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外事工作人員必備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個人能力等,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外事工作整體高度,加快我國教育國際化過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外事 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73-01
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擴大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高職院校設立了國際交流處,專人負責處理外事工作。如高職院校外事接待、外籍教師的管理、交流生管理、開拓國際教育合作等。教育國際化賦予高職院校外事管理部門的職能越來越多樣化,參與的外事活動內容也越來越豐富。高校外事管理部門已經逐漸成為集以上多種職能與一身的高校窗口部門。同時,高校外事管理部門的新發展對高校外事管理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外事活動較多,高職院校外事管理人員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國家和學校的形象。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高校外事管理人員隊伍已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高職院校外事工作人員應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
外事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事務性,因此高職業素質的外事管理人員首先應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由于接觸的人和事件往往涉外,這就要求高校的外事管理人員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必須隨時隨地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不該問的問題不問,不該講的話不講,更不能與不確定身份的外國機構或個人私自建立交往,對來賓提出的不盡合理的要求不能一味答應執行,更不能利用工作之便謀取個人利益。
二、高校外事工作人員應具備深厚的科學文化素質
如今,各國高校之間的交流已經不僅僅是一般的文化交流,這種交流向多種方向拓展開來,如人員、學科、科研學術等交流,交流活動越來越活躍,涉及面越來越廣泛。因此外事管理人員需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對每一門學科都有所認識,掌握學校的基本情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此外,外事管理人員還應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以及廣泛的興趣愛好,對自己國家以及合作國家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開拓視野、多關心世界大事和國家大事。
三、高職院校外事工作人員應具備出色的個人能力
外事管理工作人員應該具備出色的個人能力。首先,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是外事工作人員必備的基礎技能,特別是英語能力,良好的外語能力對于外事工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各種外事活動中,如果外語溝通不暢,會導致合作項目變得索然無味,甚至可能引發誤解或者其他損失。外事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文書翻譯工作,只有對本國語言習慣以及外國語言習慣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將外文文件準確無誤翻譯出來。每一項外事活動都需要經過精心、細致的安排、多方的協調、精心的組織和周密的策劃。所以外事管理人員還需要具備出色的組織管理能力。現今,高職院校的外事管理工作活動不再是簡單的外事會晤,而是逐漸擴展到高校的教學、科研、行政和管理等很多方面。優秀的組織管理能力可以組織協調各方面的力量、關系,最終達成工作目標。高職院校外事管理人員應有出色的外事交際能力。在外事活動中,外事管理人員經常需要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對象,如何調整心態,擺正位置使溝通順暢,不應該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囂張。
四、高職院校外事工作人員應具備良好的交際禮儀
在公共場合的儀表體態、言談舉止,反映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修養。作為國家、政府、政黨、團體、企業的代表進行對外活動的時候,在這方面給人的印象,往往成為相互間進一步了解和交往的重要依據。作為個人,可以有各自的風格,但是在國際禮儀活動和社會、社交場合,就應當講究必要的禮節,規范自己的行為。高職院校外事管理人員在外事活動中應高度重視自己所留給外方人士的第一印象。要做到儀表堂堂,落落大方。在外事活動中,外事工作人員必要注意修飾儀表,檢點舉止。并且應在外事活動中展現大國氣度,待人熱情。待人熱情不僅意味著自己對待交往對象具有誠意,也能體現對對方充滿了友好、關懷與熱誠。
高校外事工作是教育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橋梁和紐帶,是教育對外合作與交流的主渠道。在新形勢下,高校外事工作人員必須更新觀念,提早自身素質,實現高校外事工作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翔.高等學校辦公室工作[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2.
[2]夏文遠.高校外事工作規范化管理實務全書[M].銀聲音像出版社,2005.
[3]楊立斌.高校外事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J].林區教學, 2007.
作者簡介:
陳盛蘭(1988.1-),女,福建福州人,本科,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現有職稱:見習研究員;研究方向:國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