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巍
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黨校系統科研項目課題成果(課題編號:27)
摘 要:當前,河北省既面臨全國“三期疊加”的普遍矛盾,又面臨結構性矛盾突出、大氣污染嚴重的特殊問題,適應新常態壓力更大、任務更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河北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本文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背景,分析了河北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加大創新投入,人才培養,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河北;創新驅動;京津冀
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座談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此后中央政治局分別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這給河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三年來,河北也更加積極的主動對接京津,充分發揮緊鄰京津的優勢,承接來自京津的產業轉移,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化解過剩產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加速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河北也面臨著多少年來少有的壓力和挑戰。曾經引以為傲、賴以發展的鋼鐵、煤炭等傳統產業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約束越來越強化。雖然有一些新興產業逐漸興起,但由于剛剛起步還不能支撐起全省經濟發展。河北必須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堅定地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京津的科技、人才、資金等優勢轉化為自身優勢。創新驅動,是河北實現從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重要途徑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的必然選擇。
一、河北省創新驅動發展的制約因素
目前河北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存在諸多不足,總體創新能力較弱,處于全國平均水平線之下;從創新驅動評價指標來看,河北主要指標排名較低;科技進步環境較落后;創新投入嚴重不足;科技活動產出水平低,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少,效益水平較低。本地高校科研機構相對較小、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高層次人才短缺等。主要制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科技創新投入不足
2015年,全省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為45.50億元,比上年減少了5.82億元;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全省財政支出的比重為0.81%。2015年,全省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352.1億元,比上年增加37.9億元,增長12.1%;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為1.18%。雖然比上年提高0.11個百分點,但是同2015年全國平均水平2.1%的差距仍然很大,同其它創新投入較高的城市相比差距更大,比如北京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為6.01%,天津為3.08%,上海為3.73%,另外山東、湖南、江蘇、浙江、廣東、山西等省份都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
2.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短缺
從總體看,河北較高層次的創新型人才匱乏。同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河北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短缺問題顯得更為突出。河北創新型人才儲量較少,截止到2012年底,河北專業技術人才總數為160.8萬人,其中高技能型人才僅為106萬人。高技能型的領軍人才更是稀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至關重要,尤其是創新型人才。雖然河北在人才的培養、引進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仍存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科技領軍型人才引進困難,以及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問題。使得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仍嚴重匱乏,同一些發達的創新型城市、省份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已經嚴重阻礙了河北加快轉型升級以及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在人才質量競爭力方面,河北2010年在全國31個省市排名中,排在第23位;2011年排第24位。省會石家莊2010年在全國32個城市的人才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僅僅排在第25位。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河北在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以高等教育為例,京津冀的高等教育資源分布嚴重失衡。“211工程”院校北京有26所,天津有3所,河北只有1所河北工業大學,而且是在天津境內。
3.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
一直以來,河北的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專利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2013年河北全省科技市場成交水平居全國第24位。北京的科技成果只有1%左右轉化到河北,一半以上轉化到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河北與北京近在咫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一方面需要提高我省的科技成果轉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資源,努力將京津的科技成果更多的吸引到河北來,從而能夠更好更快地提高河北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4.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
河北的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造成這些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依然存在。科技研究成果束之高閣的同時企業卻缺乏核心的技術;高科技企業急需創新型人才,求而不得,同時存在大量科技人才“不接地氣”......種種這些矛盾,是長期以來河北經濟的一個“軟肋”,也是河北創新驅動發展遭遇的“腸梗阻”。這說明科技成果和經濟沒有完美結合,科技優勢還沒能夠完全轉化為經濟優勢,科技人員和企業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要真正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近年來,雖然河北大力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活動,企業的研發經費支出也一直不斷增長,但是企業的整體創新水平仍然不高。全省只有6%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了研發機構,7%左右的企業具有研發活動。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同一些創新型省市相比相差更多。
二、河北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徑選擇
1.加大創新投入,構建多元化創新投入體系
從國際來看,創新型國家的研發投入強度都在2%以上。2016年我國平均研發投入強度也已經超過2%。目前河北的研發投入僅僅為1.18%。因此,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河北要把發展的基點轉到科技創新上。針對目前河北研發投入強度較低的現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大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確保政府財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盡快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鼓勵資源向創新領域流動和匯聚。同時研究如何通過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強度來帶動全社會科技投入規模,特別是激勵、帶動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推動全省研發投入水平的提高,盡快達到全國研發投入強度平均水平,為創新驅動提供基本保障。另外還應加強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扶持,通過搭建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合作平臺,來吸引政府資金、民間資金參與有關科技創新的投融資。形成政府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金融資金支撐的多元化創新投入體系。
2.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從世界產業發展歷史來看,一些關鍵技術和發明幾乎都源于企業。企業是研發活動的參與者也是研發活動的受益者,企業也最了解市場上需要什么樣的創新產品。但是,目前全省的財政科研經費投入到企業的比例很低。政府應將財政研發經費投入重點向企業傾斜,改變只注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現狀。應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使企業能夠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另外,還要激發企業家精神,引導企業本身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學習、吸收先進技術,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扶持一些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主動與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開展各種形式的協同創新。打破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限制,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和其他技術創新組織。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個科技創新參與者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一種全新的創新合作關系,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多方共贏。
3.積極培育、引進創新型人才
首先,要加大教育的財政投入。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創新型人才匱乏是明顯的短板。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力提高教育投入,特別是高等教育財政投入。這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保障。政府財政投入是教育發展資金的主要來源,在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時還應當不斷提高政府財政投入效率。其次,還應創新教育投入模式,鼓勵社會基金、民間捐助等方式的教育資金籌措模式。提高河北的教育水平,培養出更多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高精尖創新型型人才。
其次,通過與京津合作創新人才培養途徑。河北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水平同京津差距較大。追趕京津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在京津協同發展的大好時機下,河北可以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優勢以及毗鄰京津的地理優勢,同京津兩地進行深入合作,實現遠程協助、共享教學資源等等。通過借助京津的教育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盡快提高河北的教育水平。
最后,通過引進高端人才提高河北創新型人才規模。通過優化人才的發展環境,給于高端人才更加優厚的待遇,出臺更人性化的人才引進政策,構建人才交流平臺,充分利用京津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高端人才密集的特點,引導人才在京津冀區域內流動。實現同京津的人才對接,將更多高端人才吸引到河北。
參考文獻:
[1]胡長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歷史選擇與實現路徑[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2).
[2]張慧君.發揮創新驅動在供給側改革中的戰略引領作用[J].理論視野,2016,(1).
[3]白津夫,劉中偉.經濟新常態亟須創新驅動發展[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5,(4).
[4]曹建萍.以五大發展理念助力實現中國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