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勰
摘要: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信息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就對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完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首先就得重視起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工作。只有從系統設計開始嚴格把關,才能使得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質量得到保證。本文簡單介紹了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分析了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原理,并提出了一些計算機信息系統設計的具體方法,為我國的計算機信息理系統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原理;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P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7)01-0186-02
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計算機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數據分析及數據檢索技術都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具有強大的適用性與靈活性,但是要想使其作用完全發揮,就必須要有科學的設計方案。本文通過分析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原理,提出了一些系統設計方法,為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提供幫助。
1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簡述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是指信息管理人員利用計算機采集數據,并對數據進行計算、分析等處理工作,而后將處理好的數據儲存到計算機數據庫當中,將數據的采集、數據的分析與數據的儲存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計算機信息系統。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則是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信息進行整合與優化,包括信息的處理、數據的預測等。其中,信息的處理指的就是信息的收集、分析、儲存的過程;數據的預測是指利用現有的數據,構建數學模型,以科學的方法預測事件未來的發展情況。此外,企業管理人員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可以對各個部門所提交的任務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到各部門任務的執行質量;考慮到企業現有的條件,制定合理的分配計劃,使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總而言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就是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合適的信息管理方式,將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一種技術系統[1]。
2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原理分析
2.1 選擇合適的編程語言
現在的專業軟件開發人員都是使用C++語言作為編程語言,因為C++語言的系統性比較強,許多細節方面都比較完善,以其作為編程語言,編程效率會比較高。但是如果開發人員自身的基礎不太扎實,就不宜使用C++語言,因為C++語言的學習難度比較高,而且就算掌握了C++語言的基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與應用,也無法掌握C++語言應用的方法與精髓,運用起來十分困難。此外,由于C++語言本身的復雜性,所以用C++語言設計的系統程序更新比較慢。從當前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結構可以看出,系統的前臺是經過某種編程語言所編成的應用程序,而內部則是數據庫,用戶需要通過前臺的應用程序才能連接到內部的數據庫。當前的主要編程語言有VB、PB與Delphi,這些編程語言都可以用來編制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前臺應用程序,應用程序的功能不會比C++語言所編程序的功能差,相比之下,VB、PB等語言學習難度低些,便于熟練掌握。所以,系統開發人員可以將VB、PB語言作為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編程語言,對前臺應用程序進行科學設計[2]。
2.2 系統設計原則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目的就是把完整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分割成幾大模塊,每個模塊之間互不干擾,且都有其獨特的功能。為了評價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質量,在這里引進兩個主要評價指標--“內聚”與“耦合”。其中,內聚是專門用來評價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每個獨立模塊內部組分的工作協調性,包括邏輯內聚、功能內聚、巧合內聚等形式;而耦合是專門用來評價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當中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協調程度,主要包括控制耦合、數據耦合等??傊?,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模塊劃分都有相關的標準規定,劃分時需要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2.3 系統模塊設計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模塊設計主要目的是表現出每個獨立模塊的典型特點,并根據這些特點繪制出具體的系統模塊結構設計圖,為后期工作提供信息基礎。所以,在進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模塊設計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內模塊與模塊之間的信息傳輸問題,只有將信息傳輸問題解決,才能有效地協調各模塊之間的工作。其次,對于獨立模塊的質量提升與功能擴展也是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模塊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系統開發人員必須要重視起系統模塊設計,加強對于系統模塊設計的研究,找出模塊設計的問題所在,而后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努力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效率。
3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具體設計方法
3.1 系統模型設計法
系統模型設計法是指按照用戶的要求,利用簡單的開發工具為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構建一個初步的模型,而后就這個系統模型與用戶進行討論,并根據用戶的要求對系統進行改良,直到用戶滿意之后才開始著手開發完整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這種系統設計的方法設計時間比較短,內容比較清晰,可以直接用于與用戶的交流。模型設計法包括初步模型的設計、用戶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檢測、系統應用評價等步驟,用戶只需要在模型設計中提出相關意見,而后這些意見會納入用戶需求分析這一項目里面,最后設計人員會根據這些基本內容進行完整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形成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初始版本[3]。
3.2 結構分析法
結構分析法是指把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分成系統的分析、系統的檢測、系統的應用、系統的設計、系統的運行質量評價與系統的維修護理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按照標準規范,使用規定的操作方法與工具,來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務,從而完成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整體設計。在使用結構分析法進行設計時,可以把整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看成一個整體,然后按照結構分析的要求把整體拆分成幾個部分分別進行分析,最后將各個部分進行整合[4]。
使用結構分析法對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設計有以下幾個特征:(1)系統開發的目標更加明確。利用結構分析法的系統開發是以服務用戶為基本目標,在系統開發過程中會經常詢問用戶的意見,從用戶的意見當中提取有效信息,從而使得系統開發與用戶需求相對應,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社會效益。(2)設計流程規范化。為了嚴格控制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當中的每一個過程,就必須得將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流程規范化,將設計流程中的每一項詳細內容明確出來。在設計完成以后,可以有標準的規范作為參考,審核每個階段的設計內容,保證每個階段的設計都符合要求,防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投入使用后出現各種系統問題[5]。(3)設計文件規范化。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完成以后,設計人員需要將設計的內容制作成報告文件的形式,利用這些報告文件可以了解到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具體設計內容,也便于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后期維護工作。(4)設計方法結構化。使用結構分析法進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時,會對系統進行結構化的分析,保證系統中每個模塊都具有獨立性,相互之間不存在干擾,從而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整體的工作效率。另外,在進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時,還可以根據系統設計的復雜程度以及現有的人力物力,將系統各個模塊的設計分別交給不同的項目開發組,實行合作設計模式,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效率。
3.3 結合設計法
結合設計法就是把系統模型設計法與結構分析法結合對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設計。首先,用簡單的開發工具為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構建一個初步的模型,就這個系統模型與用戶進行討論,根據用戶的要求對系統進行改良,用戶滿意之后,再使用結構分析法對系統進行結構分析、階段劃分、應用分析與評價等工作。這種結合設計法既繼承了系統模型設計法設計時間短、內容清晰明了的優點,又體現出結構分析法可控性高的特點,而且在實際應用中,使用結合設計法可以適用于更多的系統開發場合,具有極強的適用性[6]。
4 結語
隨著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我國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同時,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當中,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所以需要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來對計算機信息進行管理。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直接關系到系統的運行效率,所以要加強對系統設計的研究,根據其設計原理,采用合適的設計方法,努力提高系統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龔銳,劉珍興,秦華.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及維護效率的提升[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5(15):10+12.
[2]江濤.現代化醫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6):133-135.
[3]鄧榮.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價值工程,2010,29(11):133-134.
[4]馬輝.計算機信息資料管理系統的設計實現[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16(02):62-64.
[5]李罡風,趙楠,劉世靖,王洋.阜陽市防震減災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10,31(02):121-126.
[6]陳瑩,胡海芝.圖書的計算機信息資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運用[J].煤炭技術,2011,30(07):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