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卿華
要想讓公司治理精神發揮作用,董秘在履職中,就要堅守理性文化,堅守契約精神,促進參與董事會運作的所有人破除人情,回歸理性,形成平等、包容、制衡的董事會文化。
董事會秘書是公司治理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根本上看,公司治理就是一系列制度設計,設置董秘的作用就是維護這套制度的嚴謹性和有效性,這是董秘崗位的價值所在,也是董秘在公司治理中最本質的責任和義務。
目前,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及國資委、監管機構的相關規定,董秘主要擔負著以下職責:董事會合規運轉的維護者、“三會”會議的籌備者、信息的披露者、股權事務和投資者關系的管理者、董事履職的服務者、董事會日常事務的管理者、公司治理主體間的協調者、獨立董事與公司之間的聯系者、與監管機構的聯絡者、決議執行的監督者、董事會會議的記錄者、董事會文件資料的保管者。
無論如何細化表述,董秘這一角色的內涵都是圍繞維護董事會沿著公司治理的軌道運轉。董秘對公司治理運轉的守護,狹義的理解是對制度建設和制度運行的守護,廣義的理解是對公司治理制度所蘊含的治理文化和治理精神的守護。
對公司治理制度的守護
規范公司治理的基石是制度制訂和落實。就制度而言,我國自1994年出臺《公司法》以來,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監管機構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應該說至今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既與國際慣例接軌又有中國特色的規章制度框架,由于對制度的敬畏和尊重長期不到位,造成的局面就是:制度是一套,做法是另一套。以上市企業為例,從公開披露的信息看,每個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符合監管要求的治理制度,企業之間制度的差異性很小,但治理效果卻大不相同。就拿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監督實效來說,早在2001年就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到2017年已歷時16載,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也對此有培訓、有要求。但由于無論是大股東還是董事會,包括投資者和獨立董事本身,對這些制度和要求不重視,加之對獨立董事的激勵和處罰問責跟不上,獨立董事的作用在我國始終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
2005年修訂后的《公司法》第124條從法律意義上正式確定了董秘的職責,第四章“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的第五節“上市公司組織機構的特別規定”中,規定“上市公司設董事會秘書,負責公司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籌備、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東資料的管理,辦理信息披露事務等事宜”;第十三章的附則規定了董秘為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從法律意義上第一次確認了董秘的地位。《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亦做此規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關于董秘職責的表述與《公司法》相同,其職責細化為:與監管部門的溝通聯絡、協調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公司信息披露事務、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股權事務管理、“三會”組織與文件的保管。
就信息披露而言,首先是制定并執行信息披露制度,并督促公司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遵守制度,特別是對公司未公開信息的嚴格保密,對內幕知情人的如實掌握。其中,無論是信息披露制度建設,還是監督執行、安全保密、申明澄清都是對制度的尊重和保護。就股權事務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督促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相關人員遵守公司股份買賣相關規定。投資者關系管理事務,最根本的職責是確保大股東遵守保護中小投資者制度,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建立內控機制,最根本的是建立內控制度體系,并保證公司嚴格遵守,避免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不規范行為。至于并購重組、再融資等資本運作,都是對監管機構制度的理解和遵守,在更大范圍內對資本市場制度的守護。
對公司治理精神的守護
董事會文化建設永恒的主題就是尊重制度。董事會要建設形成既開放、包容,又嚴謹、規范的董事會文化,使每個董事既能暢所欲言,又能自覺把自己的言行納入制度中,使制度能夠自然融入董事會的文化中執行。
回溯公司治理的起源,公司治理制度最早在英國啟蒙。英國是世界上率先開始科技和工業革命的國家,理性、嚴謹和效率是英國文化的主基因。另外,自由的思想也是英國個體層面文化的重要方面,突出體現在推崇講究原則制度,追求公平競爭的騎士精神,以及尊重等級、遵循規則的貴族制度沿襲。這樣的文化體現在政治上,是主張尊重權利分配和民主管理的“憲政主義”,體現在經濟中就造就形成了尊重道德倫理和契約關系的公司治理,以及平等協商、民主決策的董事會議事規則。
公司治理是通過構建公司的管理層、董事會、股東和其他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系列的關系,從而為確定公司所追求的發展目標、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和監督公司的績效——為公司的運作提供了一套控制和運作機制。公司治理制度安排的根本邏輯是分權和制衡,采用這套制度的目的是解決兩層關系:一層是在出資人、董事會、經理層之間建立起責任清晰、權責明確的委托代理關系;另一層是將出資人、董事會、經理層的權利與責任劃分清楚,從而保證各司其職。基于上述這樣的制度設計邏輯,契約和理性是公司治理的精髓。
當前,我們在董事會文化建設中,特別要強調和踐行契約精神。公司治理制度設計的重要思想就是分權,所有利益相關者通過建立一系列契約,在法律框架下有效制衡、協調運轉,尊重并恪守契約精神。建立起適合公司特點的授權制度體系是保證出資人、董事會和經理層權責明確、各司其職的基礎,董事會和股東、經理層的授權委托代理關系一經建立,各治理主體就需歸位,堅守自己的權利,恪守自己的職責。股東要堅守契約,尊重公司的法人權利,信任并尊重董事會在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權;董事會要充分授權經理層,并尊重經理層對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權利;每個董事要忠實履行董事職責,莊嚴對待每一個投票權;經理層要以公司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積極履職,實現公司長期繁榮發展。董事會還有責任協調處理好董事會與監事會、公司與員工、公司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契約關系,使契約精神成為公司治理的綱領。
要想讓公司治理精神發揮作用,董秘在履職中,就要堅守理性文化,堅守契約精神,促進參與董事會運作的所有人破除人情,回歸理性,形成平等、包容、制衡的董事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