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康
【摘要】本文論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善于設計針對性導學問題,引導小組交流;設計開放性導學問題,引導小組辯論;設計思辨性導學問題,引導小組探究。
【關鍵詞】思想品德 導學 問題 合作學習 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A-0115-01
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隨著“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高效的學習形式,它充分彰顯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開放性、思辨性的導學問題,才能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合作學習。
一、設計針對性導學問題,引導小組交流
小組討論交流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才能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感知與理解,才能促進相關知識概念的內化。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針對教學重點設計導學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小組交流。例如,在教學《多彩情緒》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情緒”這一概念有深入的理解,筆者給學生呈現了三則閱讀材料:一是伍子胥在昭關(古地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時一夜之間白了頭;二是三國時期諸葛亮根據周瑜心胸狹窄的特點設計氣死了周瑜;三是范進在50多歲時終于中舉,但是他卻喜極而瘋。隨后,筆者讓學生根據這三則材料在小組內圍繞以下問題進行交流:①伍子胥、周瑜、范進分別屬于什么樣的情緒?②這三個人的情緒給他們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③通過伍子胥、周瑜、范進的事例,你獲得什么啟示?學生在這三個導學問題的引導下,對伍子胥、周瑜、范進的情緒進行了分析,由此對喜、怒、哀、懼的情緒特點進行理解,明白了不管是哪一種情緒,出現情緒失控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以上案例通過伍子胥、周瑜、范進的事例設計相應的導學問題,有效地引導了學生在小組內圍繞“情緒”這一核心概念進行交流,使學生對“情緒”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有了深入的感知與理解。
二、設計開放性導學問題,引導小組辯論
初中生對于一些事物或者問題的看法已經具有自己的觀點,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學生“灌輸”知識是不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導學問題,引導他們在小組內進行辯論。例如,在教學《男生女生之間》這一課時,筆者給學生呈現了這樣一段學習材料:“杜××是初二的一名男生,性格十分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學習成績也一般。在班級中他是不起眼的學生。有一次,班主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杜××正在和班上的女生趙××一起喝冷飲,并且有說有笑。”然后提出導學問題:“以上案例中的杜××和趙××的行為是不是‘早戀?”有的學生認為杜××和趙××的行為是早戀行為,有的學生則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于是,筆者組織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觀點進行小組辯論,通過辯論,他們自然就明白了男生和女生之間的交往應該把握好度。
三、設計思辨性導學問題,引導小組探究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標,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思辨性導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根據導學問題進行小組探究活動。例如,在教學《法制:市場經濟的維護者》這一課時,筆者圍繞“三鹿奶粉”事件給學生提出以下導學問題:①我國政府對“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進行嚴肅處理說明了什么問題?②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食品安全問題?對于這些食品安全問題你有什么對策?第二個導學問題具有較強的思辨性,筆者組織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有效的發揮,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及當前我國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提出了很多對策。可見,在教學中,通過思辨性導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探究,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形式,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針對性導學問題、開放性導學問題、思辨性導學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辯論與探究,讓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更高效。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