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重慶財經職業學院校級重點課題“五大發展理念”背景下的商業銀行綠色金融業務研究(2016KYZ002)
摘 要:綠色金融作為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也將成為我國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本文在深入剖析重慶市銀行業綠色金融發展的基礎上,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并給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重慶市;銀行業;綠色金融
一、引言
近年來,由于發展綠色金融在推進節能減排以及推動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我國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并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以支持銀行業開展綠色金融業務,銀行業在發展綠色金融上具備優勢和機遇,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銀行業的共識。我國綠色金融最初以綠色信貸為主,隨后進入既提供綠色信貸、綠色證券,也提供綠色保險的多元化服務格局,現在已經進入了以提質增效為關注重點的3.0時代。
重慶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城市,重工業在整個工業中所占比重較大,占比已經超過七成。發展綠色經濟,改善生態環境,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對于重慶市來說任務十分繁重。針對這一實際情況,近年來,重慶市銀行業緊跟國家有關綠色發展理念的方針政策,認真落實國家總體部署和監管要求,通過創新綠色產品服務,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支持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和環保五大行動戰略的實施。同時,銀行業以身作則,堅持綠色運營,堅持參與綠色公益,為把重慶市建設成為美麗山城,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重慶市銀行業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從2012年開始,重慶銀監局已經連續5年編制了《重慶市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重慶市銀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監管機構有關綠色金融的政策要求,切實發展綠色金融。
1.推進綠色信貸
近年來,根據中國銀監會《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綠色信貸指引》、《能效信貸指引》等政策的要求,重慶市各銀行相繼制定了具體可行的綠色信貸政策,對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項目的信貸紛紛加大了支持力度,而對于“兩高一剩”項目則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只收不貸。
報告顯示,重慶市銀行業正不斷加大綠色信貸發放,2015年末,銀行業投向節能環保項目及服務領域的貸款余額1420.64億元,較2014年末的1136.15億元增加了284.49億元,增幅達25.04%。其中,興業銀行重慶分行所有分支機構均開辦了綠色金融業務,業務融資余額達56.18億,覆蓋水資源利用與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等多個領域。
2.加速綠色金融創新
近年來,重慶市銀行業在綠色金融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重慶市地處長江上游,為了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銀行業積極貫徹社會環保、節能減排的理念,支持綠色環保和環境治理的發展,不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碳權質押貸款業務、碳權保理業務、碳基金理財產品、低碳信用卡業務、電子平臺低碳服務等,有效引導個人、企業等積極參與綠色交易行為,滿足市場對綠色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的需求。
3.倡導綠色運營
重慶市銀行業在踐行綠色金融的過程中,時刻將綠色辦公理念貫穿于日常運營中。第一,各銀行均不斷豐富其電子渠道服務功能,通過大力推廣視頻會議,實行無紙化、網絡化辦公,減少紙質材料等資源的使用。第二,在辦公過程中,各銀行盡量使用綠色環保產品,減少能源使用和環境污染。第三,多數銀行倡導節約用水用電、減少污染浪費,推行多項綠色環保解決方案,努力打造“綠色銀行”。
4.參與綠色公益
此外,重慶市銀行業還積極參加環保公益活動等,引導廣大市民加入環保行動,推進了重慶市的生態文明建設。興業銀行重慶分行主辦“低碳健步·你我同行”綠色健步行活動;重慶大足匯豐村鎮銀行組織志愿者團隊攜手巴渝公益組織走進大足區三驅鎮鐵橋小學,為同學們帶去了一堂生動的環保課;等等。
三、重慶市銀行業綠色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綠色金融發展規模較小、產品單一
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范圍非常廣泛,其形式主要包括綠色信貸、綠色證券和綠色保險等。而當前,重慶市主要實施了以傳統間接融資為主要特點的綠色信貸,在綠色證券和綠色保險方面仍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還比較薄弱。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重慶市銀行業投向節能環保項目及服務領域的貸款余額為1420.64億元,僅占全年貸款余額的6.19%。同時,中小銀行受到信貸資金、貸款周期等方面的約束,對于發展綠色金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2.各銀行普遍缺乏主動性
由于金融行業的“逐利性”,銀行更多的重利潤,輕環保,導致目前重慶市銀行業綠色金融的發展更多只是被動的響應監管的要求,各銀行普遍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重慶市銀行業大部分尚未將綠色金融全面納入其業務經營中,更多的是由于表面和形式。這就導致銀行業的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較少,規模也受限。
3.信息溝通機制和有效性有待完善
銀行業綠色金融業務的開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政府、企業和銀行對企業的環保信息的共享,方便銀行了解企業的環境風險。目前,人行重慶營業管理部與重慶市環保局共同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信息共享機制的通知》,將企業環保等4類信息納入了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企業環保信息的共享,但涉及的企業范圍還很窄,且企業也存在隱瞞實情、提供虛假信息的可能。而信息的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銀行的貸款成本和貸款風險,影響了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
四、加快推進重慶市銀行業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政策建議
1.營造綠色金融發展良好環境
第一,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上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央政府應在法律法規、優惠、財政補貼等方面支持綠色金融的發展。重慶市政府更要在治理環境污染與發展綠色金融上堅定信念,明確支持方向和重點領域,為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指明方向。
第二,加大綠色金融宣傳力度。綠色金融的宣傳需要重慶市政府、重慶銀監局、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分行及各銀行的共同努力。例如在制度設計、規劃審批中應融入更多綠色金融理念;積極宣傳綠色金融領域的典型案例;積極組織綠色金融相關知識培訓;引導全行業樹立綠色金融理念。同時,借助媒體等媒介在全市進一步普及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形成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良好氛圍。
2.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企業環保信息的對稱。重慶市政府應加快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企業環保信息在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的共享,為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等綠色金融業務提供依據和支撐。為了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政府應建立一套完整的約束激勵機制,將環保納入企業考核,定期發布企業環境違法信息,對這類企業減貸或停貸。同時,政府可以借助信息共享平臺,組織環保交流研討會,實現環保技術和經驗共享,促進企業綠色發展。
3.引導銀行切實開展綠色金融業務
一是引導銀行制定相應政策制度。重慶市各銀行要積極響應中央政策引導,緊抓《綠色信貸指引》、《能效信貸指引》等綠色金融政策,結合銀行自身特點,制定確實可行的政策。
二是引導和鼓勵銀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綠色金融債券是一個為綠色項目提供融資及解決期限錯配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應引導銀行加大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為綠色信貸提供資金來源,進而為節能環保項目及服務領域提供貸款支持。
三是引導和鼓勵銀行學習國際先進經驗。相對國際上的部分國家,我國的綠色金融業務發展還比較落后,還需要學習其先進經驗。鼓勵更多的銀行建立專門的綠色金融事業部,引進綠色金融人才,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鈺俊.綠色金融發展現狀、需關注問題及建議[J].金融與經濟,2017,01:76-78.
[2]郭新明.江蘇綠色金融發展模式研究[J].金融縱橫,2017,01:4-8.
[3]孔大勝.西部欠發達地區綠色金融發展路徑探析[J].2017,01:78-80.
作者簡介:章文芳(1986- ),女,漢,江西撫州人,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商業銀行、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