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倫
(臨沂濱河實驗學校)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的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英語教學的重要性。要求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掌握豐富的英語知識與具備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結合多年英語教學工作經驗,提出了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多種評價手段的作用。
小學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過去較長時期內,小學英語過多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知識灌輸的容器而不考慮學生的真實感受,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要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形成較高的自主創新能力。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英語學習具備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過多依賴自身興趣。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好動、好奇心強等認知規律應用形象直觀的教具開展英語教學,如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片、視頻等,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鞏固所學英語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游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渴求心理,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了激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還可以應用歌曲、諺語、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二、利用設計高水平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過去較長時期內,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在英語教學中一味應用滿堂灌的做法,而不顧學生的親身感受,不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因此必須改革當前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課堂教學在學生自主學習具有不可比擬的地位,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1.充分利用教材設計趣味性內容。筆者對國外小學教材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包括大量活動性與彈性的內容,強調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因此,筆者在明確當前英語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后,充分利用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趣味性內容,如對話、歌曲、詩歌、游戲、繪畫等,為學生創建形式多樣、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活動,從而保證學生順利掌握英語知識。在設計教學內容時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如在學習公共標志這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公共標志的英語表達式,筆者利用教室設計了一個模擬公園,將其中的一些場景貼上標志,一個學生當導游,一個學生當游客,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英語對話,這種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教材設計了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2.要根據學生間的個性差異開展因材施教。教師必須承認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在同樣的課堂上,有的學生可以很快理解教師要求,有的學生則需經過較長時間才能理解;有的學生口語較好,有的學生善于利用書寫表達;有的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有的學生抽象思維突出。在一個班級當中同時存在個體差異較大的學生,如果教師對全體學生應用相同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無疑是紙上談兵。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只關注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應該公平公正的對待班內每一名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每一名學生特點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如設計問題時,要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簡單的提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回答較難的提問,這樣就使全班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3.幫助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老師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討論式與啟發式教學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可以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去研究去探索。如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組內同學相互提問、共同討論,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也擁有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明確本節課的得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與句型后,可以利用課堂時間設計教學情景,如在學習“過生日”時,筆者為學生表演“過生日”創設了教學情景,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學生表演時邀請其他老師來參觀,學生在他人面前表演擁有較大的成就感,同時也增加了自己的情感體驗,收獲了學習英語的成功。
三、應用多種評價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1.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在過去較長時期內,英語教師一味依靠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少數考分高的學生體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大多數學生都感到學習英語索然無味,因此感到英語學習非常渺茫。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在當前英語學習中應該應用多元化評價手段,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要評價內容,盡量應用形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開展評價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小學英語評價應該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
筆者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較多應用肯定與鼓勵性評語,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多應用“好”“你很有潛力”“你一定行”等評語,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時,多應用“你能再想出其他辦法嗎?”“你一定可以成功”等評語,長期這樣則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一件高興的事,在英語學習可以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也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興趣。
2.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評價
教師在英語教學評價中要始終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開展評價時也應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要重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幫助學生逐步學會自我評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鼓勵學生對自己評價、對同學評價,有利于激勵學生學好英語,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筆者在批改完學生的作業后,常常利用一定時間幫助學生鞏固本節知識,對全部解答正確的作業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以此調動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總之,筆者利用上述各種策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做到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給學生較多的期待與希望,正確評價每一名學生的進步與提高,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有效發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古人都知道,掌握方法比獲得物質重要,利用自主學習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感受到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可以使自己終身受益,以此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還會涌現大量新型教學方法,筆者還會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希望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