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欣茹
[中圖分類號] F32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06-01
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為實現這一目標,無極縣委縣政府決定以生態文明為抓手,大力推進農村面貌的改造提升,讓農民自愿改變長期形成的不健康、不生態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1 無極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無極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是河北省糧食主產區。全縣轄6鎮5鄉,213個行政村,總人口5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9萬人。
當前,無極縣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近年來,無極縣委、縣政府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抓手,組織實施了造林綠化、污水治理、垃圾處理、村莊整治等重點工作,全縣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農村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農村人居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但是,從總體上看,還存在以下問題。
1.1 農民的生態觀念缺乏。雖然農民有改變自己生活環境的愿望,但觀念比較落后,他們的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意識比較薄弱,不能較好地處理經濟與環境、家庭衛生與戶外衛生、個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等問題,這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構成了一個較大的思想和精神障礙。
1.2 農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不足和設施建設投入不夠。總體來看,無極縣絕大部分農村的生產生活垃圾都未進行過任何處理,直接把處理的責任推給了大自然。大部分農村無排水與垃圾處理設備,污水、雨水隨地勢順流、滲透,村內垃圾隨處可見,形成了“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農村獨有現象;廚房、廁所、暖氣的改造提升程度不足,不利于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和良好生活行為的養成。雖然在各方面上級均有配套資金,但只是一個補充,主要資金來源還是要靠農民自籌,投入的不足也阻礙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
1.3 農村原有農房建設的不合理性,以及屢禁不止的“兩違”現象,嚴重損害了農村的村容村貌,浪費了生態資源,也增加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本。
1.4 不當的農業生產方式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危害。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農民逐漸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農膜等化學品,結果導致土壤的有機質、礦物質含量減少,土壤肥力降低,對大氣、水、生物等也造成了一定污染,進而形成嚴重的面源污染。
1.5 不文明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成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絆腳石。
1.5.1垃圾的處理方式不科學。對生活垃圾,大部分農民以不在院里污染為主,污水就直接潑到街里,垃圾則扔到街邊或者離自己家遠一點的死角處;對生產垃圾,大多是隨意亂扔在農田道路,或者堆積在村口。
1.5.2自由、松散的畜禽養殖增加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和治理難度的增加。目前無極縣95%以上的農村都有專業養殖戶,由于沒有專門機構管理,這些養殖戶對雞或豬產生的污水是任意排放,污氣沒有相關處理,糞便或低價賣出或直接堆放在養殖廠附近,附近居民雖有意見,但由于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忍受。
1.5.3利益至上,難以管理。對自己有利的就做,不利的就不做,甚至反對,如在綠化方面,村里要綠化門前的小街道、大街道,如果不讓個人出資,那基本上每戶都同意,也有不少出力干活的,但若要個人出錢,那就會有相當多的人不同意。在田間地頭的綠化,雖然村里承諾樹歸個人所有,但大部分農民以影響莊稼生長等為由,不愿綠化,個別人還趁農忙時節把綠化的樹木連根撥起。
1.6 部分農村兩委班子、村干部沒有盡職盡責,延誤了相關政策的實施。有的村兩委班子不和諧,上級布置任務時,下面互相推托、扯皮;有的村書記村長能力不強,團結不了大多數群眾,找不到穩定農村、發展農村的路子,影響了黨群關系;有的村干部“公心”不夠,沒有把為農民服務的理念放在首位,一味追求自己的“成長”等。作為村班子成員,不盡心盡力地工作,那在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上也必會拖后腿,成累輟。
2 建設美麗鄉村的對策建議
建設美麗鄉村,必須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依托,必須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多管齊下。
2.1 重引導,培育生態文明理念
人民群眾有了生態文明理念,才會有符合生態要求的生活和生產行為,才能推進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為此我們要大力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根據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充分發揮電影、網絡、廣播、電視、宣傳欄、農民健身小組等媒介的作用,以人為本,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小品、順口溜等形式,強調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生態道德教育。倡導人們追求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追求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生態、既節約資源又環境友好的生活,注重生活質量而不是簡單需求的滿足;倡導人們從自己做起,不斷影響周圍的人,不斷改善生活的環境。
2.2 抓源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城市的污染轉移,使農村在招商引資方面處在了 喜憂參半的境地。因此,在招商引資上,縣委政府要抓實環境關口,寧肯舍棄千萬投資,也不能給環境帶來壓力,無極縣正在這樣做。在產業發展上應該從源頭抓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做大做強蔬菜、糧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現代農業產業格局。其次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觀光農業,結合無極獨特的地域特點、文化特色,發展具有無極特色的農業是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2.3 重實踐,提倡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搞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需要無極全體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繼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所以我們必須身體力行,上行下效。一要大力提倡資源節約與清潔生產協同推進。推廣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等節約型技術使用,建立清潔的生產生活方式,從生產生活源頭抓起,減少外部投入品使用量,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實現資源的節約和清潔生產。二要大力提倡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推進。通過循環的方式,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和污水,把廢棄物變為農民所需的肥料、燃料和飼料,從根本上解決污染物的去向問題,大大減少農業生產的外部投入,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農業發展。
2.4 抓核心,搞好班子建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做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順利達到預期目標,離不開一個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領導班子。因此,應該注重村兩委班子建設,提高兩委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領導基礎和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