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目的 探究辨證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藥治療慢性結膜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結膜炎患者進行研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27例僅采用西醫(yī)局部用藥治療,實驗組33例在局部用藥基礎上采用辨證施治法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觀察不良反應。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00%,對照組為77.8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0%,對照組為14.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慢性結膜炎采用辨證施治結合局部用藥方法治療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值得采用。
關鍵詞:辨證施治;眼局部用藥;慢性結膜炎;臨床觀察
結膜炎是臨床常見病,微生物性與非微生物性是兩大致病因,微生物感染較為常見,包括細菌、病毒以及衣原體感染。通常,急性結膜炎病程低于3 w,而病程超過3 w為慢性結膜炎。慢性結膜炎的治療較為棘手,長期使用眼藥水容易誘發(fā)青光眼或者白內障,治療起效慢,不能短期內根治。近年來,采用中醫(yī)辨證施治結合局部用藥取得了顯著效果,研究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結膜炎患者,探究辨證施治結合局部用藥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結膜炎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均符合結膜炎臨床診斷標準,眼瞼膜充血、部分有濾泡與乳頭增生;細菌培養(yǎng)可見正常菌株,排除了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造血系統(tǒng)疾病、妊娠及哺乳期病例。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3.5±2.5)歲,28例為熱重于風型,32例風重于熱型。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33例,對照組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包括年齡、性別、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僅采用局部用藥法治療。0.3%氧氟沙星滴眼液(湖北遠大天天明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719)3~4 次/d,同時,每日睡前涂用0.5%紅霉素眼膏(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5968),7 d為一個治療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2.2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用中醫(yī)辨證施治法。①熱重于風型。依據祛風清熱的治療原則,服用雙解湯,藥方組成成分有龍膽草、防風、枳殼、桑葉、黃芩、蒲公英,以上藥物各10 g,甘草5 g,天花粉10 g,金銀花25 g。②風重于熱型。將清熱疏風作為治療原則,服用羌活勝風湯,藥方組成有:白芷、羌活、前胡、白術、薄荷、銀柴胡、川芎、荊芥、以上藥物各10 g,甘草3 g,桔梗15 g,金銀花20 g[1-2]。7 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療效判定 眼部不適癥狀1~2個月內消失,且結膜充血(+)以下,瞼結膜濾泡與乳頭明顯好轉,停藥1個月后未復發(fā),視為顯效;眼部不適癥狀1~2個月內消失,熒光素染色合并點狀角膜炎表現(xiàn)(+)以下、結膜充血(+)以下視為好轉;癥狀無變化,治療21 d后未緩解視為無效。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5.0軟件對計數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檢驗標準為0.05,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顯效30例(90.9%),好轉2例(6.0%),無效1例(3.0%),總有效率為97.0%(32/33);對照組顯效19例(70.4%),好轉2例(7.4%),無效6例(22.2),總有效率為77.8%(21/27)。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實驗組1例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對照組4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痛癥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8%,兩組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3 討論
慢性結膜炎產生原因有很多:感性性因素:以微生物導致的急性炎癥遷延導致,是一種毒性較強的病原體,可以引發(fā)慢性炎癥,常見的病原菌有卡他球菌以及變形桿菌及大腸桿菌,還有病毒,常見有腺病毒。非感染性因素:環(huán)境中的風沙與強光刺激或者難以揮發(fā)的氣體均會誘發(fā)結膜炎,另外,長期的生活不規(guī)律或者飲酒過度、睡眠不足、眼部化妝品刺激等長期均對眼部健康不利,伴有慢性眼瞼緣炎或者屈光不正、淚道阻塞等。結膜炎的癥狀較為典型,以眼部發(fā)癢、干澀以及異物感為主。慢性結膜炎致病因多且復雜,慢性結膜炎由急性結膜炎演化而來,是因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雙桿菌以及其他不明菌類感染導致,發(fā)病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性,也與不良生活習慣、外部環(huán)境有關[3-4]。臨床表現(xiàn)為眼睛干澀、疲勞、異物感及灼熱感等,眼部專科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結膜囊內有少量的黏液性白色泡沫樣分泌物,且結膜有輕度充血表現(xiàn),瞼結膜明顯增厚,存在乳頭增生。慢性結膜炎發(fā)病是一個漫長過程,容易造成結膜纖維化,使眼結膜結構出現(xiàn)永久性變化,使眼瞼變形,則需要行手術治療,為患者帶來較大痛苦。
中醫(yī)認為,本病病因為肺經風熱與肝經實熱上攻所致,目無明顯自覺干澀不適及赤腫的外障眼病,與用眼過度、長期風沙刺激以及長期飲酒、飲食辛辣刺激等因素有關。該病在中醫(yī)著作中也被稱為“干澀昏花癥”或者“白澀癥”,在“無論學說”中,白睛屬于肺經,結膜暗紅色充血、眼部干澀為陰虛表現(xiàn),需要使用清熱祛風、養(yǎng)陰潤目的藥物治療,雙解湯與羌活勝風湯有著較明顯的清熱祛風功效[5]。藥物組成中,白術具有抗炎功效,可以滅活多種常見致病菌;蒲公英中含有較多成分,果膠、礦物質以及維生素、胡蘿卜素、香豆素等具有抗炎、抗菌以及抗氧化的功效;防風、桑葉、桔梗、羌活具有祛風散邪、清肝明目之功效,黃芩可以瀉火清熱,諸藥配合可以達到活血化瘀、涼血清熱的效果。慢性結膜炎發(fā)病機制,除了中醫(yī)認為的目失乳潤、肺陰不足以外,蘊積生熱、清氣不升以及目竅失養(yǎng)、陰血不足以及肝腎虧虛也是該病的主要病機,如果同時具有腰膝酸軟以及脈細等癥狀,需要滋補脾陰,營養(yǎng)肝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西醫(yī)局部用藥基礎上使用雙解湯與羌活勝風湯效果治療總有效率為97.0%,對照組為77.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0%,對照組為14.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顯示了慢性結膜炎患者使用0.3%氧氟沙星與0.5%紅霉素聯(lián)合中醫(yī)辨證施治有著較為明顯的療效,用藥不良反應少,可以長期用藥,治療簡單、方便,近期及遠期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慢性結膜炎患者采用辨證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藥的方法治療,可以縮短治療周期,有效緩解并消除各癥狀,不良反應少,療效顯著,是一種值得推廣與應用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黃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結膜炎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01:66-67.
[2]張金瑞.中醫(yī)辨證施治慢性胃炎60例的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18:19,21.
[3]梅惠文.單兆偉教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4]周春芳.辨證施治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08:98-99.
[5]張筱英.辨證施治治療56例慢性肝炎臨床觀察[J].鐵道醫(yī)學,1997,03:39.
[6]巢強華.中醫(yī)辨證施治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21:213-214.
編輯/錢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