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爾曼
1984年在上海電視臺舉辦的家宴設計賽上獲一等獎,1999年在東方電視臺舉辦的“廚王爭霸賽”上獲“廚王”稱號,之后被某國際知名食品企業聘為技術顧問,在供應鏈生產線上任高級工程師、高級工藝師。著有《上海家常菜》等10本菜譜書,屢獲“全國暢銷書”獎。
家中常邀友聚會,盡管忙但樂在其中,也因此我家總存有多種食材,尤其是干貨。
在眾多食材中,蝦米是我最鐘愛的小海鮮,江浙人常將它稱為“開洋”,是由鮮蝦加工而成,鮮香味特別濃郁,燒菜、煮湯,放入一小把,立時會使湯、菜透出濃重鮮香的海鮮味。鮑魚、魚翅、海參盡管珍貴、高檔,但海鮮味總不如小蝦米那么強勁。
蝦米可與多種葷素食材配伍,可謂“百搭”。雖說是小角色,倒也能適應四季蔬菜瓜果,使菜肴增色不少,價廉物美,性價比超高。
我多年試制下來,最能明顯改變食材風味、提升食材品位的菜肴有南瓜開洋、茄子燴小蝦米、冬瓜蝦米湯、開洋跑蛋、開洋豆腐干、米莧炒開洋等等。最好吃的是“三鮮粉絲”,開洋配上扁尖、香菇,再與水發后的粉絲紅燒,簡直是絕配。這道“三鮮粉絲”和“南瓜開洋”在我吃客朋友中盛傳、仿效。我“回訪”了一下,大家燒出來風味各異,究其原因,主要在蝦米品質的差異上。
蝦米又名“海米”、“金鉤”,分為海蝦米和湖蝦米兩種。我因工作需要,曾數次前往舟山多家蝦米加工廠考察。蝦米的生產工藝流程為:鮮蝦沖洗凈—加水一熬煮至殼肉分離一撈出瀝干一攤曬(或機器烘干)一脫殼一去雜一挑揀什物一稱重打包。
海蝦米味鮮美,肉質香甜而堅實;湖蝦米的鮮香味遜于海蝦米,肉質松而纖維老。有的商販會討好買者,謊稱自己賣的是河蝦米,大家可不要上當,因為河蝦肉質最嫩,含水量高,只可能帶殼曬干制成蝦干!
海蝦肉質肥嫩,微咸泛甜,晴天烈日下曬干的蝦米色澤金黃透紅、光潔發亮、口味淡鮮,且因鮮活,尾部鉤彎,被稱為“金鉤”,而用不新鮮的海蝦加工成的開洋,尾部必定直挺。若是陰天制得的開洋,色萎味較成,鮮香度不夠;如果熟蝦陰干三天還未干燥,則蝦米會帶腥臭味。當然,廠家不會任其一陰再陰,而會采用機器烘干。
我買蝦米,挑選時首先看外觀,色澤金黃,稍帶深淺不一的自然紅的是最新鮮的蝦米;如果紅絲色褪盡、黃色已發透,甚至呈琥珀色的則是放在冰箱冷藏了一個月以上的蝦米;如果呈現勻稱的一片淡粉紅色的蝦米,取一粒從中間掰開,如果見到中間的開洋肉也呈淡粉紅色,說明是用了色素的開洋,細查可能會有殘余的蝦殼,那殼兒也是粉紅的;其次聞味道,將鼻子湊近聞,聞時只吸氣,若是新鮮蝦米,聞到的是自然而獨特的蝦香若聞到有腥味,則質量較次;倘若聞上去一股腥臭味,則已變質了;再次是用手捏,用手抓一把蝦米,干燥不沾手的是好蝦米,濕潮發黏的已不新鮮,如果感到有沙、屑感,那是加了過量鹽或去雜不凈的蝦米;最后是嘗味,取一粒蝦米嘗一下,肉質略硬、味道甜鮮無沙感,越嚼越鮮香的是優質蝦米;質量較次的蝦米有腥味,且成得泛苦;若是嚼起來有耗味的,則是變質蝦米。
蝦米造假有三法:一是增加鹽量,上乘的蝦米加鹽量為3%-5%,有的造假者加鹽量竟高達9%-12%;二是用色素,明知蝦已不新鮮了,便用色素蝦紅粉來制造新鮮的假象;三是雙氧水浸泡,有的開洋加工不當或因儲藏期過長而霉變,對于有黑霉點的蝦米,造假者會用工業雙氧水浸泡后再清洗去霉點,曬干出售,這樣處理過的蝦米不僅香味淡薄,咸度與鮮味不足,肉質也會堅硬;四是曬至“半千不濕”,以提高蝦米含水量,蝦米中含水量約為20.5%,用沸水浸泡20分鐘,可漲發1.5倍。
海鮮干品需要泡發、回原如鮮品后再燒煮,但有的人喜歡簡便操作。我先生有次炒出的“南瓜開洋”只有南瓜味,泛不出蝦米的獨特鮮香,我斷定他未將蝦米泡發。經追問,他坦言,南瓜炒煮到酥軟起碼得花15-20分鐘,開洋不發,與之同時下鍋不也煮軟了嗎?非也!干貨必須要經過泡發才會回原,才能散發出其特有的風味,這與做“蝦子醬油”一樣,如果直接將干蝦子放入醬油中燒一下,是做不成濃香鮮甜的蝦子醬油的,只不過是眼睛看得到蝦子的熟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