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摘要] 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對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2016年1~6月在我院診治的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效果。 結果 干預組總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ICIQ-SF評分均有顯著改善,干預組干預后4周、8周ICIQ-SF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對照組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顯著較干預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4周及8周,干預組ICIQ-SF評分均顯著較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FBG以及2 h PG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FBG以及2 h PG均顯著較對照組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循證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中年女性;糖尿病;尿失禁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5-0143-04
糖尿病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糖尿病發病率高,并發癥多,死亡率高,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給家庭及社會造成經濟負擔。尿失禁是尿控失常情況,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顯示,女性、肥胖、年齡≥50歲、有尿失禁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尿失禁[1,2]。循證護理是基于循證醫學發展而來的一種護理理念,包括最佳研究證據,臨床經驗及技能,患者價值與愿望。其核心是提示護理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能單憑臨床經驗或過時或不完善的理論知識處理問題,而要遵循科學的原則和依據。本研究對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給予循證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6月在我院診斷治療的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尿失禁問卷簡表評分篩選的女性輕度、中度尿失禁患者,年齡45~59歲。排除標準:泌尿器官畸形,有精神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泌尿系統腫瘤、盆腔有放療史、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尿道梗阻者。隨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0例。干預組平均年齡(53.1±9.3)歲,糖尿病病程(7.1±2.3)年;BMI(23.3±2.6)kg/m2;ICIQ-SF評分13例1~5分,17例6~12分。對照組平均年齡(53.3±9.1)歲,糖尿病病程(7.3±2.1)年;BMI(23.1±2.4)kg/m2;ICIQ-SF評分12例1~5分,18例6~12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糖尿病合并尿失禁護理,入院后常規入院健康教育,進行糖尿病飲食及生活習慣指導。干預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1)建立循證問題,糖尿病合并尿失禁對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且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障礙。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尿失禁也易導致泌尿生殖系統感染。患者血糖控制也影響尿失禁的嚴重程度。因此,應動態觀察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2)針對問題尋找循證支持。查閱文獻、教科書,搜集現有的護理研究證據,對現有的資料進行分析、評價,結合得到的循證證據、經驗、患者需求,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并制定最佳的實施計劃。(3)循證護理實施。①循證。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健康人群,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發病率也有所差異,與糖尿病代謝紊亂、神經纖維損傷、神經遞質下降、血液高凝等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加,尿失禁的發生率也顯著升高,尤其絕經后女性,尿失禁的發生率顯著升高。進行有效的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改善代謝紊亂,并且良好的心理護理對恢復盆底功能,提高患者依從性均具有重要的意義。②循證護理實施。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態度以及重視程度,避免焦慮、抑郁、敵對、不安等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告訴患者經過正確的治療及護理尿失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鼓勵患者參加社交活動,鼓勵家屬給予支持,為患者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培養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多食水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飲水量每天控制在2000~2500 mL。預防便秘,避免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保持良好的習慣,穩定的情緒,及時排空膀胱。積極治療咳嗽等,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及運動。按時服用降糖藥物,良好地控制血糖。指導患者進行盆底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行凱格爾運動,用力收縮肛門,加緊臀部,每次持續5 s,放松5~10 s,重復,連續 20 次,每天3~4次。
1.3干預效果評價
根據治療后ICIQ-SF評分及臨床癥狀評價干預效果:痊愈為癥狀消失,ICIQ-SF評分0分;顯效為癥狀改善,ICIQ-SF評分較治療前下降≥70%;有效為癥狀有所好轉,ICIQ-SF評分較治療前下降≥30%,但達不到70%;無效為達不到上述標準。比較干預前、干預后4周及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比較干預前及干預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以餐后血糖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及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效果比較
干預組總干預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66,P<0.05)。
2.2 兩組干預前后ICIQ-SF評分比較
干預后兩組ICIQ-SF評分均有顯著改善,干預組干預后4周及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對照組干預后8周ICIQ-SF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4周及8周,干預組ICIQ-SF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干預前后FBG以及2 h PG 比較
兩組干預后FBG以及2 h PG均較干預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FBG以及2 h PG均顯著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11、2.294,P<0.05)。
