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紅梅 薛洪權
(廣東省東莞仁康醫院 東莞 523000)
富自體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凝膠CGF修復根尖囊腫骨缺損的效果觀察
衣紅梅 薛洪權
(廣東省東莞仁康醫院 東莞 523000)
目的:分析富自體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凝膠(CGF)對根尖囊腫骨缺損的修復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32例根尖囊腫造成骨缺損的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在囊腫手術后不植入任何物質,觀察組在行囊腫手術后植入自體血制成的CGF凝膠。結果:治療1周后,觀察組患者的骨缺損表面基本平坦,未出現紅腫等情況;術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骨缺損位置組織密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與周圍基本接近;觀察組患者的骨吸收量也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富自體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凝膠能夠有效減少根尖囊腫術后的炎癥反應,促進創面組織快速愈合,提高愈合質量,減少創骨的吸收。
根尖囊腫骨缺損;修復;富自體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凝膠;效果
根尖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科疾病,由根尖肉芽腫或慢性牙槽膿腫發展而成[1]。目前,對于根尖囊腫的治療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刮治兩種治療方法,雖然保守治療法在治療時無創傷,感染較小,但其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部分患者還是選擇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手術刮治法雖然治療效果較好,但其對患者的病灶區域的骨骼會造成一定的損傷。本院采用富自體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凝膠(CGF)修復根尖囊腫手術后的骨缺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單根尖囊腫患者32例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32.74±3.22)歲;囊腫大小2.25~18 cm2,平均囊腫大小(8.16±2.14)c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的牙髓經活力檢查均為死髓,牙冠變色。囊腫較大的患者牙根尖部隆起,叩診較硬但無疼痛感,黏膜顏色無異常。通過X線片觀察可見患牙病灶部位有圓形或類圓形透射陰影,界限清楚,周圍被阻射白線所包圍。囊腫較大時,可對鄰牙造成一定壓迫,表現為壓根吸收或移位。通過對根管的治療可見內部含有淡金黃色的膽固醇結晶囊液已滲入到根管內部。
1.3 方法兩組患者均在局麻或全麻狀態下行根尖囊腫切除術。觀察組患者在徹底進行根管治療后,行囊腫摘除手術和引導骨再生術。手術時將囊腫組織完全摘除后,會形成大約4~5 cm2的骨缺損,此時立即采集患者的靜脈血,在3 000 r/m in的速度下離心13 m in后,取中層CGF纖維蛋白層制成CGF凝膠,另取少量凝膠通過模具制成CGF凝膠膜。當徹底清除囊腫組織和被破壞的骨質后,清理干凈創面,將制備好的CGF凝膠填入骨缺損創腔體內,牙槽嵴頂部用CGF凝膠膜進行覆蓋,然后對輕提頰舌側的牙齦進行縫合固定。對照組患者在囊腫切除后不植入任何物質,直接做縫合處理。
1.4 觀察指標分別于修復前、修復后1周拆線時、修復后3個月和修復后6個月時觀察患者骨缺損部位的愈合情況;對病灶部位進行曲面斷層和錐形束CT(CBCT)檢查,觀察修復效果。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愈合情況比較修復后1周拆線時,觀察組患者骨缺損創面較為平坦,基本被牙齦黏膜所覆蓋,除1例患者出現牙齦部略微紅腫外,其他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在術后1周時創口未充滿,16例患者中有7例出現創部輕微紅腫。修復后3個月時,兩組患者的骨缺損創面完全被牙齦黏膜所覆蓋。
2.2 兩組X線檢查結果比較術前,兩組患者行X線檢查可見清晰的骨缺損輪廓;修復后3個月時行X線檢查,觀察組患者創口部位影像較為致密,略為接近周圍骨組織密度;對照組患者的骨缺損輪廓較觀察組清晰;修復后6個月時行X線檢查可見觀察組患者病灶骨缺損部位影像致密,通過對骨密度進行測定亦可見;行CBCT監測,觀察組患者的骨密度值為(142.27±18.8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骨密度值(121.38±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骨缺損部位垂直骨吸收量比較通過CBCT檢測可見,修復后3個月和修復后6個月時,觀察組患者的垂直向骨吸收量和舌側骨吸收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缺損部位垂直骨吸收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骨缺損部位垂直骨吸收量比較(±s)
組別n時間垂直骨吸收量舌側骨吸收量觀察組對照組16 16 3個月6個月3個月6個月0.66±0.03 1.04±0.12 1.13±0.04 1.72±0.13 1.05±0.04 1.69±0.24 1.73±0.05 2.36±0.11
2.4 兩組患者的曲面斷層檢查結果比較修復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平均灰度值為(72.01±8.73),對照組患者的平均灰度值為(67.47±0.73),雖然觀察組患者灰度值高于對照組患者,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6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平均灰度值為(89.02±9.03),對照組患者的平均灰度值為(72.16±8.72),觀察組平均灰度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根尖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通常需采用手術摘除的方法進行治療,但在治療后極易形成大小不等的骨缺損,當缺損骨腔較大時,在口腔內溫度和濕度等因素的影響下,極易發生繼發性感染。臨床中常采用骨移植術、生物材料植入等方法來促進骨缺損恢復其原有的生理結構和外觀。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植入材料為傳統人工合成材料,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而自體骨移植雖然在臨床中被認定為骨缺損修復的最佳方案,但會引起供骨區域的功能性障礙和移植骨吸收等一系列并發癥[3]。目前國內外學者均在致力于尋找一種更好的植入材料來促進口腔骨骼的修復。
CGF是由自身血液提取出的第三代血液提取物,目前主要被用于頜面外科的頜骨缺損重建、上頜竇提升術及囊腫骨缺損修復等領域中。大量研究證明,CGF中的生長因子含量和纖維蛋白粘合度和拉伸強度均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血液提取物[4~5],其所含的生長因子能夠分別與靶細胞表面的特異受體集合,將活動信號傳導給靶細胞,進而起到調節靶細胞代謝活動的作用。CGF凝膠是由大量的纖維蛋白交織而成的三維立體網狀結構,質地柔軟、富有彈性,其蛋白網中含有大量的白細胞,在促進骨缺損修復的同時,還可抑制炎癥的發生[6]。
綜上所訴,富自體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凝膠修復根尖囊腫骨缺損的效果良好,并且能夠有效減輕根尖囊腫術后的炎癥反應,促進創面組織快速愈合,提高愈合質量,減少創骨的吸收。
[1]王昆潤.根尖周囊腫摘除術骨缺損處充填羥基磷灰石生物制劑[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9,26(5):27-28
[2]Dim itriou R,Mataliotakis GI,Angoules AG,er al.Complications follow ing autklogous bone graft harvesting from the iliac crest and usingthe RIA:A systematic review[J].Injury,2011,42(2):3-15
[3]張曉,董福生,任貴云,等.富自體CGF纖維蛋白膜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黏附及增殖的影響[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4,28(4):197-201
[4]李志萍,孟箭,張杰,等.引導骨再生膜技術對較大根尖囊腫術后骨腔修復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2012,32(6):359-361
[5]馬寧,張正,金明光,等.GBR聯合PRF修復根尖周囊腫骨缺損的臨床觀察[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2):295
[6]甄超.富自體生長因子纖維蛋白凝膠對頜骨囊腫骨缺損修復的影響[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5.
R782.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26
201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