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對當代大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情況的了解,確定當代大學生容易受到人際交往、情感、互動、學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致使其產生心理問題,相應的大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將受到阻礙。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發生,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探究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調節大學生,以使大學生心理健康?;诖耍疚膶⒅胤治霎敶髮W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一步探究有效調節大學生,使其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030-02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和建設者, 也是將來國家經濟政治政策的決策者,他們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社會的走向和發展狀況, 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才,而且對整個社會都至關重要。基于此,高校應當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了解大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進而探究切實可行的措施來調節大學生心理,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此才能使大學生正確的面對現狀及一切困難,用堅定的意志、永不放棄的決心,克服困難,良好的發展,走向人生的巔峰。所以,對大學生的心理予以疏導,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非常必要的。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
通過對當代大學生的了解,確定大學生容易受到學習、就業、情感、交往等因素的影響,進而產生心理問題,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和調查,確定當代大學生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是:
(一)人際關系問題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必備條件。然而,由于人際關系、社會的復雜性與學生心理的單純性,使得大學生常常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相關調查表明,大學新生認為自己沒有朋友,占到總人數的36%;大學新生感覺自己孤獨、寂寞,占到總人數的27%;大學新生希望自己成為交流對象而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占到總人數的45%。這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上存在缺陷,拋開人際交往經驗匱乏不說,學生缺乏勇氣和信心,比較自卑。這一點,是學生應當注意并且積極改變的[1]。
(二)情緒起伏問題
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其生理發育極為迅速,并且基本趨于成熟,但是這不代表大學生能夠有勇氣面對各種事情,并且有效的解決問題。這說明了雖然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基本趨于成熟,但其閱歷較淺、社會經驗不足,在面對自己無法把控或者有效處理的問題時,往往會表現出情緒波動較大的顯現。當然,大學生情緒波動較大,所表現的不佳的心理狀態是心理矛盾較大,且心理調適能力不強。
(三)學業問題
雖然,大學時期學生不用像高中時期時刻處于緊張學習的狀態當中。但學習依舊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需要學生規劃自己未來發展方向,進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學習。然而,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之后,徹底放松自我,幾乎放棄所有學業,不努力上進,致使學業堪憂。也有一部分學生是進入大學校園后發現發現自己在高中時的那種優勢不再存在, 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這使得學生產生失寵感。為了改變此種局面,學生更加廢寢忘食的學習,致使自己長期處于臨戰狀態。其實,過度放松或過度緊張的心理狀態都是大學生不應該存在的心理狀態,需要適當的調節[2]。
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實意義
參考相關資料,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一系列分析,確定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具有現實意義。具體表現為:
(一)利于塑造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
一個人的性格將直接決定其自身的思想品德。在當前我國高度重視綜合型人才培養的今天,大學生應當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為使自己在未來能夠良好的就業和發展奠定基礎?;诖耍瑧斪⒁夥e極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使之能夠很好的調節自身的性格,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為使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把握機遇,充分的展示自己,良好的發展自己創造條件。
(二)提升大學生智力及心理素質
之所以說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智力及心理素質,主要是因為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那么大學生將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用良好的情緒、狀態去對待學習,很自然的投入到學習之中, 不斷開發自身的智力,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這對于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有很大幫助。所以,在大學生心理還未成熟之前,應當注意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積極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3]。
(三)利于大學生今后工作生活健康發展
在不遠的將來,大學生將成為祖國的中流砥柱,其關系到國家的發展。為了能夠使當代大學生能夠肩負起國家發展的重任,在對大學生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態,尤其是心理方面,一旦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應當注意樹立和調節學生的心理,打開心結,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有效預防大學生精神疾病的出現,順利推動高校教育目標的實現進程。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現
鑒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存在,將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應當注意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筆者的建議是:
(一)實施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近年來在高校逐步開展的一項教育,能夠有效的調節大學生的心理,使大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科學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當注意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學生的心理,進而合理規劃與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如此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發揮作用,調整和疏導學生的心理,使學生的心理缺陷能夠逐漸被消除[4]。另外,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還應當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及相關的實踐活動,這對于更好的調節學生的心理有很大幫助。
(二)開設專門心理輔導與咨詢機構
專門心理輔導與咨詢機構的開設,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有效性的心理疏導和調節,使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當然,要想使專門的心理輔導與咨詢機構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需要按照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要求,依據相應的原則進行科學的輔導與咨詢,重視和做好部分學生的心理輔導,如通過談話或心理干預治療等,使學生恢復到快樂、自然的狀態中去。總之,良好的開設專門的心理輔導與咨詢的機構,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予以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心理疏導和調節是非常必要的,能夠讓學生有健康的心理狀態[5]。
三、結束語
作為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和建設者, 也是將來國家經濟政治政策的決策者,當代大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了促進當代大學生良好的發展,應當注重幫助大學生調節心理,避免其產生心理問題。為此,實施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專門心理輔導與咨詢機構等就顯得尤為必要。
參考文獻:
[1]宋歌.從168例咨詢個案分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J].教育探索,2011,(9):138-140.
[2]田敏.論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其傳統文化背景[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17-18.
[3]王紅燕.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及其對策[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09-112.
[4]田彩芬.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心理健康的實現[J].改革與開放,2011,(16):173-174.
[5]王關玲.淺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及應對措施[J].中國電力教育,2011,(34):159-160,164.
作者簡介:
張燕欣(1967.02-),女,大學本科學歷,河南南陽人,河南省外貿學校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政,心理健康,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