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院骨科 襄城 461700)
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對比研究
李冬冬
(河南省襄城縣人民醫院骨科 襄城 461700)
目的:對比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M IPPO)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ORIF)治療脛骨PILON骨折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脛骨PILON骨折患者115例,根據手術方式分為對照組(n=57)及觀察組(n=58),對照組行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行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統計對比兩組手術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72%,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5.79%,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對比,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能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創傷,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脛骨PILON骨折;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療效對比
脛骨PILON骨折一般是指脛骨遠端1/3處并波及脛距關節面的骨折,其原因為高處墜落等情況產生高速縱向暴力,造成脛骨下關節面嚴重粉碎,碎裂骨片沖入附近組織,易導致局部皮膚張力增大,從而出現水皰,甚至皮膚破裂等現象[1]。其常伴遠端松質骨壓縮、移位以及軟組織損傷,嚴重者造成關節功能障礙[2]。臨床多采用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術(Open Reduction an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療脛骨PILON骨折,近年來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M 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 IPPO)逐漸成熟,受到臨床廣泛關注。本研究選取脛骨PILON骨折患者115例,分組對比兩種方式治療脛骨PILON骨折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脛骨PILON骨折患者115例,根據手術方式分為對照組(n=57)及觀察組(n=58)。其中對照組男34例,女23例;年齡22~68歲,平均(42.29± 12.36)歲;骨折原因:高處墜落22例,交通事故26例,運動受傷9例。觀察組男36例,女22例;年齡19~67歲,平均(41.33±10.86)歲;骨折原因:高處墜落21例,交通事故27例,運動受傷1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X線檢查確診為脛骨PILON骨折;知情同意并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標準:可行髓內釘內固定者;骨類疾病導致骨折者;合并神經、血管損傷者;嚴重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能耐受手術者。
1.3 手術方法(1)對照組采用ORIF:患者取仰臥位,行全麻;暴露斷裂點及脛骨遠端受損關節面,將骨折復位(注意脛骨遠端關節面平整),將選定鋼板以骨螺釘固定于合適位置,觀察無異常后沖洗、引流,縫合切口,無菌包扎;骨質嚴重缺損者植入自體髂骨或人工骨,選用合適鋼板以螺釘固定。(2)觀察組采用M IPPO:行硬膜外麻醉,于內踝處行3~5 cm切口,暴露骨遠端及關節面,使用骨膜剝離器建立皮下通道,X線機下,復位斷端,并使關節面恢復平整,于踝前方行約3 cm切口,保留骨膜,置入鋼板,以螺釘固定于合適位置。若合并腓骨骨折者先行腓骨骨折ORIF,再行脛骨遠端M IPPO。(3)術后:兩組均予以抗生素治療,并進行無負重行走訓練。
1.4 觀察指標統計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時間,并比較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行數據處理及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例(%)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觀察組手術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s)
組別n骨折愈合時間(周)手術時間(m in)術中出血量(m l)觀察組對照組58 57t P13.87±1.15 16.13±2.63 5.988 <0.05 43.25±12.42 70.40±7.06 14.378 <0.05 205.52±51.46 332.24±44.32 14.139 <0.05
2.2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對比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脛骨遠端屬于過渡區,骨形態變化較大,易受外力損傷,且附近軟組織薄弱,血運較差,當受到劇烈縱向力沖擊時,骨質嚴重損壞,血運受到嚴重影響,尤其發生粉碎性骨折時,極易引發周圍組織壞死以及感染,預后較差。其靠近踝關節,手術治療時內固定較困難,易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3]。
目前,臨床治療脛骨骨折多采用髓內釘內固定術,效果較好,但其不適用于脛骨遠端骨折,傳統治療脛骨PILON骨折多采用外固定支架術。ORIF是傳統方法中較常用一種,其治療過程中,由于需將骨折端全部暴露,故行較長切口,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較長,且對骨折周圍組織血運造成嚴重破壞,影響骨折處營養供應,造成自動修復困難,極大增加感染及組織壞死發生風險[4]。而M IPPO相對具有眾多優勢。其手術切口小,對骨折處周圍組織影響較小,術后切口愈合較快,能降低感染風險,且切口愈合后瘢痕較小,可滿足患者美觀要求。M IPPO最大優勢在于能避免直接暴露骨折點,從而減少對骨折處及附近軟組織、血管等損傷,最大程度保護其血供,有利于骨折處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總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M IPPO治療脛骨PILON骨折,能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創傷,且安全性較高。此外,M IPPO尚有不足之處,由于其不暴露骨折點,復位操作困難,復位水平較低,術后易導致愈合畸形;術中長時間應用X線機,對患者及醫師均有不良影響[5]。故仍待進一步改進優化。綜上所述,與ORIF對比,M IPPO治療脛骨PILON骨折能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創傷,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
[1]王彥超,徐小雄.高能量脛骨pilon骨折的診療進展[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1):88-91
[2]馬寧,饒志濤,張景生,等.高能量脛骨Pilon骨折手術方式的選擇與治療效果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36-38
[3]宋哲,張堃.脛骨pilon骨折手術治療并發癥的防治進展[J].中華創傷雜志,2014,30(7):72-73
[4]侯豐忠,劉增亮,鈔丁祥.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 (19):92-93
[5]程培楷.微創接骨術在脛骨Pilon骨折的臨床應用評價[J].河北醫藥,2016,38(4):520-522
R687.3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17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