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陶冶+馬駿+龔藝+張晟

【摘要】“大學生學業職業發展輔導”雙語課程是北京化工大學依托輔導員分類發展團隊所探索的一門通識課程。該課程圍繞大學生不同階段的學業、職業發展需求進行設計研發,文章具體闡述課程主題與思路、實施方法與過程、主要成效和經驗三個方面,對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學業職業發展輔導課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 學業 職業 雙語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037-01
“大學生學業職業發展輔導”雙語課程的授課隊伍為專兼職輔導員老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需求;授課方式為中英文結合的雙語授課,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該課程經過近三年的建設周期,課程體系逐步趨于完善,滿足了學生對雙語學業職業發展輔導校選課的選課需求。課程內容分為學習能力提升、學業職業規劃、職業能力發展三個模塊。
一、課程主題與思路
課程主要圍繞第一模塊“學習能力提升”,第二模塊“學業職業規劃”,第三模塊“職業能力發展”三個模塊展開。通過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學業態度和職業觀念,以能力的形成為標準,協助學生在學習能力提升、學業職業規劃、職業能力發展這三個方面進行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具體教學內容和方法如下:
二、實施方法與過程
課程以“大學生學業職業發展”統領整個課程體系,課程設計注重以學生全員參與為目標,以多元化教學方法展示課程特色,體現素質教育的核心。考慮到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上課之困”,課程注重將問題導向、啟發思維、案例教學、體驗教學、雙語教學等融入到互動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課堂體驗熱情,以多樣的互動環節激勵學生體驗“主動學習型課堂”。
第一模塊“學習能力提升”主要將課堂講授與討論式教學、訓練式教學方法相結合。在“時間管理”、“利用資源”課堂上,以問題提出與問題討論的形式帶動課程內容的呈現,讓學生在不同觀點的交融碰撞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第二模塊“學業職業規劃”主要將課堂講授與案例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方法相結合。在“學業職業環境探索”課堂上,以案例提出與案例分析的形式帶動課程內容的呈現;在“學業職業規劃實踐”課堂上,通過教師點評案例反映出的思想方法、價值觀念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業職業規劃的重要意義,掌握科學的規劃方法。
第三模塊“職業能力發展”主要將課堂講授與雙語教學、體驗式教學方法相結合。在“如何進行網申”、課堂上,以全英文的授課環境營造企業求職環境;在“如何準備簡歷”、“如何轉化角色”課堂上以分組體驗與角色交換的形式帶動課程內容的呈現,達到教育啟發和職業能力發展輔導的作用,從而形成一套遵循學生發展規律的科學、規范、完善的大學生學業職業發展輔導體系。
三、主要成效和經驗
1.課程的開設滿足了輔導員專業化的內在發展需要。很多高校近幾年構建了輔導員隊伍為講授主體的發展輔導課程體系,為促進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搭建了有利平臺。ACD系列課程的授課團隊均為一線輔導員,了解學生階段性發展特點。
2.課程具有相對完善的建設周期,彌補了大學生對雙語校選課的需求。課程經歷近三年的建設周期,期初開始全校范圍內試講,第二年申請校選課進行團隊授課,現在已有近千位學生從課程獲益。同年新增“如何進入外企實習”等章節的雙語教學,營造學生求職過程的全英文環境,進一步迎合學生需求,學生反響強烈。
3.課程的開設豐富了大學生發展輔導的內容和形式。本課程作為在形式上采用案例式教學、體驗式教學與雙語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進一步幫助學生做好大學學業和職業的準備,使知識和能力的學習過程更為自主而有效。
參考文獻:
[1]楊明海,杜新宇.大學生學業生涯輔導體系的整體設計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 2014,20(6):132.
[2]張巧念.基于學業發展的大學生學職業柔性對接的實現[J].蘭州學刊, 2013,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