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金融產業的集聚效應是金融整體發展內容的重要表現方式,帶動了我國各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金融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同的時空演變具有不同的演變特點,并且集聚效應對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具有很大影響,本文就我國金融產業時空演變具體表現進行詳細闡述,對集聚效應加以深入分析,并對當前我國金融產業的時空演變與集聚效應發展形勢,提出相關有效意見。
關鍵詞:金融產業;時空演變;集聚效應
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在當前經濟全球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的經濟產量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升,金融產業的整體結構也發生了明顯改變,因此,經濟需求在逐漸擴大范圍,金融產業層次進行全方面提升形式也更加多元化,金融整個產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金融各機構,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水平及金融產業結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加強了對東北地區、西部地區等經濟重振的發展舉措,改變現有的金融發展結構,促進我國經濟發生歷史性改革變化,這種重大改變同時也影響著我國金融產業的時空變化及集聚效應。
一、我國金融產業時空演變具體表現
1.我國金融產業時間演變特點
我國近年來,金融產業的時間演變主要特點主要呈現階段、飛躍及不穩定性特點。首先是階段性,在改革開放時期以來,由原先單一經濟產業結構變為多元化經濟發展結構,在改革開放初期金融機構主要屬于國家經濟產業組織,沒有自主獨立運用權力,更缺乏嚴格的經濟體系,并沒有出現金融系統,在19世紀70年代后,國家將金融機構獨立分割出來,銀行具有出版流通貨幣及經濟調控權力,開始具有獨立負責中央金融機構的能力,相繼出現了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專業性金融場所,各種銀行商業業務也逐漸發展起來,在90年代后由于證券市場發展形態良好,銀行不再是唯一的金融產業機構組織,出現了保險行業等多種元素的金融體系,極大程度的削弱了銀行在金融產業中的主要作用與地位,證券行業的飛速發展狀態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期。其次是實踐演變的飛躍性,我國金融產業的發展并不是一直呈現穩定發展趨勢,是根據政府相關經濟條例進行飛躍式的變化,就比如19世紀70年代后的銀行機構發展呈現的就是跳躍發展情況,以及90年代中期后證券行業也是表現出明顯的飛躍不穩定性的發展形態。這種金融產業結構各體系的階段性與飛躍性的發展,也側面說明了金融產業時間演變具有不穩定的主要特點。
2.我國金融產業空間演變特點
首先我國金融產業空間演變具體表現為各地區經濟水平有明顯差距,各地區由于自身地理位置及國家改革開放后相關經濟發展政策,導致了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相對比較明顯的當屬我國重工業代表東北地區,還有因為地理位置各種條件不便利的西部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資源較沿海地區較為缺少,造成彼此之間巨大的經濟差距。其次,就是空間演變的各種金融機構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產生自身空間的關聯特點,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后,一些重要的經濟管理類的行業機構與服務大眾的行業之間在空間自關聯性上有很大不同,從金融產業發展歷程中,可以看出改革開放初期,各金融市場中遵循國家統一制定的經濟政策,而在90年代后的發展形式看,各金融機構進行大規模政策改革,逐漸打開市場經濟空間,從金融產業的空間角度看,總體來說就是有空間集聚到空間分散的發展過程。
二、我國金融產業集聚效應深入分析
1.金融產業群體聚集的過程
馬歇爾是金融產業群里聚集研究的方向提出的第一人,也是重要的相關理論的創建人,主要是從金融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經濟規模的角度進行產業群體聚集分析,在19世紀20年代提出了金融行業機構詳細優點,對企業的經濟產生的重要影響,可以促進企業專業團隊的建設、為專業金融技術工作人員提供有利發展空間、幫助企業文化拓展共享,馬歇爾提出的相關優勢主要針對金融產業群體聚集外在環境因素,在20世紀初,有人進一步提出了金融產業聚集與創新力之間的相互關聯的密切關系,隨后,馬歇爾補充了自己提出的產業聚集觀點,有了更深含義的思想,詳細說明了產業群體聚集對企業在經濟風險承擔上的優勢。但這些所有相關提出理論并沒有給企業經濟聚集發展制定系統化的規定完整依據。
