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雙
隨著四六級英語考試的改革,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越來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視,而教育學原則體系則是指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因此筆者將以藝術生大學英語教學為例,探討教育學原則體系的部分內容對大學英語課堂的影響。
自1978年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國外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國內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外語尤其是英語的學習,而具體到教育領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成為一門尤為重要的研究課題。英語教學改革一直是各大外語院校及各語言科研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但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探討的方向多為外語專業學生課堂教學改革,而非外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為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忽略,在非外語專業學生當中,藝術類學生作為英語基礎最為薄弱的學生群體,他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更是最不受重視的。筆者作為一名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師,對此深有感觸,也迫切希望從自身做起來改變現狀,重視藝術類學生的英語課堂教學。因此,筆者希望通過對教育學原理的解讀,能夠汲取到一些方式、方法來促進藝術類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改進,從而幫助更多藝術類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
一、教育原則體系的簡介
教育原則體系通常包含八大原則,包括教學整體性原則、啟發創造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有序性原則、師生協同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積累與熟練原則和反饋調節原則。
二、教育原則在藝術生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啟發創造原則對于藝術生大學英語課堂的影響
啟發創造原則主要包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設問題情景等方面。首先要合理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學習動機通常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直接動機即學生對于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動力及需求,往往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都伴有良好的學習動機。間接動機是指和學習行為本身沒有太大關系,而把學習作為實現某種目標的手段。而大多數藝術類學生都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考級來順利畢業的目的而學習英語。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直接動機,具體到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合理編排教材內容
現代大學英語課本編排大多遵循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很多教材內容呆板且沒有趣味性,脫離藝術類學生的專業背景,故學生課堂上課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較低。因此應合理增刪教材內容,在課堂教授過程中,適當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保留一些較好的教材內容,而舍棄一些冗雜且無意義的學習材料。另外還可借助互聯網工具,從網上搜尋一些與藝術類學生專業背景相關聯的英語學習資料和影視音樂資料,融入課堂當中。
以部分院校藝術類學生所使用的大學英語教材《E英語教程》為例,書的內容大多以先語音聽力,后閱讀寫作為主。筆者認為,部分閱讀寫作方面的內容可穿插在聽力內容當中同步進行。即將聽力作為精聽材料,先聽,后閱讀分析講解,而后進行朗誦練習。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講聽力材料轉變成role play口語訓練材料,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達出來,由輸入轉換為輸出,從而增加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學習。
2.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如今大多藝術類學生的大學英語課本,內容很多截取自中學課外英語閱讀材料,缺乏創新性。因此可借助互聯網工具,將課本內容與影視材料、音樂等相結合起來。例如E英語教程第二冊第二單元課文“Dog talk”,因課文主題為與狗相關的地道俚語及表達,可截取部分電影“忠犬八公”的片段,一方面可練習聽力,積累電影詞匯,另一方面可講影片相關內容,與課文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總結狗的性格特點及人所賦予動物的情感特點。另外,還可選取類似動畫電影,組織學生進行英語配音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生動地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記憶和狗相關的俚語及地道表達。
3.增加與學生積極的情感交流
教學是學習內容輸入和輸出的過程。除了信息交流以外,情感交流也是課堂中的重要一部分。積極的情感可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生進入大學以后,教師是除父母以外和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人群,因此除了課堂教學時間以外,還應多關心學生的學校生活和心理狀況。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深厚的師生情誼是巨大的力量源泉。學生喜愛敬愛某位教師,通常會“愛屋及烏”,從而喜愛這位教師所教授的科目。教師一句贊揚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微笑,都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內心的認同感,從而增加學習這門學科的動力。
具體到藝術類學生身上,藝術類學生大多思維較為活躍,情感較為敏感細膩。因此在與他們交流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傾聽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訴求以及苦惱,觀察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發現學生英語學習的問題所在,耐心地和學生交流。
(二)因材施教原則對于藝術生大學英語課堂的影響
因材施教原則即要求教師從學生個體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不同的特色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本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和進步。貫徹實施因材施教原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認真研究和了解學生
認真研究和了解學生是貫徹實施因材施教原則的基礎。具體而言,主要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英語基礎、家庭背景等。選取個別典型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個性研究和共性研究相結合。研究方式主要通過和學生的交談、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對課后作業的分析等。具體到藝術類學生身上,以筆者授課班級的一位學生為例,該學生英語基礎相對班上其他學生較好,家庭條件較為優越,高中階段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性格較為孤僻高傲,作業完成得不是十分認真,考試成績平平。對于這位學生,首先以朋友而非教師的角度與其單獨交談,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同時為其英語學習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和意見,以幫助其提高英語學習。
2.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因此應對其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區別對待。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安排一些課外的知識內容,以增加其知識學習容量,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也應進行適當的鼓勵和引導,以增加其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三、總結
總而言之,教育學原則體系作為教育學原理的核心內容,為大學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也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只有將教育學原則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將教育學原則體系合理地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課堂具體實踐中,才能切實指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