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普·約麥爾
摘 要: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米吉克鄉歐勒旁等個村高標準基本農田整理項目位于木扎提河灌區,建設規模為775 hm2,該區地表水明渠灌溉,原狀灌溉基礎設施較落后,保證率低,利用率低;項目實施后灌溉保證率可達75%,水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綜合效益顯著。該文介紹了該項目工程設計過程的關鍵技術成果及對科學有效促進新疆地區農田土地整理的思考。
關鍵詞:新疆 土地整理 耕地面積
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根據新疆自治區統計局數據,自治區各地、州、市、縣(市)耕地面積4 124 564 hm2,其中水澆地3 812 248 hm2、旱地204 502 hm2,灌溉面積3 695 540 hm2,節水灌溉面積 2 273 580 hm2,2014年農業產值19 551 099萬元、2013年農業產值18 061 099萬元,增長8.2%。通過農田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理和節水灌溉技術效益提升空間較大,可有效地促進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提升經濟發展潛力。
1 項目概況
1.1 區域概況
項目區位于拜城縣米吉克鄉境內,拜城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偏西,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卻勒塔格山北緣山間盆地,位于渭干河流域上游。拜城,維吾爾語即“巴依”,意為富饒美麗的地方,歷史悠久,是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米吉克鄉植物資源豐富,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等。
1.2 水文氣象自然等條件
項目區地處拜城綠洲中部,年平均氣溫為7.4 ℃,最高氣溫38 ℃,最低氣溫-32 ℃,年平均日照2 780 h,無霜期為163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96.2 mm。
項目區的土壤類型主要有:砂土、灌淤土、棕漠土、風沙土、潮土,農業區域其共同特征是質地輕、耕性好、土壤通透性好,但土壤偏沙、結構差、貧瘠,肥力偏低,有機質含量低。
項目區屬木扎提河灌區,木扎提河是渭干河5條源流中最大的一條也是拜城縣境內第一大河,呈西東走向,發源于天山山脈南部汗騰格里峰的慕斯達板冰川,沿夏特古道流入拜城境內,河道下游匯集了喀普斯浪河、臺勒維丘克河、卡拉蘇河、克孜爾河4條河流,與克孜爾河匯流后稱渭干河,全長279.0 km,河源冰川面積為1 220 km2,積水面積為2 845 km2。該河徑流補給以高山冰川融雪為主,地下水補給次之,另外降雨也是其補給的一部分,因此水質較好,適合農業灌溉。
1.3 工程地形地質
項目區位于拜城盆地沖洪積平原區,海拔1 209~1 245 m之間,耕作方向地形坡降2%~3‰。整體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向東北傾斜,平原表面有少數斜坡面、田坎和廢棄溝,總體地形起伏不大,屬拜城盆地沖洪積平原區,地層巖性有中更新統(Q2)為沖洪積的砂礫卵石層,大部分呈半膠結狀態。
項目區覆蓋層一般較薄,下層為砂礫卵石層,工程基礎持力層大都處于砂卵礫層上,承載力可達300 kpa左右,對平原區水工建筑物均可滿足要求。工程區設計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40 s,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區域地質構造穩定。全疆土地整治工程中項目區屬于南疆類型區,塔里木盆地北部工程模式。
1.4 耕地質量及面積
項目區內大部分耕地為中低產田,產出率低,其主要原因為,耕作和灌溉管理粗放,加之灌排設施不配套,土地不平整,灌水粗放,生產力水平較低。田間道路整體上缺乏統一規劃,布局零亂,不能滿足田間生產、生活需要。
項目區建設規模為774.63 hm2,其中現有耕地面積681.83 hm2,項目預計新增耕地1.61 hm2,新增耕地率0.21%。
2 水土資源分析
2.1 可供水量分析
項目區主要灌溉方式為地表水明渠自流灌溉,主要由米吉克鄉干渠自大橋南干渠分水、引水,另有一眼泉水灌溉東部部分區域。
(1)地表水:項目區的農業用水主要是從木扎提河引水灌溉,多年平均總徑流量為14.46億m3,根據木扎提河分水比例,項目區引用水量為1 735.79萬m3/年。
(2)地下水:項目區位于和田河流域地下水較豐富地段,地下水資源豐富,開采潛力較大,地下水可開采量為3.54億m3。米吉克鄉地下水礦化度為450 mg/L,總硬度440 mg/L,pH值為7.8,屬I類水。
2.2 需水量分析
項目區內無工業用水要求,人畜用水水源不屬于項目區的各灌溉水源工程之內,所以該項目的水量平衡計算中不考慮人畜及工業用水,只考慮實施后的農作物和樹木的需水要求。
結合當地氣候、水土資源、作物組成、灌區規模、灌溉方式及經濟效益等因素,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條文(試行)》,確定項目區設計灌溉保證率為75%。
2.2.1 灌溉水利用系數
項目區內支、斗農渠均為土渠,且淤積嚴重,渠道多段破損,防滲效果較差。田間內部灌水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量損失嚴重。根據當地水利局提供資料,現狀年項目區的灌溉水利用系數較低,現狀年項目區的灌溉水利用系數統計如表1所示。
通過對項目區進行規劃整理,配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采用節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根據《灌溉和排水工程設計規范》和《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根據公式和,經計算,整理后水利用系數如表2所示。
2.2.2 需水量分析
項目區規劃主要用地為農用地,只分析農作物品種及農田防護林的供水需水。項目區需水量與種植作物的種植面積、灌溉方式、灌溉制度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