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云
摘 要 近些年,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們通過使用互聯網來滿足多種多樣的實際需求。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健康這一基本需求。自媒體時代下健康傳播的模式正發生巨大的改變,它以其平民化、門檻低、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特點為健康傳播帶來了積極影響,同時自媒體也使健康傳播面臨新的挑戰。本文旨在提出如何有效利用自媒體來傳播健康信息,從而提高大眾健康素養。
關鍵詞 自媒體;健康傳播;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1-0065-02
1 何為健康傳播
美國國家癌癥學會和疾病控制中心給健康傳播下定義為:“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而收集、制作、傳遞、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換句話說,健康傳播就是通過媒介傳達與健康有效的信息,去影響人們的態度,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以期達到預防疾病、提高人民生活及健康水平的目的。Rogers于199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切人類傳播所涉及健康的內容就是健康傳播”,由于這個說法更加地簡潔明了,所以這也是目前能夠被學者廣泛接受的一種定義。
健康傳播的核心是為廣大受眾傳播科學的健康知識,利用自媒體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特點,及時地發布真實有效的信息來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一些常見的重大疾病,并且要呼吁大家樹立起健康的預防保健意識,積極預防傳染性疾病,從而降低危害健康的因素。另一方面,眾所周知在我國看病難、醫患關系緊張是人們最頭痛的話題。所以,自媒體時代下的健康傳播還要致力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引導公眾文明看病,有序就醫。
2 自媒體時代我國健康傳播的特點
進行健康傳播的自媒體類型有衛生部門的官方網站、健康教育類網站以及商業型健康網站,比如:中國健康網、39健康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非專業自媒體平臺,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手機App、博客、論壇等,這是目前網絡用戶應用最為活躍的媒介形式,它在健康傳播方面結合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優勢,使其成為健康傳播的有力工具。
在如此優渥的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健康傳播呈現出如下特點:
1)傳播健康信息的不單單是大眾傳媒的“把關人”,而是每一個使用互聯網和自媒體的用戶,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正在走向融合。
2)健康網站漸漸的形成一種新格局即以商業網站為主,醫療衛生網站為輔。近年來,許多自媒體比如微博、微信、移動App上的健康信息反而受到更廣泛的使用與關注。
3)各類自媒體平臺的出現既拓寬了健康傳播的渠道,又使健康信息的接收變得更快捷方便,人們使用自媒體進行信息發布會更加的及時且全面,而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時空限制。
3 自媒體為我國健康傳播帶來的積極影響
3.1 自媒體顛覆傳統媒介的信息傳播模式
傳統的大眾傳播遵循著傳者發出受眾接收的單向傳播模式,而自媒體對傳統模式最大的改革就是給受眾提供了反饋渠道,讓受眾主動去進行二次傳播。這樣雙向模式能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受眾不再被動式地接受那些大眾媒介經過議程設置和反復篩選過的健康知識。當人們在信息傳播上擁有了巨大的選擇權后,健康信息變得更加實用化、具體化。
3.2 自媒體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從而緩解社會壓力
與傳統的大眾媒體相比,自媒體的優勢是低成本、高效益,所以說自媒體開辟了醫患關系的新征程。人們僅僅通過使用一些健康類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平臺,就可以進行網上掛號預約了,這樣就縮短了看病排隊的時間成本。其次,大家還可以在網上咨詢一些常見病的原因及治療方法,自己科普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健康問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共衛生矛盾,減輕了公共衛生壓力,也節約了社會成本。
3.3 自媒體能夠有效控制謠言,更好地維護公共健康環境
自媒體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其成為解決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不二選擇。同時,自媒體平臺上有許許多多的意見領袖參與其中,所以發布的信息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曾經口口相傳的毫無科學依據的偏方,如今在自媒體平臺上被一一正名,它幫助受眾走出多年來形成的誤區,及時接觸有用的健康信息,有效地防止出現謠言而引起混亂,共建一個和諧的公共健康環境。
4 自媒體時代我國健康傳播存在的問題
自媒體的出現促進了健康傳播的發展,但當每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時,自媒體的去“權威化”又帶來許多困擾和挑戰。首先,以健康為噱頭的營銷開始大行其道,社會公共服務缺失。現在一些自媒體健康傳播的現狀是許多盈利機構以健康為名,毫無道德底線的進行健康營銷。供給的健康信息只是想提高網站的訪問量和一些私人醫療機構的問診量。其次,信息同質化、飛沫化嚴重,傳播效果較弱。如今,互聯網中存在海量無價值的信息,繁雜的信息會導致受眾的注意力過于分散從而導致使新媒體的健康傳播達不到預期效果。第三,“把關人”缺失后健康信息良莠不齊,自媒體“去中心化”使所有受眾都言論自由,都可以隨心所以的傳達信息,這其中不可避免的會混入一些不實信息。那么,每個人、每個傳播節點都有可能成為虛假信息的“中轉站”和“無形推手”,進而影響到受眾的判斷。這樣一來健康傳播就不再“健康”了,嚴重的話會威脅個體生命。第四,“偽專家”“偽健康”盛行。近年來,不少所謂的“養生專家”在團隊精心的營銷包裝后名聲大噪,比如張悟本、馬凌悅等等。新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類“偽專家”的批量出現,他們為了個人利益甚至不惜宣揚有害的養生信息,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自我包裝。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我國健康傳播帶來了許多機遇和挑戰,促進了我國健康傳播的發展。我們只有正視挑戰積極應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學會在言論最自由的地方做負責任的表述才能將自媒體的作用更好的發揮。相信隨著新媒體技術逐漸的發展,受眾媒介素養的不斷地提高,企業健康傳播水平不斷地加強,自媒體時代下健康傳播的明天將越來越好,最終實現受眾健康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宋艷麗,房姍.新媒體賦權:健康傳播的機遇與挑戰[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5(5):105-109.
[2]陳虹,梁俊民.新媒體環境下健康傳播發展機遇與挑戰[J].新聞記者,2013(5):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