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課題:《基于大數據背景下金融業課持續發展研究--以湖南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為例》,項目編號15C0193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化,對農村的建設力度也逐步加強,在建設農村發展過程中,促進農村經濟增長是當前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經濟整體水平呈上升趨勢,積極參與世界金融的背景下,我國小微金融機構的發展形式也越來越好,小型金融機構的良好發展是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雖然目前我國小微金融機構形成了基本體系,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對小微金融機構深步發展帶來消極影響。本文就我國小微金融機構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農村小微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探討,提出了相應問題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小微金融;農村金融;創新策略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比例較大,屬于發展中國家,且我國城鄉經濟水平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打造富裕和諧的新農村是目前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當前農村市場金融發展的背景下,加強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的建設和發展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積極作用,由于農村的經濟基礎不穩固、城鄉經濟差距明顯、以及農村居住人口整體收入水平偏低等情況,造成農村小微機構發展情況不理想,因此,加強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發展,帶動農村經濟增長,是目前首要任務。
一、我國小微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1.金融服務單一
目前我國小微金融機構發展速度雖然比以前有所增長,但是相對別的國家而言依然緩慢、干預力度不強,目前貸款依然是主要集資形式,進而成了小微金融機構企業主要經營的支柱,但社會發展更傾向多元化的趨勢,單一的集資方式,無法滿足當今金融發展的需。就湖南而言,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就是幾大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湘鄉市村鎮銀行作為我省首家村鎮銀行,于2008年3月開業。隨后,上海農商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長沙銀行、匯豐銀行等銀行業機構,作為主發起行共在我省發起設立村鎮銀行31家,覆蓋13個市州(除懷化外)的38個縣(市)。至去年底,資產總額達328.37億元,其中,貸款余額165.1億元。但是,這也不能滿足湖南廣大農村企業和農民的資金需要。
2.缺少政府支持
證券公司針對小型企業的資金方面,制定了高要求和過高的標準,使小型企業在貸款時出現了很多不便之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多數小型企業單位沒有辦法在證券公司得到贊助。并且我國目前的小微金融機構相關企業單位沒有制定完善的服務體系,在風險籌資形式和鼓勵小型企業服務機制上沒有過多鼓勵扶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微企業在貸款方面的困難處境。這些情況的發生的根本和政府的政策有很大關系,政府沒有適當的鼓勵政策,給予一定力度的扶持,加上不明智的決定,沒有為小微金融機構帶來發展平臺,因此,政府加大財政的支持,合理決策,從而小微金融的更好發展。
3.信用體系不完善
對目前小微金融機構發展的形式來看,雖然我國的信用體系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針對小型單位的服務舉措上有很多不足,造成小型企業單位沒有良好的籌資平臺。主要由于我國信用保障體系制度發展較晚、速度緩慢,在貸款力度小、程序復雜、資金風險責任承擔不統一等方面的問題,另外,我國沒有形成完整有規模的信用征信系統,相關制度和政策尚未建立完善,造成很多小微單位的許多公司信息不公開,不透明,農村中小企業和農戶缺乏信用記錄,也是造成小微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時有很多困難,影響了小微金融機構的發展進程。
4.小型企業貸款困難
我國目前沒有和小型企業相匹配合作的銀行,加上目前農村信用社和一些農村私有的商業銀行機構整體的金融規模太小,不能為小型企業資金提供足夠的支持。并且現在這些銀行金融機構當時成立之初是參照國家國有銀行的經營模式而構建自己的機構系統,直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從這種現象中脫離出來,由于大型銀行機構與農村商行規模不同,一味的參照和借鑒,會使現有農村信用社類型的銀行機構在管理中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問題,影響其發展,側面制約了對小微企業單位的服務項目。想要改變這種情況,應該及時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行制度改革,制定符合小規模金融機構的經營體系與管理政策,從而滿足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
二、農村小微金融機構主要問題
1.農村金融政策落后
我國現在農村小微金融機構在管理運營中,企業政策、體制相關的詳細內容,雖然加強了風險防范,但卻忽略了本身發展的方向、服務的宗旨,致使小微金融機構金融創新能力不夠。具體拿關于農村金融機構管理政策來說,將主要服務目標面向農村區域的村民、農村業務及農村經濟所需的金融服務項目,本著服務于“三農”的基本原則出發,但卻沒有注意到,這種相關內容的政策規定,與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背道而馳,令村鎮銀行制定的原則和面向的服務對象最終沒有任何利益可言。
2.農村經濟發展緩慢
雖然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形式良好,但農村的市場經濟發展的較為緩慢,金融機構較滯后,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證券、農村征信、農村資金等金融項目存在很大空缺,農村現有的銀行的各項服務內容都是比較常規的業務,便民的項目較少,例如資金兌現、銀行允諾、業務問詢、合理代收等項目在農村中并沒有太多金融機構開展,現在信用卡是一種新型的用卡形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對于農村群眾來說,對此沒有基本的認識,農村金融機構更沒有此項業務的辦理,同樣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購物的方式多種多樣,更趨向于網上購物,據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網絡購物比重已超過32%,占購物金額的百分之41%,可以看出城市近年來網上購物的比例越來越大,不僅促進經濟的發展且增加了相應的行業,緩解了就業壓力,但農村地區對網上購物,網銀不了解,對于這些城市居民早已享受到的金融帶給生活的便利,農村群眾并沒有體驗到當下金融帶來的這些便利服務。另外,現在農村的農產品市場發展良好,無論是批發零售、綜合單向、現貨期貨等市場的多種發展形式,各方面都能做到互相影響,互相牽制,形成完整的農產品的市場體系,層次分明,共同進步的美好景象,但農村的金融市場與這種形態的適應度卻不高,沒有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極大程度影響了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中的創新。
