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院內科 河南義馬 472300)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為框架的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
王麗
(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院內科 河南義馬 472300)
目的:探討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為框架的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9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為框架的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的HAMA評分和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為框架的護理干預,可緩解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護理干預;健康信念模式;血液透析;焦慮;并發癥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治療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相關調查顯示[1],美國終末期腎病患者中約有60%實施了血液透析治療,我國臺灣地區95%左右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療。在患者進行透析的過程中,患者若未遵守液體攝入量限制會直接影響透析效果,降低患者的長期生存率。液體攝入量限制對患者既往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有一定的沖擊,會加重患者身心負擔,多數患者依從性較差,難以限制液體攝入量[2]。有學者指出[3],對血液透析患者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透析的治療效果。本研究觀察了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為框架的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焦慮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9例隨機分為對照組34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19~63歲,平均年齡(40.28±2.28)歲;觀察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1.31± 2.28)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透析前接診、透析中床邊健康教育、透析后離院飲食、用藥健康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1)發放血液透析健康知識宣傳手冊(手冊內容包含限制液體攝入量的重要性、方法、技巧、食物模具、營養知識及未限制液體攝入量的危害)。(2)邀請專業人士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講座除宣傳健康教育知識外,還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尋找患者液體攝入限制難以依從的因素,并找出健康教育干預可影響、改變的因素,經循證制定相關健康教育干預措施;此外講座應結合患者及家屬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展開;對血液透析中液體攝入限制進行強化教育(必要時可采取“一對一”的個體化強化教育);若患者難以實施健康行為則與患者溝通,了解其難以采納健康行為的原因,并制定克服其障礙的方案,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較為科學的目標(如為患者發放標有刻度的水杯,告訴患者咀嚼口香糖、口含冰塊等限制液體攝入的方法),邀請既往成功案例現身說法,使患者感知健康行為對控制疾病進展的重要性,提高其依從性。(3)記錄每日液體攝入量,督促患者養成每日自稱并記錄體重的習慣,通過對比使患者感受到積極配合可有效地完成目標,限制疾病的進展。(4)舉行血液透析患者座談會,加強患者之間溝通交流,并叮囑家屬支持、理解、鼓勵患者,樹立其自信心,并對依從性有所改善的患者給予鼓勵、肯定。
1.3 觀察指標(1)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4](HAMA)對兩組干預后的焦慮程度進行評分,分值越高,焦慮越嚴重;(2)比較兩組患者高血壓、低血糖、低血壓、心律失常、內瘺閉塞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HAMA評分比較干預后,觀察組的HAMA評分為(9.78±0.57)分,低于對照組的(14.39±0.9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153,P<0.05。
2.2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HD可有效改善尿毒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但無法替代患者正常的內分泌功能及腎臟代謝,易引發多種并發癥。此外,長期持續的血液透析治療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導致患者出現焦慮、顧慮、擔憂等不良心理情緒,降低其治療依從性,據統計[5],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焦慮發生率高達41%,治療不依從發生率高達45.9%,這極大地影響了治療效果和患者的身心健康。
學者武瑛[6]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給予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結果發現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并可提高患者限制飲食及遵醫用藥的依從性,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防止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再次住院率僅為37.2%。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是一項以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強化個體主觀心理(即思維、信念、期望、推理等對患者采取健康行為的主導作用)的新型護理模式。該模式通過健康知識講座、病友座談會、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等,強化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認識到液體攝入限制依從的重要性和液體攝入不依從的易感性,降低患者感知障礙,提高其自我效能、液體攝入量限制依從性和維護身體健康的意識,使患者科學、合理地限制飲食,進而提高透析效果,改善血液透析的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HAMA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血液透析患者給予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等負性情緒和心理壓力,促使其積極主動采取飲食限制及液體攝入量限制措施。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康信念模式護理干預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減少透析過程中低血壓、高血壓、低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預后。綜上所述,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為框架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焦慮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李芬,高珺,時淑俠,等.基于控制論為導向的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
患者焦慮情緒及并發癥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 (10):1123-1125[2]范文霞,肖瓊,周克.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及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4):36-38
[3]紀笑艷.協同護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2):373-375
[4]吳春蘭.綜合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12):2059-2061
[5]侯遠麗.細節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的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3):1576-1578
[6]武瑛.健康信念模式對老年糖尿病多次住院患者遵醫依從性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8):1123-1125
R473.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1.081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