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珍+劉芳+朱平+陳瑞鵬+王學屏+張囡囡
摘 要: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養老問題受到嚴峻挑戰。傳統養老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養老護理員顯得尤為重要。品管圈模式對傳統的護理服務模式作出了創新,同時也能夠在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方面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視對管圈模式進行運用與推廣,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品管圈 養老護理員 培訓
近年來我國養老護理事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層面:首先,我國養老護理改革在不斷深化;其次,養老護理改革對養老護理模式的創新提出了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養老護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養老護理隊伍建設顯得尤其重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養老護理人員成為社會及養老機構關注的重要問題。
從養老護理員的總體情況而言,如年齡、學歷、從業資格、相關專業知識與目前崗位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就需要對養老護理員進行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的崗位培訓,從而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自身業務素質。所以在當前我國養老護理事業發展中,如何提升養老護理工作者培訓品質,成為了必須要面對的重要問題。而品管圈活動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訓質量及養老護理員的滿意度,切實保障養老護理員的學習愿望以及利益。對品管圈模式進行運用,能夠對傳統護理服務模式進行創新與突破,并為提升養老護理工作者綜合素養奠定重要基礎。
1 品管圈應用現狀
(1)品管圈的全稱為品質管理圈,在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創立品管圈活動,之后在英國、法國及韓國等地得到廣泛應用,國內多稱之為質量管理小組。
(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又稱QC小組,一般6人左右)品管圈是一種通過對管理制度的提高與工作環境的改善, 達到集體參與并改善和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方法。自1978年興起于我國,并在我國質量協會的監督下不斷發展,向著更高的技術方面、工藝方面、管理方面擴展, 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品管圈不僅要求領導人員參與其中,而且也要求職工以及技術人員參與其中,只有如此,品管圈才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3)當前,品管圈模式在養老護理領域得到了一定的推廣與運用,并且在養老服務質量的改善工作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而品管圈模式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也決定了品管圈模式具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在品管圈模式中,團隊個體所具有的能力與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而整個團體也可以在明確的分工以及相互的監督檢查中發揮出最大的效能,這對于為養老護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自我展現平臺、提升養老護理工作者的團隊合作意識、工作積極性等具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于推動養老護理工作的專業化、規范化發展,提升養老護理對象的滿意度也能夠發揮出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2 養老護理員培訓現狀
2.1 國外養老護理員培訓現狀
國外的養老護理事業發展較早,已經過了100多年的歷史沉淀,具備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經驗,建立了養老護士的專業培訓體系和培訓模式。相應的培訓機制較為成熟。形成了“以人為本”的職業素質培養,并針對老年人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來提供合適的護理設施和護理方式。
2.2 國內養老護理員培訓現狀
從當前我國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工作來看,由于我國養老護理工作仍舊停留在關注養老服務對象基本生活需求的層面,因此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工作的內容也多集中于此,這導致了養老服務對象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也沒有在當前我國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工作得到體現。另外,我國當前所具有的養老服務人員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特征,這并不意味著我國養老服務行業規模的迅猛發展,而是反映著我國養老護理工作者數量不足的問題,而這種數量上的缺口,也導致了我國養老服務工作者的準入門檻較低,這對于提升我國養老服務工作質量是十分不利的;其次,我國養老服務人員所具有的持證率較低。當前,我國擁有養老護理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僅有兩萬多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養老護理工作人員持證率普遍都在50.00%左右,而廣州也僅僅達到了12.00%,在經濟落后的地區或者中小城市,養老護理工作者的持證率則更低;再次,不規范化培訓,培的諶菁虻?結構不合理,且主要以考證培訓為目的。
3 品管圈在養老護理員培訓中的作用
3.1 促進了養老護理工作人員對護理操作產生深入的理解
品管圈小組活動提倡和堅持“小、實、活、新”的發展方向,可短期見效,易持續開展,能有效改善并提升培訓質量及學員滿意度。品管圈模式能夠促使養老護理工作者通過培訓了解工作實踐中的注意事項與操作重點,從而確保養老護理工作者能夠在工作實踐中使用更加規范的動作與更加熟練的流程,并促使養老護理工作者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與養老護理對象開展溝通,強化自身對工作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的認知與了解。當然,通過品管圈模式,圈員也可以開展圈員會議,總結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存在的不足,再使用統計學方法和魚骨圖等明確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量化處理,從而確保培訓工作能夠體現出更好的針對性,并確保培訓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借鑒品管圈在其他行業推行的成功經驗,將品管圈改善方法導入到養老護理員培訓中,旨在全面提升養老護理員培訓教學的教學品質。從品管圈模式所使用的方法來看,這些方法可以發揮出老師的輔導作用,并在充分調動養老護理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利用真實的操作與實踐來培養養老護理工作者的問題發現能力、解決能力以及對自身工作進行持續完善的能力,這對于提升養老護理共組者的專業素養以及學習效率具有著重要意義。另外,在品管圈模式中,圈員扮演者培訓者角色,同時也扮演者學習者角色,他們可以通過與其他人之間的互動,實現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從而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并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基礎上產生更大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品管圈對于強化養老護理工作人員與養老護理對象之間的溝通也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能夠降低二者之間矛盾的產生,而且也有助于引導養老護理對象掌握更多的養老技能,推動養老護理工作人員對養老護理工作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3.2 強化評估意識與實踐能力
在品管圈模式中,較強的實踐性能夠讓工作人員認識到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讓工作人員對自身工作質量進行評估,這對于提升工作人員的評估意識與實踐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養老服務工作的改進與優化。而對于養老服務單位,也可以針對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及時協調和完善激勵懲罰制度及管理制度。
3.3 品管圈活動對于培訓者和被培訓者均有雙贏效果
在品管圈模式中,培訓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提升培訓對象的專業素養,引導培訓對象構建自信心、獲得成就感,而且也能夠提升培訓者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完善養老服務工作人員培養體系,提升培訓對象對培訓工作的滿意度,推動培訓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而言具有著重要意義。
4 結語
我國已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在適應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提升養老護理人才所具有的專業技能素養、人文素養、職業判斷力和良好的專業技能素質,實現養老護理事業從單純停留在表面向充滿人文精神、專業高效的全面護理的轉變,借鑒品管圈活動不失為一種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張幸國,趙青威,李盈,等.品管圈在醫院藥學管理中的探索與實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12(4):233-235.
[2]周萍.開展品管圈活動的檢討與改進[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11):175-177.
[3]胡仁梅,黃北南,廖春紅.品管圈在新護士技能培訓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