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43-02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等詞語;
2.掌握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
3.把握文中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體會魯迅先生對長媽媽的懷念與尊敬之情。
教學重點:
1.掌握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
2.準確把握阿長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與尊敬。
授課類型:講讀課
教學方法:演讀法、啟發式、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在充分預習的前提下)
教學設想:采用主問題“假設你要聘請保姆,你是否愿意聘請阿長?”串領全篇,步步追問,引導分析出不愿意和愿意的原因,及“抑”和“揚”的內容自然得出,由“抑”到“揚”,水到渠成的分析出阿長的性格特點及本文的寫作技巧。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由魯迅作品中的眾多人物引出長媽媽,走進文本。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解積累重點字詞:
駭 擄 悚 惶急 瘡疤 詰問 渴慕 疏懶 霹靂 孤孀
2.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阿長的身份、性格等
三、跳讀課文,感悟形象,掌握欲揚先抑寫作手法
主問題:假設你要聘請保姆,你是否愿意聘請阿長?
先請不愿意的同學說說理由,引導分析“抑”的內容:
因為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多嘴多舌)
②限制我的行動(管我太嚴)
③睡覺成“大”字(行為不雅、不拘小節、愚鈍)
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麻煩、迷信)
⑤講述長毛的故事(愚昧無知)
⑥謀害我的隱鼠(詰問、憎恨)
看來的確不討人喜歡,請同學們找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的詞句。板書:不大佩服、討厭、不耐煩、憎恨、詰責
看來有這樣一位保姆是挺煩人的,可是為什么有的同學還要聘請她呢?
再請愿意的同學說說理由,引導分析“揚”的內容:
因為她為我買回了《山海經》這本書。
我相信父母經常給你們買書,你們拿到書什么感覺,什么心理?魯迅拿到書什么感覺?怎么會有這種感覺?我們來看看買書的前因后果。
1.阿長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引導朗讀19-28段,說明:文中沒有交待,學生無法回答,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發現語言文字背后的信息。
2.設置阿長買書的情境,體會阿長買書之艱難。
教師扮演售書員,學生扮演阿長,體會“三哼經”三個字的信息含量。引導品讀第22段,教師讀的過程中故意漏掉“太”、“連”、“向來”、“都”,讓學生體會這幾個詞的重要性。
3.買回的“粗拙的本子”為何被稱為“最為心愛的寶書”?品讀25、26段,體會作者得書后的驚喜和震憾。
4.由此,我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既然有新的,那肯定就有舊的,說說幼年的魯迅在什么時候還對阿長產生過敬意?
作者這樣寫阿長,“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摻雜,沙里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真實感人。因此本文是寫真人實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5.理出情感線索,完善板書,了解欲揚先抑寫作手法及作用。
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深沉懷念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掌握描寫人物手法
1.細節描寫,栩栩如生:如寫長媽媽著重選擇了兩個生動的細節,一是她在向人低聲絮說些什么事的時候,還要豎直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長媽媽質樸、略帶粗野的性格在這些細節中刻畫得栩栩如生。
2.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如元旦時她教我說恭喜的話和吃福橘的情節,作者通過“伸出……按住……惶急……搖……笑……塞……”這些動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等充滿歡欣和熱情的語言寫出了真誠的祈求,表現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3.心理描寫,突出中心:如當長媽媽買回了《山海經》后“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這個心理活動寫出了我的吃驚,正是這種吃驚,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動——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從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總之:語言寓莊于諧,含義深刻。
五、課堂小結
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又不失深沉莊重。作者懷著誠摯的感情,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純樸善良的農村婦女的形象,抒發了對她的思念。也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黃胖而矮、有點粗俗、甚至愚昧但淳樸善良,關心疼愛孩子的長媽媽吧!
六、布置作業
1.復習掌握重點字詞的形音義;
2.課外閱讀梁實秋的作品《我的一位國文老師》,進一步感悟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以及“不虛美、不隱惡”的寫作主張,并嘗試運用這種手法寫一個你熟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