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姚春萍參加工作后,把戶口從農村遷到了城市,而她的父母則一直在農村。半年前,姚春萍的父母先后去世,在農村留下一所房子。姚春萍作為父母唯一的法定繼承人繼承該房子不久,村委會就找到她,說對她繼承父母的房子沒有意見,但房子所占的宅基地是村里的,而她沒有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自然也就沒有資格使用這所房子,讓她要么將房子轉讓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要么將房子拆除,騰出宅基地交到村委會。那么,村委會的做法對嗎?
【點評】村委會的做法是錯誤的,其無權剝奪姚春萍繼承父母房子后對宅基地的使用權。
一方面,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也明確指出:公民的房屋,是其個人合法財產,可以作為遺產予以繼承。《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46號)第三條第一款中也明確表示:嚴格落實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法律規定。除繼承外,農村村民一戶申請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的,不予受理。也就是說,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可以繼承的。而且根據“地隨房走”的原則,繼承了房屋當然享有對宅基地的使用權。另一方面,繼承所得農村宅基地可以登記發證。《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第七條規定:已擁有一處宅基地的本農民集體成員、非本農民集體成員的農村或城鎮居民,因繼承房屋占用農村宅基地的,可按規定登記發證,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里應注記“該權利人為本農民集體原成員住宅的合法繼承人”。因此,姚春萍不僅有權獲得宅基地使用證書,而且有關部門也有義務予以辦理。這實際上也是對姚春萍繼承父母房子,繼而獲得宅基地使用權的法律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