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摘要:廣播影視承擔著促進經濟增長、社會和諧和人類進步的重要使命。影視產業發展產生了很好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助推和產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成為促進當代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實現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基于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大影視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重要性的認識和研究,對于促進影視產業的積極健康發展和充分發揮影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影視產業;經濟增長;轉型升級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影視文化日益朝著市場化、商業化、產業化快速發展,生產了許多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創造了很好的票房紀錄和經濟收益。同時,影視產業發展產生了很好輻射和帶動作用,助推和產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已成為促進當代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實現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放眼中國經濟發展新方位,基于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大影視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重要認識和研究,對于促進影視產業的積極健康發展和充分發揮影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影視產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
(一)文化經濟學理論
文化經濟學理論起源于美國,最早基于對美國表演藝術行業的非營利性與生存困境之間的矛盾研究后提出了“文化經濟學”的概念,引發了人們對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文化市場的關注和思考。文化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在文化領域的延伸,它主張以理性“經濟人”視角運用到文化領域,研究文化因素對經濟理念和經濟行為的影響,追求文化效用最大化。
(二)新制度經濟學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將包括影視在內的文化看做一種可以由民族、國家和相關利益集團來進行分享的公共物品和人力資源,其主要功能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新制度經濟學將制約人們經濟活動和行為約束條件分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認為文化是一種由習得的行為規則構成的傳統,強調文化是構成社會分工、交易活動的重要因素,文化的進化與發展是優勝劣汰的結果,而制度和改進和發展則是文化進化的結果。文化可以塑造正式規則,并對非正式規則起到支持和促進作用。
(三)新經濟增長理論
新經濟增長理論是隨著現代技術和知識在變革工業經濟和生產方式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產生的,它強調技術和知識的重要性,主張將技術和知識與資本、勞動等同等對待,將文化因素納入經濟學理論模型,從而探討人力資本、文化、制度等非經濟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是建立在知識積累基礎上的,是在技術進步、勞動分工演進、制度變遷、人力資本積累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產生的行為過程和結果,注重文化發展和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四)發展經濟學理論
以熊彼特、劉易斯、繆達爾等為代表的發展經濟學派,提出和完善了發展經濟學理論,并分別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分析了經濟發展與文化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根源,生產技術革新和生產方式變革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則主要通過影響技術創新來影響經濟發展;企業家的技術創新要受到文化價值等觀念的制約,進行文化創新以突破傳統文化觀念的束縛,是推動企業家實現技術創新的關鍵。
(五)知識經濟學理論
根據OECD的定義,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與信息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知識經濟理論將知識與技術作為文化的重要內容,強調知識和技術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性。相比于傳統經濟而言,知識經濟理論更加注重文化知識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和驅動型作用,主張通過加大文化知識投入,實現對物質資源的節約和替代,從而產生更高的生產效率,創造出更高的社會經濟價值。
二、影視產業發展對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性
(一)影視產業發展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增長點
新經濟增長點是近年來經濟學領域中高度關注的概念。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要想成為新經濟增長點,必須具備幾大特征:具有顯著的生產率與增長率;能夠形成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高回報的產業;能夠隨著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的調整變化而調整;面臨新經濟增長點的弱化和轉移。影視產業符合新經濟增長點的特征,已經被許多國家和地區視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一方面,影視產業的發展具有發展速度快、更新換代頻繁等特點,能夠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調整而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影視產業的發展能夠實現對傳統產業的帶動和融合,從而產生很高的經濟效益。
(二)影視產業發展能夠成為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動力源泉