3.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
站在集資的立場看待農村金融體系問題,農村金融體系應該最少包括市場融資干脆和“委婉”集資的銀行系統兩方面,互相配合,相互影響,共同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金融業務帶來推陳翻新的創新改變。目前的農村金融體系并不完善,據數據調查融資來源和形式的占比,僅有城市金融體系的40%,融資來源和形式過于單調,融資的資金數量少、效果低,農村鄉鎮企業單位在融資過程中,都是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集資,幾乎沒有通過股票形式向證券公司借貸,加上農民存款形式多是儲蓄業務辦理,缺少資金投入渠道的來源。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由于當下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對融資的方式沒有具體意見和要求,阻礙了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的金融發展,降低了農村集資的實效性,并且由于農村群眾的收入水平低、思想較為傳統、金融觀念較保守,農村銀行機構建設少、業務水平低、服務項目少等綜合原因,導致現農村小微金融機構資金少,發展緩慢的現狀。
4.農村金融業務缺乏創新
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狀況看,農村金融的項目和服務業務類型及內容過于陳舊,缺乏創新力,雖然較以前有些創新方面的體現,但針對發放額度低的貸款時,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及高成本低效益,大多數農村銀行機構在放貸過程中,還依舊實行要有抵押才能放貸的形式為主,過于注重畜牧業養殖方面,卻在房屋、結婚、勞動等方面的消費特征明顯的貸款項目重視度不高,造成農村一些金融機構所服務的項目類別不豐富,整體顯得過于單一,這種類別少、業務范圍窄及工作效率低的發展狀況,無法滿足現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農村群眾對金融的多種要求。再加上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的內部服務項目少,作用小,降低了在金融行業里面的競爭水平,大多數農村銀行機構,沒有在國有銀行里面實行實名制、沒有想到對應的業務工號,更缺少創新業務的服務內容,給一些需要小型企業在公司開戶過程中,帶來很多不方便,農村金融機構業務缺乏創新力,不但影響金融機構的發展形象,還對銀行業務開展帶來了極大限制。
三、農村小微金融機構金融創新策略
1.完善小微金融企業發展制度,大力發展村鎮銀行
想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小微金融機構的成長,就要制定完善的小微金融機構發展制度,加強農村小微金融機構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落實,明確針對對象、發展目標和理念,制定創新政策,促進小微金融機構發展。按照湖南省政府的要求,加快建設“一縣兩行”(每縣一家農商行、一家村鎮銀行),增加村鎮銀行的數量與質量;積極與省內外主發起行對接,讓所有縣域實現村鎮銀行全覆蓋。所發放的貸款中涉農貸款約占40%。
2.優化小微金融機構業務,創新農村小額信貸
(1)建立多元小額信貸運行模式
農村金融機構要根據農村企業和農戶的實際情況,開發小額貸款品種,對于不同的農村企業和農戶資金需求設計貸款的額度、期限、利率、還款方式等。
(2)開展小貸支農模式
新形勢下,國務院扶貧辦將扶貧小額信貸納入精準扶貧十項重點工程,作為扶貧品牌強力打造,促進金融扶貧從“普惠”轉向“特惠”。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833億元,貧困戶獲貸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26.7%。湖南有廣大的貧困山區,這種小貸支農模式應該在湖南省普遍推廣,讓所發放的貸款中涉農貸款能夠占到60%。
2.拓展小微金融機構金融業務
目前由于小微金融機構貸款不能滿足經濟市場的要求,所以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應加大小微企業融資力度,增加融資的來源方式,積極發揮政府的影響力,不僅能幫助小微企業迅速發展,并且能實現小微企業與小微金融機構的同步發展。并且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型項目過于單一化,開展的業務種類較少,應該主動拓展更多銀行業務類別,可以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向農村群眾普及金融帶來的方便具體體現,提升人們對現在金融發展的認識,對金融機構開展信用卡及網上銀行有很大促進作用,使金融的方便更快更好的帶給農村群眾。
四、結語
在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形態下,我國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發展緩慢、起步較晚,但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及潛力,大力發展小微金融不僅能填補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空白,且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小微金融機構想要迅速發展,就要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方向、大力拓展金融業務種類等方面的工作,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的主流,滿足當今社會的市場需求,用創新的改革策略使農村群眾切身感受到小微金融機構給他們日常生活中帶來的便利,實現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真正的價值和企業發展目標。從而提升了小微金融機構在具體工作開展中的實效性、能動性,促使我國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時代。
參考文獻:
[1]王欽廣.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難--成因及對策[J].理論與改革,2014,(03):20-22.
[2]路耀芬.我國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創新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6,(07):12-14.
[3]張晶晶,王澤鵬.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J].時代金融,2014,(23):15-18.
[4]楊笑妍.經濟新常態下小微金融的發展對策[J].武漢金融,2015,(08):30-33.
作者簡介:楊道衡(1976.05- ),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審計、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