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哲
完整的教育應適當地運用懲戒教育。當然,這里的懲戒教育并不等同于體罰教育,更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懲戒教育是一種高難度的教育技巧,也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懲戒教育是職責賦予教師的特殊權利,有法可依。2009年8月,針對新時期基礎教育的發展要求,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其中第十六條明確規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边@項規定以法規的形式保障了教師的懲戒權,更顯恰當懲戒教育的意義。
一、恰當的懲戒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恰當的懲戒有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懲戒的方法恰當,能夠使學生明白,自己要承擔行為帶來的后果,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懲戒是為了使孩子自己承擔行為的后果,學會對他人負責。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對美國夫婦處理孩子打破鄰居玻璃的事情,他們所采取的懲罰方式具有積極意義。他們不是簡單的責罵,而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賺取賠償費用,并登門道歉。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這個孩子擦皮鞋、送報紙、打工掙錢,賺回了足夠的賠償費。這個孩子通過這件事懂得了什么是責任,懂得了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也培養了良好的品德。這個孩子長大后成為了美國的總統,就是里根。如果孩子打破玻璃沒有讓他自己去承擔責任,很容易使孩子不分是非,不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的錯誤,也不會從中吸取教訓。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也恰恰是教育的良好時機,因為一般人犯錯誤時,心理上會緊張、擔心,也預料到自己可能需要對錯誤的行為負責。這時候如果還是賞識、表揚,很容易使學生認不清自己的行為,也容易在犯錯誤的行為,導致學生品行日漸敗壞。
二、懲戒教育應當合理運用
懲戒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不當,也會使我們的教育被動失控。正如法國思想家涂爾干說的,“懲罰的方式比懲罰本身更重要”。由于教育活動的復雜性,每個教師面對的學生特點不一,所以我們應該合理地進行懲戒教育。
1. 要明確懲戒的目的性
教育者使用懲戒時要明確其目的,要懂得懲戒只是一種手段而絕非最終目的。也就是說,面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懲戒的手段使學生對錯誤的行為承擔后果,對行為負責。懲戒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懲戒的目的是懲前毖后,維護紀律,使受懲戒的學生改過自新和健康成長,使大多數學生受到教育。懲戒必須能解決問題,而不產生新問題。所以在運用懲戒時要注意把握度、把握時機,注重懲戒的實際效果,不能產生副作用。近年來,教師因為沒有把握好懲戒的目的性而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的案例也時有發生,如對學生的辱罵、體罰,導致學生厭學、輕生等。
2. 要注意懲戒的方式和手段
要針對不同的時間、場合、違規程度以及被懲戒對象的年齡特征、性別差異、智能發展水平等,機智靈活地選擇方式,而不能一成不變、千篇一律。比如,對于故意違規的學生與過失違規的學生,對于初犯和屢犯,對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學生,懲戒的程度及方式應該有所區別。懲戒的方式有多種,有違紀行為的罰他為班級做好事以挽回對班級榮譽的影響,罰上課不認真聽的學生抄寫或背誦課文以彌補課堂損失,罰屢教不改的學生讓家長帶回家反省以彌補各種政策致使學校教育的無能為力等等。我經常靈活運用懲戒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上課曾有個規定,只要誰上課說話或者做小動作被我發現,就罰誰下次上課表演一個節目。有一次,一個叫小輝的男同學上課說話被我發現,于是我提醒他下次我來上課的課前要表演一個節目。據同學反映,小輝同學回家后一直苦練那首他喜歡但還唱不全的歌曲《男兒當自強》。終于,在下一節我去上課時,他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走上了講臺,一曲終了,小輝同學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他也從此喜歡上我的課,課堂上認真多了。在這個案例中,就是以學生較能接受的方式懲戒學生,這個過程既起到了積極的教育作用,同時又有利于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懲戒的輕重要適度
懲戒學生要看場合,要顧及學生的面子,懲戒應該對事不對人,它是某事引起的后果,而不是那個學生應該倒霉;而且要注意不要瑣碎,事事指責,這樣會導致學生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并且懲戒要與賞識相結合,不能孤立地使用懲戒手段,必須與整個教育方法體系結合起來,尤其應該與說理、溝通、感化、激勵等教育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總之,懲戒應是本著關心與教育的目的、本著一顆愛心實施的。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獎勵和懲戒都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手段,教師要認識到懲戒教育的積極意義,恰當地運用,教導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成長為有責任感的有用人才。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