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財富驅動是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主要依靠的重要驅動力量。影視產業是現代產業結構中的重要生力軍,一方面,大量的影視廣告收入、影視交易與票房收入以及電視臺、劇院、電影院、電視網絡等固定資產投資,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作為第三產業的影視產業,影視產業的發展有助于增加和刺激人們對文化產品的消費,從而充分發揮影視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此外,影視產業是充滿創新創意精神的產業,是投資驅動與創新驅動的結合,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三)影視產業發展能夠有效增加社會就業機會
影視產業屬于消費帶動能力比較強的消費性產業,據研究者測算,大約1美元大電影票房,可以帶動超過10美元的消費。消費的增長,勢必會造成影視文化產品及其相關服務的需求增大,這就為增加就業提供了機會。影視產業促進就業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影視產業的發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影視導演、演員、制片人、經紀人、發行人等影視從業人員,從而促進社會就業;另一方面,影視產業的發展會帶動電影、電視、動漫等相關的玩具制造、圖書出版、文化旅游、餐飲服務、房地產開發、現代服裝、現代物流、休閑娛樂等衍生產品或后開發產品行業發展,從而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四)影視產業發展能夠有力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
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大力推動信息基礎研發創新、現代網絡基礎設備改造、產品終端生產等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吸引大量的社會資本及人力資源涌向影視行業,促進影視產業基地建設和產業聚集、孵化功能的發揮,從而有助于影響和促進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區域經濟、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三、更好發揮影視產業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的對策思考
(一)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做大做強影視企業
要落實好支持影視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通過稅收減免、財政激勵、金融創新等優惠政策,積極培育扶持影視產業企業。要加快發展重點影視產業園區和特色影視產業群,打造一批高起點、規模化、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影視產業示范園區、集聚效應明顯的影視產業示范基地、主導產業突出的特色影視企業;充分利用各地特色,以培植大型影視企業,鼓勵、引導、發展影視娛樂、文化休閑等與大眾文化聯系緊密的中小民營文化企業為抓手,形成布局合理的影視產業集群。要多途徑培育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推動企業集團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跨所有制重組或聯合;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創意、影視制作、演藝娛樂、動漫等領域,支持個體創作者、文化工作室、民辦非企業影視文化機構發展,推動多種類型、多種所有制影視文化企業協調發展。
(二)促進影視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
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加強影視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實施大集團、大資本、大平臺發展戰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協同合作,豐富市場層次,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影視文化旅游產業投資能力和整合集成發展能力。一方面,要做“多”主體,放寬市場準入,降低進入門檻,吸引民間資本、國外資本參與影視文化旅游開發,扶持鼓勵創辦影視文化旅游企業;另一方面,要做“強”主體,通過聯合、兼并、重組、收購等方式,鼓勵重點旅游景區、大型旅游企業和知名影視文化企業開展縱向、橫向聯合,培育大型影視文化旅游企業集團,提高影視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
(三)推動形成“高精尖”影視文化創意產業
要進一步培育新型影視文化業態。積極推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運用,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并對影視文化創意、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等新興影視文化業態給予重點扶持。要加快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結構升級。利用最新科學技術,激發文藝演出、影視制作等傳統產業活力,提升其產品表現水平;致力推進影視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農業、城市規劃、商業、教育、體育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提升其他產業的產品附加值。
(四)打造影視文化品牌,引導影視文化“走出去”
進一步完善支持影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影視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項目名錄庫,扶持影視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外向型影視文化企業和中介機構,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影視文化產品和技術服務出口,不斷擴大文化貿易出口的規模,努力提升中國影視文化產品的影響力,擴大影視文化產品的知名度;加強對外宣傳和影視文化交流,開發境外受眾喜聞樂見的影視文化產品和服務,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化文化走出去,通過影視作品提高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結語
.
影視產業作為現代文化產業中非常具有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新興的低碳經濟,具有獨特的經濟影響力,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實現文化大國向文化強國發展的目標,離不開影視產業的積極作用,需要加快把影視文化產業培育成戰略性重要產業。為此,要緊緊抓住當前影視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利用現代影視藝術手段弘揚華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挖掘豐富的影視文化資源,依托良好的社會發展基礎,進一步把影視產業的發展潛力變為發展優勢,助力經濟穩定向好,實現更好更快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