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兒科 東莞 523905)
口肌訓練結合語言認知訓練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康復的效果評價
劉丹
(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兒科 東莞 523905)
目的:研究口肌訓練結合語言認知訓練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康復的效果。方法:選擇來自我院2013年9月~2016年4月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30例,隨機分為口肌組和聯合組。口肌組給予單純口肌訓練,聯合組進行口肌訓練結合語言認知訓練,比較并分析兩組患兒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總有效率、總治療時間;治療前后患兒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結果:聯合組相較于口肌組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總有效率更高、總治療時間更短,P<0.05;治療前兩組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相似,P>0.05;治療后聯合組相較于口肌組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改善更顯著,P<0.05。結論:口肌訓練結合語言認知訓練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康復的效果確切,能有效促進患兒語言功能康復,改善其口部肌肉功能和表達能力,縮短療程,值得推廣。
孤獨癥譜系障礙;口肌訓練;語言認知訓練;語言康復;效果
孤獨癥是童年早期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臨床將孤獨癥和未分化型廣泛性發育障礙、阿斯伯格綜合征等亞型統一稱為孤獨癥譜系障礙,此類兒童以限制性和重復性行為模式、社會溝通和交往持續損害為主要特征。目前,孤獨癥譜系障礙發病率逐年升高,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關于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的研究也不斷開展[1]。本研究對口肌訓練結合語言認知訓練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康復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來自我院2013年9月~2016 年4月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30例,所有患兒均診斷確診孤獨癥譜系障礙,其視覺、聽覺和發音器官等均正常。隨機分為口肌組和聯合組各15例,聯合組患兒:男8例,女7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34± 2.13)歲。口肌組患兒:男9例,女6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46±2.21)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口肌組給予單純口肌訓練。(1)按摩口周:給予上下唇肌群按摩,上唇選擇水溝、地倉和迎香穴等,每個穴位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100次左右,并按揉上唇肌肉2~3 m in;下唇選擇承漿、翳風和下關穴等,每個穴位用食指指腹順時針按揉100次左右,并對下唇肌肉和面頰緩慢揉按2~3 m in。最后對捏上下唇肌肉,被動促使雙唇碰撞,模仿發音。(2)按摩口腔內肌肉:根據患兒耐受情況采用輕快或穩慢手法按摩牙床區和臉頰。(3)口肌運動:用食指和中指指腹置于雙側頰部口腔內側,配合拇指指腹,用旋轉方式揉壓,以促進患兒咀嚼動作的產生。采用番薯干和餅干等硬質食物橫放在下頜第二磨牙處,以增強舌頭攪拌作用;用奶瓶、棉簽和按摩等促進患兒面頰肌力量的增強,誘導吸吮動作;通過紫菜、棒棒糖等帶動患兒舌頭上下和左右方向擺動。上述訓練每天1次,每次30 m in,每周2~3次,治療30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2.2 聯合組進行口肌訓練結合語言認知訓練。其中,口肌訓練方法同口肌組。而語言認知訓練方法如下:(1)視覺刺激:采用色彩鮮艷物體或閃爍燈光刺激患兒,誘導其產生視覺和光覺追蹤;(2)聽覺刺激:讓患兒傾聽兒歌、音樂和有聲響玩具,模擬交通工具、動物等聲音,在15 cm處刺激患兒聽覺分辨訓練2~3 m in,并逐漸過渡到傾聽簡單命令和聲音,誘導患兒尋找移動聲源,并鼓勵其模仿簡單聲音。(3)模仿訓練:通過反復播放多媒體動畫片、錄像等,引導患兒模仿發音,從元音到輔音,再到字、詞、句,循序漸進,訓練小兒發音,并強化患兒在日常生活中語言的應用。上述訓練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2~3次,治療30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和標準比較兩組患兒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總有效率、總治療時間;治療前后患兒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采用CRRC版S-S法語言發育遲緩檢查法進行評估。顯效:語言狀態上升一個階段;有效:語言狀態在同一階段進步;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三大項共有33個子項目,每一項0~4分,分數越高,說明口部運動功能越好[3]。
1.4 統計學方法用SPSS22.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0.05。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聯合組相較于口肌組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相似,P>0.05;治療后聯合組相較于口肌組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改善更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簡易口部運動量表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簡易口部運動量表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口肌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舌口部運動功能唇口部運動功能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聯合組口肌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3.37±2.72 43.18±3.21#*13.35±2.76 33.01±2.59#8.05±2.22 26.52±4.59#*8.06±2.21 16.98±3.34#8.48±2.62 23.97±3.68#*8.46±2.61 18.57±2.69#
2.3 兩組患兒總治療時間比較聯合組相較于口肌組總治療時間更短,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總治療時間比較(周,±s)

表3 兩組患兒總治療時間比較(周,±s)
組別n總治療時間口肌組15聯合組15t P24.39±2.77 20.51±1.41 8.274 0.000
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存在嚴重注意障礙,通過語言訓練可為患兒提供生動形象的圖像結合語言刺激,具有豐富的感官特點和趣味性,可引起患兒的共同注意[4],使其在“玩”中得到學習。而認知訓練則可通過播放動畫或錄像,提高患兒的專注力,使其更好專注動態和靜態畫面,并通過模仿相關動詞習得手勢語,以延長其共同注意,促進其交流和表達能力的提高[5~6]。在治療過程通過讓患兒觀看感興趣動畫,并通過描述性語言強化患兒口部運動,可對其視聽覺進行刺激,也可促進其語言和手勢模仿,對提高其表達能力有明顯作用。而口肌訓練則可通過口部運動和口肌按摩等促進口肌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的改善[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相較于口肌組孤獨癥譜系障礙治療總有效率更高、總治療時間更短,且治療后聯合組相較于口肌組簡易口部運動量表中舌口部、唇口部和下頜口部運動功能評分改善更顯著,說明口肌訓練結合語言認知訓練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康復的效果確切,有效促進患兒語言功能康復,改善其口部肌肉功能和表達能力,縮短療程,值得推廣。
[1]梁穎,李楠,郭園園,等.不同干預模式下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干預效果的比較[J].天津醫藥,2016,44(7):880-883
[2]宋珊珊,萬國斌,金宇,等.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普通話詞匯特點及發展[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5,36(4):489-495
[3]馬晶,萬浪,丁海峰,等.孤獨癥患兒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與干預[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6,23(6):325-327
[4]周惠嫦,張盤德,陳麗珊,等.口部肌肉訓練和感知訓練治療孤獨癥兒童語言交流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4,36(6):474-477
[5]楊峰,周家秀,肖秀云.高功能孤獨癥兒童漢語普通話語言感知能力障礙的初步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12):1287-1290
[6]姜凌霄,李改智,郝麗麗,等.上海市公立幼兒園4~6歲兒童孤獨譜系障礙現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36(12):1365-1368
[7]宋珊珊,靜進,萬國斌.孤獨譜系障礙兒童語言能力特點及早期影響因素[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3):278-280
[8]李瑞玲,楊曉艷,曹春紅.音樂療法結合語言訓練對孤獨癥兒童語言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16,14(3): 220-223
R749.9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24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