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敏
聯想是一種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當前感知或思考的問題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動,亞里斯多德說:“我們的思維是從與正在尋求的事物相類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與它相接近的事物開始進行的,以后,便追尋與它相關聯的事物,由此而產生聯想。”客觀事物總是相互聯系的,具有不同聯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腦中,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聯想。應用教育心理學中的聯想,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促進思維的靈活性,特別是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一、運用聯想引出新知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聯想”這一心理現象去誘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聯想到與之有關的新的知識,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意義的。教師復舊引新這一環節,其實就是教師通過讓學生先復習與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展開聯想,從聯想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要學習的內容的一個過程。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教師通過練習12÷( )=( )÷4=■等填空題,引導學生復習有關除法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與比的基本性質相關的知識。再引導學生從復習題展開聯想,除法、分數各部分與比的各部分有什么關系?讓學生講出除法、分數、比各部分的關系后,教師就可以自然地引出,比和分數、除法有密切關系,那么比有沒有象它們一樣的性質?這節課就讓我們研究一下比的基本性質吧。從而達到引出新知識的目的。
二、運用聯想探索新知
客觀事物總是相互聯系的,具有不同聯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腦中,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聯想。教學中,教師可運用接近聯想、對比聯想、類似聯想等幾種聯想方法去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聯想與之相關的新知識,學生就能輕松而系統地獲取新的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接近聯想就是由于事物之間在時間、性質等方面的接近,在經驗中容易形成聯系,而由一個事物聯想到另一個事物的過程。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一般教師都會按下面的方法進行:① 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② 出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具各一個。③ 教師演示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的過程。④ 提問學生,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長方形的什么?高相當于長方形的什么?⑤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利用了接近聯想進行。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這一知識和經驗,誘導學生通過接近聯想,從而獲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對比聯想是由于對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憶從而引起對與之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的回憶。教學時,教師根據 學生已掌握的某一知識,誘導學生運用對比聯想,進入與之相反的未知領域,獲取新識。如:教學異分母分數相加減,教師可設計以下教學程序:① 計算后說說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② 誘導學生的聯想,導出課題。你們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以后,還想學習怎樣的分數相加減?③ 順著學生的聯想,探索新知。異分母分數能直接相加減嗎?為什么?④ 嘗試練習,概括計算法則。⑤ 歸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3)類似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題時,就可以利用類似聯想進行。因為百分數應用題與分數應用題的結構,解題思路基本相似,教學時,可通過分數應用題轉化為百分數應用題進行。這就是一種類似聯想的應用。
三、運用聯想培養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從某一點出發,不依常規、尋找變異進行放射性聯想,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求異是創造的核心。目前在小學教學中往往忽視求異思維的訓練。學生按老師講的例題,用固定的思路去解答問題,這種按照固定思路去思維的教法和學法,大大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教學中,教師堅持不懈地誘導學生從已有知識方法聯想到與之相似、接近的知識、方法,把學生的求知欲與思考引向新的領域,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由此及彼的聯想能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異意識,誘導學生離開原有的思維軌道,聯想到別的思維方式,實現求異思維。例如:教學例題:綠葉服裝廠計劃一個月生產襯衫40000件,如果上半月完成■;下半月完成的與上半月同樣多,這個月生產的襯衫比原計劃多多少件?教學時,要求一題多解,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得出下面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先求全月實際生產的件數,再求實際比原計劃多生產的件數。40000×(■+■)-40000。
解法二:思路同上。40000×(■×2)-40000。
解法三:先求出全月實際生產的比原計劃生產的多幾分之幾,再求實際比原計劃多生產的件數。40000×(■+■-1)。
解法四:思路同上。40000×(■×2-1)。
通過關鍵句的聯想,學生的思維隨著解題逐步深入而發展,得出多種解法,從中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四、利用聯想解決問題
巴甫洛夫說:“任何一個新問題的解決都要運用主體經驗中已有的同類課題。”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和運用知識間相似、接近的聯系,幫助學生通過聯想,激活頭腦中既有的相關知識和經驗,從而解決問題。例如,簡算97×■,學生一時找不出簡算方法時,教師設計有關舊知96×■,并要求學生把兩道題聯起來觀察思考,誘導從96×■的計算中受到啟發,聯想到97×■的計算來,催化與促進97×■轉化成與96×■有關的計算,即(96+1)×■,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聯想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聯想訓練,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聯想,敢于懷疑的品質,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