2.各區域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對我國金融產業集聚效應進行分析,主要是想表明金融對經濟發展具體的作用及影響,因為金融相關具體政策的有效實施際政策的系統性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關系。在19世紀末期,就有人詳細說明了金融體系具有的功能,在經濟風險中極大程度的方便了交易、規范、散開及聚集,加強企業經濟資源分配與管理,促進經濟儲存,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商品與勞動力交易,這些功能每個都有促進經濟增長、貿易往來的積極作用,提升金融發展的整體創新力。
3.金融集聚效益詳細表現
金融集聚效益具體表現在跨區域交易成交量的效益提升和經濟資源分配效率提升,有效的節省運轉資金、促進多方面融資工作發展,極大程度的縮減經濟交易中的成本支出。站在金融機構立場出發,集聚發展形式已經成為當代金融產業發展重要表現形式,金融產業集聚促進了經濟市場流通,較少了投資風險及融資投資,這些外在環境的經濟影響因素提升了金融中心產業的發展水平,使金融產業具有創新及風險雙重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促進了經濟市場進一步發展。
三、我國金融產業的時空演變及集聚效應的有效意見
1.加強對集聚效應的重視
每種金融產業的時空演變及集聚效應的研究探討都不是全面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觀色彩,結合以上相關探討,對我國金融產業的時空演變與集聚效應的發展情況,提出了加強對集聚效應的重視建議。由于我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存在很大差距,要正確認識到金融產業中的集聚效應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深刻了解集聚經濟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與支持作用,在強化外在集聚因素同時,盡最大努力提高內部金融資源的集聚力,完善經濟政策的正確領導與鼓勵支持,較少相關金融企業進入后的憂慮。
2.提升我國金融中心實力
我國近年來,金融中心建設項目發展形勢良好,尤其在北上廣地區的具有大規模、經濟實力雄厚的金融中心,但為了金融產業更好的發展,早日與國際經濟接軌,我國要對現有的金融中心加強建設力度,提升金融中心內在經濟因素,增強核心競爭力與影響力,充分發揮金融中心機構對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合理利用經濟貿易地區及海港經濟交易試驗地區的主要功效,進一步完善金融制度體系,運用創新方式進行金融企業內部管理,吸引更多國外金融企業與我國集聚,促進我國經濟穩步增長。
3.平均分配金融資源產業
在我國將注意力放在經濟資源各個點進行集聚的同時,要在這一過程中,盡量平均分配我國金融資源,像我國東部尤其是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以及西部陜西地帶的金融資源極度缺乏的狀況,缺少具體金融企業進行經濟集聚,帶來經濟效益增長的效應,這就需要當地政府的具體政策以及激勵體制,在國家的大力倡導扶持下,重新部署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戰略,促使更多企業向這些地區進行金融產業集聚,充分發揮產業集聚的真正作用,從根本上帶動東部及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金融產業發展,提升整體經濟水平,在豐富這些地區的金融資源時,有關政府要防止資源流失的情況,積極保障金融產業長期有效的集聚。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金融產業的時空演變過程中,在時間及空間上都有不同的具體特點,側面體現了我國金融產業發展歷程,金融產業集聚對各地區經濟發展、金融企業運營都有重要作用與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漸上升,我國必須要加強對金融中心的建設力度,提升金融中心的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影響力,積極倡導金融企業集聚到東北及西部地區,在政府相關扶持政策下,減少我國各地區經濟水平差距,促進我國經濟國際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帆.中國金融產業集聚效應及其時空演變[J].科研管理,2016,(01):33-35.
[2]紀玉俊,周素娟.我國金融產業集聚的區域經濟增長效應--基于門檻回歸模型的實證研究[J].產業經濟評論,2015,(02):26-28.
[3]劉歡.我國區域經濟增長中的金融產業集聚效應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6,(09):21-23.
作者簡介:王紫微(1996.02- ),女,漢族,河北滄州人,本科學歷,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生,研究方向:金融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