合理性進行檢驗,最后將所學的知識內化成為自身的知識。在教育理論學習過程中,新的教育理論勢必會與舊的教育理論出現沖突,這時,需要教師引導師范生有效整合新觀念和舊觀念,改造和提升原有教育教學理念。教育理論的形成有利于教育教學實際活動的實施,否則就無法發揮教育理論的作用,教師不具有教學實踐經驗,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培養師范生的職業技能。只有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改變傳統的教育理論,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方式來整合教學行為。反之,只有通過開展各項教育活動才能建議教育教學理論是否科學,才能從根本上了解教育理論是否真的改變了如何掌握了教育理論,而不用來對教學行動進行指導,也就沒有辦法真正體現出教育教學理論的價值。
2 構建“三位一體”培養模式提升培養實效性
師范生的培養過程其實質就是將理論培養與教育行動能力訓練融為一體的過程。所講的理論培養與教育行動能力訓練一體化指的就是在理論培養中,在重視引導師范生接受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注重培養學生了解教育實際情況、分析教育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對策等教學行動能力。(1)課程體系設置。在訓練教育行動過程中,也應對學生進行理論引導,讓學生在有強大理論系統支持下來不斷提高自身教育行動能力,可以將所觀察到的教育行動方式來遷移到各大教育教學情境中,合理解決各項教育問題。這就需要明確培養師范生的目標: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教育行動能力,實現參與教育實踐與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有效融合。(2)按學年分層滲透。在開展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中,應該采用按學年進行分層滲透。初級階段,主要是培育師范生對教育事業的認同感,讓其能夠對教師行業的發展有一個初步了解。并結合教師行業的知識技能特點進行分析,初步掌握科學的教學技能。中級階段,可以從培養教師事業成就感入手。讓師范生可以更加深入對專業課程進行了解,并通過自身對教師技能的了解來優化教學設計、實施以及評價過程,在此階段還應該培養師范生掌握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技能。高級階段,可以從培養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入手。重點培養其教學經驗的反思、總結、更新等職業技能,同時要在這個階段讓其逐漸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3)合理化考核形式。在此環節中應該注重師范生普通話、規范漢字書寫、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和應用信息技術等技能的考核。并通過計算機考評系統以及專家考核的形式來完成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考核。計算機考評系統,主要針對師范生書寫筆順以及識字能力等職業技能進行考核。專家考核則需要考核對象現場完成粉筆字、鋼筆字、教學課件制作等相關技能的考核,通過組織專家評委參與考核的形式來對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進行考核。
3 融合教育理論課程與教育技能訓練課程
3.1 課程結構的整合
結合課程結構中的問題,改革和調整課程結構尤為關鍵。一是,師范院校的課程體系結構應具有“師范性”特征,在原有基礎層面上,提高教育專業課程在總課程的比例,適當減少一些課程門類,重新調整各門課程的比例。二是,應體現課程結構的綜合性、選擇性。在學科專業課程保留的基礎上,強化設置一些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的課程,不斷提高科學課程、綜合課程的比例。增加學科前沿研究的知識內容,有助于開闊師范生的眼界,確保教師專業化發展與社會要求相符。三是,師范生作為未來的優秀人民教師,應具有淵博的知識體系,所以在設置課程中,師范院校應重視各課程領域對于培養師范生發揮的作用,淡化學科限制,注重各學科間的聯系性,促使師范生可以形成科學、全面的知識結構。
3.2 確保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強化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一是,師范院校的教師應從根本上意識到職業技能課程對于培養師范生職業技能的關鍵性。在師范院校教育教學課程體系結構中,教師職業技能課程是其關鍵一部分,有助于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引導師范生將專業知識學習與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緊密融合,幫助師范生充分運用自身職業技能和教學技巧來解決教學中碰到的問題,最后使用教師教育理論水平與教師職業技能都能穩步提高。二是,強化教學法課程的學習。在新時代的今天,培養師范生通過計算機開展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尤為重要,關系著師范生日后教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這份職業對實踐性、應用性要求很高,所以,對師范生的講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規范書寫、教學工作技能等有著很高要求,應在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課程中融入這些課程,進而提高師范生的綜合能力,為他們日常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打下基礎。在教學法課程的開展下,加大力度訓練師范生教育教學基本技能,不斷強化師范生教學實踐水平。三是,師范院校應加大力度與附近中小學學習合作,這樣師范生就能夠提前在中小學學習實習,以此來試驗自身是否適合從事教師這份職業,也能夠強化自身對教師這份工作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讓師范生有機會充分發揮自身的職業技能,檢驗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進而有針對性彌補不足。
3.3 教學課程內容的整合
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整個社會都被營造出產業化和信息化的氣氛。各個學科不斷發展,又不斷融合,互相滲透,出現了很多交叉和邊緣學科。很多研究課題不能只是靠傳統知識板塊來機械式劃分,綜合已經是主要發展趨勢。在新的社會背景下,要求各大師范院校的課程內容應符合這種學科發展要求,也就是體現綜合化:一是,對學科專業課程和教育專業課程進行整合。二是,注重教育專業課程開展。三是,強化綜合課程設置。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師的素養有著更高要求,特別是教師專業技能的要求,教師專業技能的能力關系著新課程改革的水平。因此,應結合教育教學實際需求,有針對性、有目的地改革,調整師范生專業技能培養模式,確保其與新課標要求符合,進而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攀鋒,李遠蓉,宋瑞.部屬高師教師教育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4):85-87.
[2] 楊鈺樺,周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08(16):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