3討論
循證護理是將法學的思想融入護理理念中,認為“證據”在進行護理干預也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個護理方案的提出,都要有相應的依據和證據[3,4]。1991年加拿大學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證醫學這一術語,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對循證醫學概念進行了整理與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應用當代最佳證據,對個體患者醫療做出決策。循證醫學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重視患者價值觀及期待[5,6]。循證護理用批判的思維方式尋求最佳的護理策略,用較低的成本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7,8]。近幾年來循證護理觀念在護理領域逐漸興起。
循證護理即以有意義的既往研究結果為依據,提出護理工作中的問題,搜索既往的研究成果,尋找實證,制定最佳的護理策略,為患者提供最好的護理[9,10]。循證護理有三部分內容,最適用的護理研究成果,并且能夠被利用,護士技能、經驗,患者的實際愿望。將三部分內容有機結合,用既往的研究作為指導,制定護理計劃,提高護理質量。護士的臨床經驗、護理實踐在循證護理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循證護理遵循了整體護理的核心理念,而整體護理的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基礎。但除了整體護理,循證護理還體現了個體化護理。循證護理的實施分五步:①護理人員根據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特定化、結構化這些問題;②根據這些問題在數據庫查找相關文獻,尋找既往研究實證,尋找國內外相關的文獻;③對科研實證的有效性與實用性進行審慎評審,評價這些研究實證的科學性、嚴密性、有效性,選擇有效的結論;④結合研究實證與臨床知識及經驗、患者需求,提出最佳的護理策略;⑤根據護理策略實施護理,并通過動態評審的方法監測效果。循證護理強調了從臨床實踐問題出發,結合研究結果、臨床經驗、患者需求,綜合了直接經驗與間接知識,在臨床工作中激發團隊協作精神,重視護理質量以及護理評價,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節約衛生資源[11-13]。
本文對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實施循證護理,首先根據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問題,并檢索文獻,制定護理計劃,并實施護理計劃。護理結果顯示,干預組尿失禁的控制效果更好,ICIQ-SF評分改善更明顯,并且干預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良好地控制血糖是改善尿失禁的基礎。本研究通過培養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多食水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按時服用降糖藥物,良好地控制血糖。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社交活動等,造成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14,15]。本研究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對本病的認識態度以及重視程度,避免焦慮、抑郁、敵對、不安等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告訴患者經過正確的治療及護理尿失禁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鼓勵患者參加社交活動,鼓勵家人給予支持,為患者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避免導致尿失禁的危險因素,減少尿失禁的風險。本研究通過培養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制定合適的鍛煉計劃,鼓勵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以及粗纖維食物,控制飲水量,預防便秘,避免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保持良好的習慣,及時排空膀胱,不憋尿,積極治療咳嗽等,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以及運動等,減少發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指導患者進行盆底功能鍛煉,指導患者行凱格爾運動,促進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對改善中年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患者的癥狀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佩明,譚淑英,方詠紅,等.益氣固腎湯治療女性糖尿病合并尿失禁26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3):62-63.
[2] 謝蓮波,馮英凱.益氣養陰方治療2型糖尿病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5,26(26):3695-3697.
[3] 王丹.循證護理改善腦血栓患者預后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7,24(1):145-146.
[4] 韓運瓊.循證護理用于下肢骨折護理中對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94):407-408.
[5] 陳月桂,龐彩蘭,崔楚瑩,等.循證護理在預防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20):129-130.
[6] 奚紅梅,王莉.循證護理干預對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和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9):1122-1125.
[7] 楊新萍,銀存舉.循證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0):3891-3892.
[8] 陳靜,陸克蓉.循證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6):637-638.
[9] 陳鳳.胃癌根治手術患者引入循證護理對其術后康復狀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7(5):661-662, 715.
[10] 陳熙喬,陳藝清,嚴彩平,等.外傷性顱骨骨折術后患者行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6,9(22):84-87.
[11] 趙小妮,吳美麗,付琳,等.循證護理聯合健康教育護理對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認知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2):247-250.
[12] 龐瑞雪.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的循證護理干預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2):96-97.
[13] 馬瑩瑩.急性闌尾炎護理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2):229-230.
[14] 姚玉敏.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尿失禁發生情況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4):98-99.
[15] 李藝華,楊紅梅.18例慢性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性尿失禁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1,24(17): 2212-2213.
(收稿日期: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