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群 廖志瑩 王英斌 劉芳
[摘要] 目的 探討活性益生菌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效果及對免疫指標的影響。 方法 按照入院順序抽簽后將120例持續性過敏性鼻炎隨機分為益生菌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予常規抗組胺治療,益生菌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益生菌治療,比較療程結束時兩組的臨床療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各項免疫指標水平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時間。 結果 益生菌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益生菌組患者治療后血清TIgE、sIgE、IL-4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益生菌組患者陣發性噴嚏、清水樣涕、鼻癢、鼻塞明顯改善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活性益生菌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指標,縮短康復時間,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 過敏性鼻炎;活性益生菌;抗組胺;免疫指標
[中圖分類號] R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5-0066-03
過敏性鼻炎臨床發病率較高,屬于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性疾病,臨床癥狀典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2]。抗組胺藥物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有效手段,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3]。近幾年,有研究報道指出,活性益生菌在調節過敏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預后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臨床優勢[4-5]。我院即嘗試在持續性過敏性鼻炎臨床治療中應用副干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三聯活性益生菌制劑進行輔助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6月~2016年6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持續性過敏性鼻炎患者納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順序抽簽后隨機分為益生菌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益生菌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18~60(35.45±6.47)歲,病程1~24(7.15±1.33)年;對照組男37例,女23例,年齡18~60(35.48±6.33)歲,病程1~24(7.13±1.3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構成及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6]中持續性過敏性鼻炎的相關診斷標準;經常規檢查、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結合臨床表現確診;入選前4周內未接受其他藥物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病者;有血液系統或免疫系統疾病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不能配合完成整個治療周期和隨訪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常規抗組胺治療:西替利嗪(上海清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07,規格5 mg)10mg/次,1次/d,口服,局部配合使用雷諾考特噴鼻劑(瑞典 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10259,規格32 μg/噴)噴鼻,1次/d,連續治療12周。
益生菌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益生菌(敏利停,香港益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主要成分:副干酪乳桿菌GL-156、羅伊氏乳桿菌GL-104、鼠李糖乳桿菌MP-108;菌株原料由臺灣豐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治療,1袋/次,3次/d,少量溫水空腹沖服,連續治療12周。
1.4 評價指標
比較療程結束時兩組的臨床療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各項免疫指標[血清總IgE(TIgE)、特異性IgE(sIgE)和白細胞介素-4(IL-4)]水平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時間。
1.5 臨床療效評價
參照《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進行癥狀和體征評分,包括鼻塞、流涕、噴嚏、鼻部檢查4項,均按照1~3分評分,計算總分。臨床療效評價標準[7]: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總分下降50%以上;有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總分下降20%~5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
采用UniCAP system熒光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TIgE、sIgE水平;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IL-4。
1.6 統計學分析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益生菌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免疫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TIgE、sIgE、IL-4水平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益生菌組患者治療后血清TIgE、sIgE、IL-4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時間比較
益生菌組患者陣發性噴嚏、清水樣涕、鼻癢、鼻塞明顯改善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過敏性鼻炎也稱為變應性鼻炎,屬IgE介導的Ⅰ型變態反應,同時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病情進展,臨床以鼻癢、噴嚏和流涕為典型癥狀,部分還伴有嗅覺減退[8]。臨床研究表明,變應性鼻炎是一種由基因與環境互相作用而誘發的多因素疾病,遺傳因素、變應原(螨、花粉、動物皮屑、真菌、蟑螂、食物等)暴露等均可誘發該病[9]。過敏性鼻炎單獨存在時雖然惡性程度并不高,但合并哮喘、結膜炎、慢性鼻-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存在時會明顯加重病情,同時也會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及時控制臨床癥狀至關重要。
