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俊
(河南省溫縣人民醫院皮膚科 溫縣 454850)
自血療法聯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
馬錫俊
(河南省溫縣人民醫院皮膚科 溫縣 454850)
目的:觀察西替利嗪分散片聯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方法:選取慢性蕁麻疹患者6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30例。試驗組采用自血療法,同時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對照組僅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復發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明顯下降,其中試驗組下降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組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自血療法聯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療慢性蕁麻疹安全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蕁麻疹,慢性;自血療法,西替利嗪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常見變態反應性疾病,其病因繁多,病機復雜,且反復發作,導致遠期治療效果欠佳。部分患者采用常規抗組胺藥物治療不能控制風團的發生。本研究將自血療法聯合西替利嗪分散片應用于慢性蕁麻疹的治療中,探討其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病例均為我科2015年3月~2016 年3月收治的門診慢性蕁麻疹患者60例,入選標準:(1)均符合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1];(2)知情并簽署同意書;(3)治療前1周內未使用抗組胺藥物治療,且近1個月內未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者;(4)年齡13~70歲。排除標準:(1)近1周內采用糖皮質激素、抗真菌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者;(2)物理性蕁麻疹、膽堿能性蕁麻疹;(3)合并心腎肝等嚴重疾病者;(4)哺乳期或妊娠婦女;(5)有恐血癥、暈血癥者。60例患者中男24例,女36例;年齡15~64歲,平均(37.4±2.6)歲;病程6周~5年,平均病程(8.3±0.4)個月。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及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病程、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試驗組予以西替利嗪分散片+自血療法,具體方法:(1)西替利嗪分散片:1片/次,1次/d[2]。(2)自血療法:無菌條件下抽取5 m l肘靜脈血,加20 mg苯海拉明注射液,立即行臀部深部肌肉注射,4次/d,共7次,雙側臀應交替注射。對照組僅口服西替利嗪分散片,用法用量同試驗組。兩組患者均治療10周。
1.3 觀察指標觀測患者治療前后風團數量、發作頻次、外觀、持續時間及瘙癢程度等具體癥狀表現,并采用0~3級評分法記分,各項評分和為總分。其中無紅暈、瘙癢、風團等癥狀為0分;輕度瘙癢,不影響正常工作,有風團直徑<1.5 cm,輕度充血,且個數≤10個,每天發作1次,持續時間<1 h為1分;中度瘙癢,影響正常工作但可耐受,1.5 cm≤風團直徑<1.9 cm,明顯充血,且個數11~20個,每天發作2次,持續時間1~3 h為2分;嚴重瘙癢,不可耐受,嚴重影響正常工作,風團直徑≥2 cm,明顯充血,且個數20個以上,每天發作3次,持續時間3h以上為3分。1.4療效標準(1)根據癥狀評分下降指數(SSRI)對療效進行分級,其中SSRI<20%為無效;20%≤SSRI<60%為有效;60%≤SSRI<90%為顯效;SSRI≥90%為痊愈;總顯效率=(痊愈+顯效)/30× 100%。SSRI=(治療前總評分-治療后總評分)/治療前×100%。(2)停藥后4、8、12周后隨訪,統計兩組復發率,其中病情反復或病情加重均視為復發。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癥狀積分較治療前均下降,其中試驗組下降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癥狀評分比較(分,±s)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試驗組30 30t P16.08±1.09 15.93±1.23 0.500 >0.05 5.09±2.12 2.33±1.22 6.180 <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復發率比較試驗組總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復發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試驗組出現口干2例、輕中度嗜睡1例、頭暈2例,其中2例患者治療期間因為恐懼想放棄治療,經溝通后繼續堅持治療。對照組出現輕中度嗜睡1例、胃腸道不適1例、頭暈1例、口干1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蕁麻疹發病機制復雜,主要為I型變態反應,少數為Ⅲ型或Ⅱ型變態反應,其病情反復、治愈后復發率高,且伴有嚴重瘙癢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生活??菇M胺藥物是目前慢性蕁麻疹常用治療藥物,但以往研究發現,其治愈后仍有較高病情復發率,預后效果欠佳[3~4],因此探究一種新方案治療慢性蕁麻疹,降低術后復發率,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極為重要。
西替利嗪分散片為2代抗組胺藥物,其能選擇性抑制組胺H1受體,且能抑制活化肥大細胞釋放組胺,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的5-脂氧合酶途徑而發揮出抗炎活性,具有抗過敏反應炎癥遞質和獨特抗組胺雙重作用,更適用于慢性蕁麻疹患者的治療[5~7]。于此基礎上本研究聯合自血療法治療。自血療法主要通過注射病人自身血液,使其自身產生非特異性免疫作用,以增強免疫力,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同時自血療法還具有非特異性脫敏作用,能降低機體敏感度,使其降低對癢的敏感狀態,從而提高患者耐受性,改善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西替利嗪分散片與自血療法聯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治愈率高,方法簡單,效果可靠,且安全性高,適宜基層皮膚科臨床應用,該法拓寬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方法。
[1]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2-613
[2]石建萍,張宏,高愛莉,等.小劑量左西替利嗪間歇療法預防慢性蕁麻疹復發的臨床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2):89-91
[3]李海英,王維云,衍煉.卡介菌多糖核酸聯合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4,43(10):628-629
[4]倪容之.現代皮膚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187
[5]王薇,王泉江.薄芝糖肽注射液、玉屏風顆粒聯合抗組胺藥治療頑固性濕疹51例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2014,25(22):3322-3324
[6]許輝,馬紅,李遇梅.潤燥止癢膠囊聯合左西替利嗪治療對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6,30(1):100-101
[7]孫琳.鹽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290-291
R758.24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48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