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電影與其他類型電影最大的不同,在于科幻電影所具有的視覺奇觀可以引領人們走向探索無垠的宇宙和生命道路。視覺奇觀結合生活中所不具有的視覺畫面和幻想不可能實現的事實,在科幻電影的科學合理的創造下,盡量讓故事情節合理和藝術主旨得當。觀眾也會結合自身對科幻電影情節的感受,彼此之間形成共鳴。但目前很多電影受到了經濟利益的驅使,過于注重電影畫面表意功能,但是卻流失了影片情感和影片主旨,導致影片主題模糊,影片也失去了其原本要表達的意義。
一、 好萊塢科幻電影視覺審美的日常性
在感性審美的基礎上,所表現出與現實生活相貼近的審美特性,也就是所謂的日常性。電影作為眾多娛樂活動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和追求,但它的性質究其根本還是具有較強的商業性。在很多時候,電影院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也是人們放松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首選。但無論是哪種類型的電影,都必須要結合受眾的審美水平,這樣滿足受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1]科幻電影與其他類型的電影對比來講,具有一些科幻色彩,但并不代表著它可以脫離人們的需求,相反更應該結合受眾的需求。如果影片內容與受眾生活過于遙遠,導致受眾無法較好的理解電影內容,這會大大降低受眾對科幻電影的期待度。《星際穿越》是一部被公認為運用了大量極限專業知識的電影。這部電影中所涉及到的時間理念、空間理念、時間效應等科學知識,都是由專業物理學家進行編寫的,其專業程度可以達到國際物理學的統一標準。但是從觀眾層面上來講,這些都是物理知識很難在兩個小時內所能講述清楚的知識,更何況在電影之中還有摻雜著太多人物心理矛盾和沖突。導演在設置《星際穿越》的時代背景中,雖然故事情節始終結合“人類發展”的形勢,但是其立足點卻是與受眾生活緊密相關的,觀眾在觀看這部影片時也始終會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情況,思考影片內容和影片主旨意義。首先,在片中呈現給受眾眼前的是沙塵暴的侵襲、動物物種的減少、人類環境的日益惡化等。在這部影片中,除了玉米這類植物之外,其他植物都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尤其是具有豐富飛行經驗的主人公庫珀,由于航空航天事業的中斷,不得不去當農民,在這個情節中,很大程度上喚起了觀看者擔憂生態環境的意識。同時,剖析人性和情感是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最感人的部分,這再次喚醒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體驗。在影片之中,馬特·達蒙扮演了一個負面的人物,他曾經是地球上被公認的最優秀的宇航員,也受到地球人類的充分信任,但是他為了自己可以活命,對地球放出了很多假消息。其實這位宇航員的角色與庫珀是正好相反的,兩個人同樣在面對生存的考驗時,而馬特·達蒙所飾演的宇航員卻犧牲全地球的未來,只為換取自己的生命,而庫珀卻為了地球的未來而犧牲了自己,最終被關在了黑洞之中。這也是諾蘭所塑造的人性邪惡的成功之處。在影片之中,所渲染出的庫珀和女兒墨菲之間的感情也是非常動人的,在黑洞中與地球上的女兒聯系著,這種父女之間愛情并不是一種科學原理,但正是由于這種潸然淚下的情節,讓庫珀在黑洞中,傳遞給女兒消息,同時墨菲多年來也并未改變自身房間的擺設,只因為房間是父親一手幫她擺設的。在這種父女感情的奠基下,觀看者才能理解為什么庫珀在選擇帶假消息回地球,還是選擇被關在黑洞中,所體現出的猶豫和艱難,也更為庫珀犧牲自己的精神而感到十分敬佩。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選擇,可見這部電影還是結合人們實際生活的。
所以,從視覺審美上來講,科幻影片具有一定的日常性,但是這也是一種應通過鏡像所處理的語言,在奇觀性的基礎上,影片所具有的日常性,可能帶領人們的思維走進這部影片,與影片人物產生共鳴。日常性也就是考慮受眾慣性思維和審美經驗所涌現出的新型產物,它更能刺激觀眾的感官,從而達到震撼觀眾心靈的效果。
二、 好萊塢科幻電影視覺審美的奇觀性
每一部科幻電影都承載著導演美好的想象,有些想象無法實現,但在科幻電影中,卻以視覺奇觀形式體現出來。在科幻電影創作結合標榜虛擬的數字技術之后,這讓電影制作者具有更廣泛的制作自由,突破了“物質復原倫”的限制,使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更加模糊,不但以“虛擬美學”的形式,而且也打破了傳統電影的制作模式,無論在電影語言上,還是在畫面效果上,都極大程度上滿足了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科幻電影所拓展的虛幻空間,帶給了受眾更加強烈的新鮮感、愉悅感,使電影更加具有廣泛的號召力。從展開想象,再到科技虛擬技術的使用,可以說科幻電影完全結合了真實與虛幻,使受眾在虛幻的電影情節里,不得不思考現實生活的情節。但是,虛幻世界的制造,也是在真實空間的基礎上,也可以說沒有真實空間也就不可能有虛幻空間。因此,在真實空間里所生活的“我”恰好也是虛幻空間中的“我”。反之,在真實空間中生活著的我,也可以在虛幻空間中找尋到真實空間的我的真實狀況。[2]視覺奇觀在虛幻空間的基礎上而存在,也是對真實空間的直接反映。任何視覺效果上所進行渲染和夸大,都必須要從現實經驗著手進行,這樣才能對未知世界進行科學的探索。如果沒有結合真實空間,那么視覺奇觀也就是只能停留在想象層面上。對于演繹夸張的社會物質,視覺奇觀反而被人們所覺得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反倒可以形成科學的內定邏輯,使科幻電影更具有專業的特色。