過敏性鼻炎的臨床治療通常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避免與變應源的接觸;另一方面是藥物、免疫或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主要針對經藥物或免疫治療鼻塞癥狀無改善、鼻腔有明顯解剖學變異或伴有功能障礙、合并慢性鼻-鼻竇炎或鼻息肉者,臨床應用范圍較窄;免疫治療主要通過使用變應原疫苗或長期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免疫藥物誘導臨床和免疫耐受,容易出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應,主要用于常規藥物治療無效的變應性鼻炎患者;而藥物治療則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手段,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抗白三烯藥物、色酮類藥物、鼻內減充血劑、鼻內抗膽堿能藥物等均可控制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癥狀[10-11]。一般以口服或鼻內用藥為主要途徑,其中抗組胺藥物是治療該病的常規選擇,但需要注意的是停藥后并無長期持續療效,因此一般需進行維持治療[12]。本研究中所用西替利嗪為第一代H1受體羥嗪的活性羥酸代謝產物,對外周H1受體有很強的選擇性,能夠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癥狀。動物實驗也證實,西替利嗪無明顯抗膽堿和抗5-羥色胺作用,不易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而作用于中樞H1受體,臨床使用時中樞抑制作用較輕,安全性較高[13]。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80.00%,且治療后患者血清TIgE、sIgE、IL-4水平均得到明顯改善,證實抗組胺藥物治療的效果確切。
近幾年,益生菌輔助治療炎癥及變態反應性疾病的臨床效果逐漸得到肯定[14]。有研究報道顯示,益生菌在改善機體微生態平衡、調節免疫功能等方面有明顯作用[15]。Ozturk AB等[16]的研究對32例過敏性鼻炎患者使用益生菌治療后,患者TIgE和sIgE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陣發性噴嚏、清水樣涕等臨床癥狀也得到明顯改善。Ko?觭 EA等[17]的研究證實,過敏性疾病患者攝入活性益生菌后免疫功能得到改善,體內活體微生物得到調節,Th1/Th2平衡得到改善,腸道菌群紊亂被糾正,最終達到緩解過敏性癥狀的效果。本研究中所用活性益生菌為副干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三聯益生菌制劑,結果顯示,益生菌組患者治療后血清TIgE、sIgE、IL-4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與上述研究相符。益生菌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益生菌組患者陣發性噴嚏、清水樣涕、鼻癢、鼻塞明顯改善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主要與益生菌改善了機體的免疫功能、加速了過敏性鼻炎癥狀體征的消失、提高了抗炎效果等有關。
總之,活性益生菌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效果顯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指標,縮短康復時間,應用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袁衛玲,劉丹,李媛媛,等.過敏性鼻炎季節易感性發病機制的理論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1):78-79.
[2] 韋木春.過敏性鼻炎的治療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497-498.
[3] 蒙繼清,王莉.抗組胺藥物在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用藥情況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45(7):823-825.
[4] 吳江,吳正鈞.益生菌防治過敏性鼻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6,28(10):1217-1220,1225.
[5] Turner JH,Adams AS,Zajac A. Probiotic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J]. Am J Rhinol Allergy,2015,29(6):e224.
[6]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6):67-68.
[7] Le■niak M,Mazur M,Czarnobilska E. Basophil activation test in allergic rhinitis. Authors' reply[J]. Pol Arch Med Wewn,2016,126(11):904.
[8] 韋熹苑,盧小玲.過敏性鼻炎免疫機制的研究進展[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6,33(3):75-76.
[9] 方夏蘭.激素聯合抗組胺藥治療中重度過敏性鼻炎[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4(2):227-228.
[10] 趙延明,張羅.過敏性鼻炎的遺傳學研究進展[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3,34(6):808-813.
[11] 吳文安.過敏性鼻炎的等離子聯合抗組胺藥治療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1,32(22):4633-4634.
[12] 夏利平,姜毅.益生菌在兒童變態反應性疾病中的防治作用[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6,18(2):189-194.
[13] Kwiatkowski L,Mitchell J,Langland J. Resolution of Allergic Rhinitis and Reactive Bronchospasm With Supplements and Food-specific Immunoglobulin G Elimination: A Case Report[J]. Altern Ther Health Med,2016,22(S3):24-28.
[14] Watts AM,West NP,Smith PK,et al. Probiotics and Allergic Rhinitis:A Simon Two-Stage Design to Determine Effectiveness[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6,10(12):161-169.
[15] Guvenc IA,Muluk NB,Mutlu FS,et al. Do probiotics have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Am J Rhinol Allergy,2016,6(20):22-26.
[16] Ozturk AB,Ozyigit LP,Olmez MO. Clinical and allergic sensit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llergic rhinitis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Istanbul,Turkey[J].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5,272(4):1033-1035.
[17] Ko?觭 EA,Ko?觭 B,Erbek S. Comparison of Acoustic and Stroboscopic Findings and Voice Handicap Index between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and Controls[J]. Balkan Med J,2014,31(4):340-344.
(收稿日期: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