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鋒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 周口 466000)
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及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新生兒黃疸的療效觀察
王鐵鋒
(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 周口 466000)
目的:觀察茵梔黃顆粒聯合間隙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460例我院收治的黃疸新生兒,隨機平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實施間隙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聯用茵梔黃顆粒。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的平均退黃時間、經皮膽紅素水平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等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方案治療新生兒黃疸,能明顯改善患兒病情,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新生兒黃疸;茵梔黃顆粒;間隙藍光照射;雙歧桿菌三聯活菌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指新生兒于出生后28 d內,機體膽紅素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值的一種代謝異常病,是臨床兒科的常見疾病,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鞏膜等部位不同程度黃染。近年來,臨床常采用間隙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的方案治療新生兒黃疸,但隨著醫療創新水平的持續發展,有學者指出在上述治療方案基礎上聯合應用茵梔黃顆粒予以治療,能顯著提高患兒的治療效率[1]。本研究選取我院460例黃疸新生兒進行臨床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隨機選取460例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黃疸新生兒,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0例。觀察組中男127例,女103例;日齡1~26 d,平均日齡為(13.28±3.44)d;體質量3 050~4 200 g,平均體質量為(3 785.38±56.25)g。對照組中男125例,女105例;日齡1~24 d,平均日齡為(13.17±3.52)d;體質量3 100~4 300 g,平均體質量為(3 791.02±53.45)g。經比較,組間資料檢驗值為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案對照組采用間隙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1)將患兒放入藍光治療箱內照射,照射時間6~8 h,休息4 h左右繼續進行持續照射。患兒照射治療過程中,其肛門、會陰、雙眼部位均以黑布罩遮蓋保護。(2)口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國藥準字S10950032)輔助治療,每天1袋,分早晚2次服用。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兒加服茵梔黃顆粒(國藥準字Z20030028)聯合治療,1 g/次,每天3次。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5 d,治療期間分別記錄患兒黃疸消退時間,測定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經皮膽紅素水平。
1.3 療效評估標準[2]治療結束后,患兒黃疸癥狀明顯消退,經皮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為顯效;患兒黃疸癥狀有所消退,經皮膽紅素水平有所改善,為有效;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為無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1.4 統計處理方法運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黃疸消退時間與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觀察組患兒的平均退黃時間與經皮膽紅素水平兩項臨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黃疸消退時間與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黃疸消退時間與經皮膽紅素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n平均退黃時間(d)經皮膽紅素水平(μmol/L)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230 230 3.61±0.44*4.95±0.27 313.36±24.45 313.26±24.57 95.83±13.24■*126.56±15.67■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中,142例顯效,83例有效,5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7.83%。對照組中,110例顯效,96例有效,24例無效,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9.57%。經統計,χ2=13.29,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新生兒黃疸屬于臨床兒科的常見病癥,其病發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兒出生后28 d內,其機體出現了膽紅素代謝異常的現象,加之患兒的膽紅素分泌量要遠遠高于其排泄量,因此,在不采取及時控制措施的情況下,患兒機體中的膽紅素水平會呈現出快速升高的趨勢。另外,對于血腦屏障發育不甚完善的黃疸新生兒而言,其機體過高的膽紅素水平則極易引發患兒出現膽紅素腦病,從而使得新生兒的神經系統遭受損傷,由此可見,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黃疸治療方案就顯得十分重要[3]。
間隙藍光照射治療是當前臨床常采用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手段,在藍光照射條件下,患兒機體內的膽紅素分子會自發地進行異構反應,從分子水平上提升了膽紅素分子的水溶性,在患兒機體新陳代謝的作用下,這些水溶性較好的膽紅素分子會被順利排出。同時,給予患兒攝入適量的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則有利于幫助患兒改善其腸道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有害菌大量繁殖或異常發酵的作用。茵梔黃顆粒是從金銀花、梔子、茵陳以及黃芩等多種中草藥中提煉而得的一種退黃疸藥物,方中藥物多為苦寒之藥[4]。茵陳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現代醫學認為其有效成分中茵陳酮、葉酸、β-蒎稀等能有效促進膽汁分泌,降低丙氨酸轉移酶的水平,起有效退黃作用。梔子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其有效成分梔子苷能增加膽汁分泌,梔子素能加強膽囊收縮,促進膽汁排泄。黃芩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效。現代醫學認為黃芩主要提取物黃芩苷具有清熱鎮痛、利膽利尿、降低谷丙轉氨酶水平、抗過敏及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作用。金銀花起解熱、保肝、抑菌抗炎、抗氧化及調節免疫之功效。眾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且患兒服藥物后,其藥效可在體內得以長久、持續發揮[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平均退黃時間、經皮膽紅素水平以及治療總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茵梔黃顆粒聯合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方案治療新生兒黃疸,能明顯改善患兒病情,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1]邵柯軍,夏文江.茵梔黃顆粒聯合三聯活菌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5,47(11):154-155
[2]蔡育麗.中藥聯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6,31 (5):704-705
[3]李慶范.茵梔黃顆粒聯合間隙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1):1-2
[4]付旭彥.茵梔黃顆粒治療濕熱型病毒肝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8):1976-1977,1982
[5]鐘曉波.茵梔黃顆粒聯合間隙藍光照射佐以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治療新生兒黃疸臨床分析[J].中藥材,2015,38(3):643-644
R722.17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47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