在制作電影視覺奇觀的過程,也可以說是通往現實生活的過程。想要確保電影視覺奇觀化進一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需要在生產影像中多注重所表達的想象力。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基于所綻放的想象力基礎所創作出來的視覺奇觀世界,也成為了廣大受眾評定電影分數的基本標準。所以,電影視覺奇觀和想象力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電影導演應結合現實生活,制造出具有強烈視聽效果的影片情節。但是,電影導演的主觀性想象與電影視覺奇觀本來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為電影導演的主觀想象提供了保障,也成功實現了電影視覺奇觀的效果。[3]從人物動作、服裝、場景等等,這些都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完美的結合受眾的需求,無論從與現實是否貼近上,還是從藝術效果上,都從不同程度上解放了視覺奇觀,也讓受眾直接看到了電影視覺奇觀所具有的強大的可塑性和創造性。在觀看《阿凡達》這部電影中,很多觀眾對導演的豐富想象力贊不絕口,但這部影片最大的誠意在于所有的潘多拉星球生態奇觀,都是導演結合自身的想象力和后期數字特效制作而完美展現到觀眾的眼前。
三、 好萊塢科幻電影視覺審美的包裝性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受眾對于現代媒介的依賴性也在不斷加強。大多數受眾都會借助傳媒評定一部電影是否值得去電影院觀看。媒體在發行電影和評價電影中占據著關鍵的地位,這不但轉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在微博網站和豆瓣網站上評論電影,在百度貼吧和百度論壇上與其他觀眾討論電影情節,在淘寶上和美團上推薦他人值得一看的電影等等,這些都在要求電影制作人需要更加重視影評的視覺審美性。每一部影評未上映前,都會采用各種宣傳方式大力宣傳電影情節,比如電影海報、網絡上漂亮的劇照、驚險的視頻等等宣傳方式,這些宣傳方式無疑都是為了可以吸引受眾的眼球。而美國電影市場相對來講是比較完善的,電影在具有較強藝術性的同時,也能達到商業性的要求,所以,在新媒體時代下,美國所包裝的科幻電影是吸引受眾注意力的。
首先,在制作科幻電影中,制作者所體現出的視覺審美,可以反映出當代科技發展程度。我們以《地心引力》這部電影為例,太空災難求生這個主題貫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終,具有較強的寫實性,也并未設定太多與現實世界不符的情節。瑞安·斯通是這部影片的女主人公,是第一位踏入太空的女科學家,她在影片所有主要活動都是在外層空間中所進行的。建立空間站推動了人類科技的進步,也代表著人類可以建立起浩瀚無垠的空間站。在這部影片中,第一個鏡頭就利用了一個特別精妙的鏡頭,帶領觀眾從無邊無角的宇宙中,凝望著自己所生存的美麗獨特的藍色星球。之后,一位宇航員從鏡頭前進入,帶領所有觀看者開始探索太空,這整個鏡頭都是非常唯美和流暢的。其次,在影片中,恰當的造型也體現出整部影片的視覺風格。以影片《地心引力》為例,這部影片在設計海報時,幾乎只能看見黑色和藍色兩種藍色,藍色代表著地球,黑色代表著宇宙,而宇航員顯得特別渺小。黑色部分是極為簡潔的,雖然只有“Don't let go”這三個單詞的宣傳語,但是卻全面概述出整部影片的精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科幻電影所具有的視覺審美也開拓了觀眾的審美視野,提高了受眾的審美水平,喚起了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珍惜生命、勇于戰勝困難等等意識,這應該也是每部電影的導演制作影片的初衷。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數字技術的運用下,科幻電影得以快速發展,更加凸顯出科幻電影所具有的視覺奇觀特征,原本并未引人注意的影片技術性因素,如今卻得到了受眾的廣泛關注。科幻電影在結合多種高科技技術,呈現給人們更加精彩紛呈的視覺畫面,同時也使視覺性因素成了科幻電影所具有的主要特點。一部優秀的科幻電影既可以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也可以達到受眾的娛樂要求,這就要求科幻電影影片的導演和制片人可以結合自身的想象和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引導人們走向追求浩瀚的宇宙和生命的征途。
參考文獻:
[1]張榮翼,彭永珍.從視覺文化角度對電影的解讀[J].襄樊學院學報,2005(1):43-45.
[2]江曉原.好萊塢科幻電影主題分析[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5):68-70.
[3]李艷.藝術恐怖何為?——卡羅爾的美學之思[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49-51.
【作者簡介】田宜彩,女,遼寧遼陽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