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才輝
【摘要】長號起源于公元前17年,長號又名薩克布的古長號,是銅管樂器中最早定型、最早進入樂隊的管樂器。進入21世紀更是在獨奏、重奏、樂團音樂表演中擔任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擁有獨特的發生方法。美妙的音色,既能演奏出小溪流水的潺潺聲,又能演奏出狂風暴雨、千軍萬馬狂奔的震撼人心的音樂聲,令人感嘆、令人驚訝,吸引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如今,長號演奏者的年齡越來越小。下面,筆者將仔細闡述長號演奏的基本要求以及小學生長號的培訓方法。
【關鍵詞】長號 小學生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218-01
一、長號的基本知識
長號,英文名Trombone,又名“伸縮號”、“拉管”,靠內外兩套副管的伸縮來決定音準、音量,通過滑管改變號身的長度、基音的音高。由號嘴、U型套管(管長2.75米)、里管、調音管、喇叭口等零件組成,采用磷銅管材質,樂器本調為將B調,醫用譜號為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音域:大字組E-小字一組將B,音色高傲、莊嚴、壯麗、飽滿,聲音時而嘹亮、威力無窮,時而溫柔委婉,轉變的游刃有余。在樂隊表演中,長號很難被同化,能與整個樂隊抗衡,但很少用于獨奏。
長號分為四種:第一種,高音長號,將B調,沒有變音鍵,因號身、號嘴、音色都與小號相似,因此也是小號演奏者來演奏。第二種,中音長號,將E調,沒有變音鍵,一般用在獨奏、交響樂隊內演奏古典音樂;第三種,次中音長號,將B調,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分為有變音鍵和無變音鍵兩種;第四種,低音長號,將B調,有1-2個變音鍵,是交響樂隊中聲部必備樂器。
二、小學生學習長號的基本功訓練
首先,牙齒咬整齊(牙齒不整齊的人吹奏管樂器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長號這樣有碗狀號嘴的銅管樂器,牙齒不整齊的可以在口腔醫院進行矯正后在學習,矯正牙齒或者帶有牙齒矯正器期間不宜吹奏長號)、身體健康、身體發育正常的少年、青少年都可學習吹奏長號。音樂、節奏對于學習長號的學生來說很重要,因此小學生在學習之前可以去相關地方進行視唱、節奏的測試。
(一)呼吸基本功練習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混合式呼吸組成了長號的呼吸方法,胸腹混合式呼吸法最科學、恰當,氣息容量大、易被控制、力度可以長馳有度,強而不躁、弱而不虛。常見的練習法有:站立練習、雙交叉開與肩同寬、慢慢彎腰,讓吸進的空氣到達指定的位置,當感覺腰部像被充氣時,保持氣流的均衡呼出,慢慢站直身體,腰部仍然充滿了氣,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練習內容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準確換氣,確保呼吸的順暢。訓練過程中如果感覺頭暈目眩、腰酸背痛,這是正常現象,勤加練習便可。為了增強肌肉的彈性、靈活性,練習過程中可增加p、mp、pp等帶有力度記號的呼吸變化。
(二)長音與基本功
長音練習對于長號的演奏至關重要,初學的小學生要經常做固定嘴型、號嘴位置、手型、演奏姿勢的練習,練習時將嘴巴、舌頭、雙手和呼吸相結合,保證他們之間的協調性,人與長號融為一體,確保視覺、聽覺和發音處于最佳狀態。想要練好長音,在每次訓練之前要想好自己將要吹的音,確保它的精準性,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去練習長音,這都是在做無用功。長號的基本功練習非常重要,小學生正式打基礎的時候,長音的基本功越扎實,對以后的發展越有幫助。
(三)節奏基本功練習
長號的練習離不開節奏,節奏的掌握情況直接影響到后面的練習質量,小學生在練習節奏時,可適當減慢速度,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速度,以確保練習的質量;有些學生為了能節省時間多練習幾遍而加快節奏,對于錯音、漏音的情況置之不理,長此以往,會出暴露發音不清、音色雜亂,指法不到位等問題,當問題很明顯時再來糾錯,反而導致學生的學習速度和學習效率下降,本末倒置了。但是,筆者所說的放慢速度強調的是一種態度,心態上的淡定,切忌急于求成,慢練習只是將原來的速度“放大”化了,切忌讓練習者出現消極、懈怠、停滯不前的想法。當熟練之后,速度可以回歸到正常。
(四)聽覺基本功練習
聽覺問題也可以說是音準問題,大多演奏者常出現音不準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平常訓練基本功時忽視聽的重要性,不帶耳朵,認為只要把位正確就沒事。筆者認為,要想訓練聽覺,首先在平常練習時可以閉著眼睛練習,用耳朵來分辨音準的準確性,反復練習多次,會有一定的成效。筆者在訓練聽力時,通常閉著眼睛,用氣息吹出我想吹的音,時常感覺到嘴在吹、耳在聽,閉上眼睛時,精力變得非常集中、聽得非常仔細、耐心也大大提高,能大大調動聽力的積極性,長期下來,自己的聽覺能力能顯著提高。
三、注重訓練小學生的音樂性
筆者在長期的長號演奏和教學中要想用長號演奏好一首樂曲,音樂性對于演奏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號演奏可以如狂風暴雨、萬馬奔騰般氣勢恢宏,也可以像春季的湖面那樣平靜。
教小學生演奏長號時,教學者應注重分析作品中的音樂性,讓學生自己了解創作背景,感受作者創作時的想要傳遞的思想感情。這樣才有利于小學生為今后自己創作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音樂作品創作主要分三個階段:感受、創意、塑形。感受是作品創作的最前期階段,是作曲家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和感受,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欲望,這是長號演奏者必須要掌握的情感;創意是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轉化成音響、音符的過程,是對生活、情感、思想、意境的真實反映,需要用心去感受;塑形是根據一定的邏輯、音樂本身的規律,用音樂語言創作出一曲曲栩栩如生的音樂曲調。
小學生年紀小、知識面不夠廣、社會閱歷少,對于很多音樂作品中深層次的情感無法深入了解、無法感同身受。因此,筆者在文中也沒有深層次的去剖析如何訓練音樂作品中的音樂性。筆者認為,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重點訓練小學生的各項基本功。對于音樂作品中音樂性的訓練可以放慢速度,可以經常帶學生去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練習,與自然融為一體,另外,講解作品中音樂性時可以重點講解方法,以兒歌等為案例進行講解、分析,確保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循序漸進,慢慢地融入講解深層次的音樂作品。
筆者在長期的長號教學、演奏中發現,想要演奏好一首樂曲,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切身體會樂曲中傳達的真實情感、精湛的演技、豐富的人生閱歷,優秀的舞臺演出經驗等等,達到人曲合一的地步。
參考文獻:
[1]格利高里耶夫.《長號演奏教程》.中國出版社,2005年.
[2]開尼斯·維克.《長號吹奏技巧》.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
[3]趙瑞林.《長號演奏入門與提高》.中國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