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宇
力透紙背的中國鄉村拷問錄
——讀梁鴻《中國在梁莊》
■劉昌宇

飽含著對故土的深情和眷戀,帶著對中國鄉村問題的系列思考?!吨袊诹呵f》該書以真實而辛辣的筆觸,通過作者對闊別十多年故鄉的回訪,力透紙背地展示出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故鄉農民的困惑和生存百態。
一次返鄉,看到童年時清澈無比的坑塘,如今污蝕的變成了蚊蟲的滋生地,從小就讀的學校也早已倒閉,淪為一片豬場……面對這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畫面,那一刻,作者曾對故鄉所懷有的美好回憶,竟瞬間崩塌,并引起了她深刻地反思:造成這一系列尷尬和無助的原因是什么?現今故鄉的人們身處這樣的囧境,又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存狀態?這樣的詰問讓作者百感交集,遂萌發了用筆去記錄鄉人的傷痛和迷茫的想法,以期真實地復原他們的心靈世界。
10余萬字的《中國在梁莊》,沒有聳人聽聞的志怪傳奇,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更沒有悲世憫人的黯然神傷,但它卻在沉靜中蘊藏著一種洞悉時世的力量。字字句句凝結著作者對故鄉拳拳的眷愛,也凝聚著她對“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農民工問題”“農村文化道德危機”等農村系列問題的關切。而這一切,都是通過她5個月走訪故鄉村落得以完成的??梢哉f,從她醞釀動筆、到走訪、再到落筆,這其間,作者的思考一直是深入而持久的。這集中表現在,為了真實反映故鄉人的喜怒哀樂,客觀記述他們的所思所想,作者盡可能地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期通過對他們鄉村生活的回溯和展望,力求力透紙背地揭示出當今中國鄉村的落寂與惆悵,以引起各界療救的注意。懷著這樣的虔誠,作者冷靜地注視著故鄉的田園、村舍、山渠、湖泊,細心地與故鄉的親人、朋友、村民、干部促膝交談,靜靜地聆聽著他們從心靈深處發出的肺腑之言。而后,她以一顆不摻假的真心,將這些真實的筆錄,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讓人悸動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對故鄉精神上的皈依。
梁鴻的文字是真誠的,樸實的文筆之中,既蘊含了別樣的細膩與華美,使得這本“田野調查”式的紀實作品讀起來頗有一些散文的味道。但同時,她對故園特別是對當今中國農村現狀的揭示和拷問,也是熱忱和尖銳的。對傳統村落日益嚴重的蕭瑟、冷落和空心化,不僅沒有回避,相反,還一一將新舊農民在鄉村與城市的遷徙中所遇到的諸多困惑和悵然,給予了全景式的描述。如在《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閏土》中,就講述了一個叫“昆生”的農民穴居在墓地的故事,一方面是通過作者對昆生的直接了解,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同鄉人的間接了解,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和評價,引起了她對農民生存狀態的隱憂和反思。她一針見血地寫道“在鄉村,像昆生這樣的人,已經被排除在正常的道德體系和生存體系之外。在我們的文化里面,‘生命’本身、‘人’本身并不值錢,除非你在文化系統之內找到價值的對應,才被賦予尊重和肯定?!?/p>
在大力推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今天,捧讀《中國在梁莊》可謂恰逢其時。雖然作者描寫的只是故鄉一隅的境遇,但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認真審視她筆下的鄉村,可以讓社會各界觀照現實,逐漸消除新農村建設中的一些瑕疵和不足,進一步縮小城鄉貧富差距,以便讓更多的農民分享到改革開放的福祉和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