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雪+周正圓
本文屬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區域物流系統優化探究》(編號:201610378105)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張會恒
摘 要:近年來,我國時時推動經濟轉型任務,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陸續開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績。但是,其所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本文以物流產業與工業、農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等多個產業的相關性始,探討區域物流系統優化問題在物流企業發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組織形式創新三方面的可能性。
關鍵詞:區域物流;產業相關性;優化探究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時時推動經濟轉型任務,這一任務任重道遠,國家從各方面都進行了相關的政策改革與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供給側方面的改革為例,雖然只是屬于起步階段,但是運行狀況比較好,并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績。但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仍未實現。產能過剩現象嚴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企業杠桿率較高、缺乏核心競爭力及地方債務規模龐大等問題仍然嚴重。
二、發展現狀
據相關數據顯示,區域物流與具體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通過搜集2008年至2015年間安徽省物流服務業貨物周轉量以及工業、建筑業、批發與零售業、以及農林牧業增加值的數據如下:
大體上看來,從2008年到2015年這八年的數據可以表明,安徽省的物流服務業貨物周轉量以及工業、建筑業、批發與零售業、以及農林牧業增加值,這幾項數據指標基本都處于增長狀態。
接下來,利用上述數據,基于Eviews7的環境下對其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數據結果如下:
0
從上述圖表中可以直觀地看出,物流服務業貨物總周轉量G與與其他幾組數據的相關程度都比較高。而與這一結果相符合的是現實物流業發展擁有著的堅實的現實依據。
一方面,無論是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還是農林牧漁業,雖然在各國統計與核算的口徑不盡相同,但都有一點共通之處。各個產業的產品生產的最終目的是要走向市場,成為商品。工業品與農產品從生產區域到交換場所的、建筑材料從批發市場到建筑工地以及各種零售和批發商品擺上貨架--以上種種,都是物流。
另一方面,物流行業本身既是各個產業的一部分,或者構成了產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企業的一部分優勢,或者成為其中相對劣勢企業想要優化的環節;同時又是獨立的產業分支,提供了就業,保證了供給,創造著需求。
區域物流利用其自身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對地區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只有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才能不斷地創造出更多的市場效益,才能不斷提高其總體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之上,其才可能有更多的貿易機會,才會需要更多的當地物流的協助與配合,更好的發展當地物流。除此之外,還也會加大與周邊地區的貿易合作與交流,這樣又可以進一步發展多個區域間物流。可見,對于當地而言,物流與經濟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林林總總的,遮掩于各個產業中、淺見于各企業中、分散于不同地域中以及獨立于經濟體中其他分支運行的各種各樣的軟硬件條件構成了一個區域的整個的物流系統。
這么一個同意被忽略的,通常只有伴隨著貨車、火車與飛機、輪船才會被人們看在眼中的產業,卻與一個經濟體的發展息息相關。可以說,區域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良好的物流體系,可見其作用就不言而喻。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就生動的表現出了,順暢的貨物運輸對于一個地區的勞動者將其勞動創造的產品便捷、有效地轉化為維持美好生活的保障的作用。
當然這句話能夠表達的含義遠不止這點,而當被視為物流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道路起到如此重大作用的時候,更能說明物流系統的重要。其重要性更是體現在國家將其的發展進行結構性改革的這一重大舉措上,以提高其面對各方面需求時提供更有效供給的能力的必要性。
三、優化探究
總的來說,現代物流的發展只是一個開始,但是卻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改善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其的發展還存在許多的缺點如成本高、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等問題。因而在當今發展狀況基礎上,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其進行逐步優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符合現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要求,提高“經濟血液含氧量”。
1.發展環境與相關政策。由上文相關性分析可知,物流產業與包括工業、農業、建筑業等在內的其他產業都有較高的相關性。各個產業的發展與繁榮,同時意味著經濟活力的提升,這個過程中少不了物流系統貢獻其力量。
供給創造需求。所謂物流就是生產資料等之間的流通與周轉,一個經濟區域內物流業的發展或者在一般意義來說,物流產值的提高,與經濟往來的狀況密不可分。這就要求生產的產品,對于直接消費等方面來說,都要能夠滿足購買需求。而只有各個產業積極面對市場競爭,穩步推進自身改造,不斷調整、善自身供給能力,才能適應和滿足需求。經濟往來的繁榮直接促進物流系統的發展進步。
我國,法律法規與政府政策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物流的發展都被視為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從“五年規劃”到專項規劃都對物流產業、物流系統以及其才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作出了重要展望。
2014年10月初,政府也對此非常重視,將其的發展規劃列入國家發展的重要的政策之中,并明確指出: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現代物流行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其能夠通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來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
國家對此也十分重視,制定相關政策來增強制造業競爭力;同時在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方面提出了完善物流體系的方向;此外還對物流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并進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此外《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也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一章中提出建立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的要求與展望,包括建立多個物流園區、物流港;物流樞紐等。實踐和理論已經充分證明了合理的產業集聚帶來的正向效應,物流與其他產業的共生也適用于此。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的生產方式等的轉變,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合作模式也已經并將持續呈現出新的模式。因此,政府應該支持包括組織形式等在內的各方面的探索,尋找能夠促進經濟效率提高的因素,并引導其健康發展。
2.基礎設施。就整個物流體系來說,其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甚廣。既包括各種運載工具、倉儲設施,還包括各種交通網絡、通信設施以及集散中心等。在各方面推動下,國內物流方面發展迅速。從運輸機械到裝卸搬運機械,從倉庫建設到交通路網的鋪設,正是我國物流迅速發展的具體表現。諸如京東“亞洲一號”倉庫這種自動化運營中心的出現,不斷引領著這一行業前進的腳步。
但是從總體上看,類似“自動化中心”的出現仍為個案。而且較為知名的主要出現在電子商務,屬于零售領域。能夠顯著推動制造業發展的物流集散中心建設仍需要不斷推進。此外,類似“亞洲一號”屬于單獨企業所有,而在各區域經濟實際中,少有企業能夠獨立支撐起這種類型的倉儲、中轉設備。因此,企業間的聯合與政府的推動是應有之義。
3.組織形式。物流系統的組織形式從不同的維度看應當有不同的內涵。而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優化自身物流體系以求在競爭中獲得優勢或者不至處于劣勢,從目前來看,大致有兩種方法。一種可以稱之為內部解決,包括企業功能的豐富與優化;另一種可以是外部合作。前一種方式既包括類似聯想改造自身物流管理系統的那樣對其自身進行優化,還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上下游兼并。而后一種方式則是相關企業的戰略合作。兩者有利有弊,企業應該取長補短,適當選用。
四、結語
在強調經濟發展的每一個時期,貨物流通與信息交流都被看作是壯大經濟血脈極為重要的因素。而區域物流的發展至關重要,與整個區域的交通、環境、就業息息相關。不難看出,應該需要對其加大投入,使之更好為區域經濟發展作貢獻。物流系統的優化作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也將直接影響當前與互聯網廣泛融合的社會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任曄,顧彬,李玉凱.物流系統優化問題研究方法概述[J].物流科技,2009.(05).
[2]何娟,朱健梅,曹洪.我國物流產業現狀、約束因素和未來發展重點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08).
[3]戢曉峰,張雪,陳方,李杰梅.基于多源數據的區域物流與經濟發展關聯特性分析--以云南省為例[J].經濟地理,2016.(01).
[4]朱麗萌.論產業結構變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學習與實踐,2012.(12).
[5]何梟吟.WTO時代我國物流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剖析[J].現代經濟探討,2007.(01).
作者簡介:張逸雪(1997.01- ),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4級本科生,國民經濟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