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節
[摘 要]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指農村機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的管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農民群眾和廣大干部普遍關心的焦點問題,也是農村集體腐敗案件發生高發區。目前國家高度重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出臺了多項政策,建立了縣級農經管理部門為主體,鄉鎮財經所具體管理、村級監督委員會負責監督的“三資”管理體系,先后制定委托代理、民主管理、集中會簽、資產資源處置、項目招投標、審計監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進一步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進行了規范。
[關鍵詞]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 價值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29-01
近些年,安徽省積極落實農村綜合改革政策,并下發《安徽省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若干規定(試行)》,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作出全面規范。明確了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歸屬,解決一些地區存在的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主體虛置、管理失范等問題。地區以規范和制約權力運行為核心,以維護農民權益為重點,通過明確責任要求、創新管理模式、拓展工作內容等舉措,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發展。
1 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價值分析
1.1 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利于推動農村機體經濟發展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要求,是農村機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基礎。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利于摸清村集體家底,盤活集體資金,對資金、資產和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科學管理,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的增值保值,最終促進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此外,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能夠及時發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時解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存在的漏洞,實現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高效利用,節約資金成本,同時還能夠探索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途徑,充分挖掘村集體的資產、資源的增值潛力,提高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積累,為村集體今后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1.2 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利于推動黨風廉政建設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是最容易引起貪腐現象的重要領域,同時,農村“三資”問題也是廣大農民群眾普遍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近些年,各級黨委和相關部門在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使得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逐漸向著科學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1]。但是從現階段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仍然存在著制度建設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的現象,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貪污腐敗現象依然廣泛存在。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能夠切實解決村集體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管理過程中明確村集體家底,建立臺賬制度是清理農村“三資”的重要前提。也是發現問題、解決矛盾、糾正錯誤、懲治腐敗的關鍵。能夠從根本上鏟除貪污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最終推動農村防腐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1.3 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當前,農村地區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2],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村財務公開不到位,集體資金分配不公開、不透明,村集體資源和資源流失十分嚴重,嚴重影響到農民群眾的經濟利益。過去由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不到位,群眾對干部不信任,嚴重影響到基層政黨工作的開展,對于農村地區推行的改革政策,農民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農民上訪數量增加,嚴重影響到村干部和村民之間的關系,嚴重的還會威脅到農村地區社會秩序穩定。而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正是順應了農民群眾的要求和期許。一方面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能夠更加清晰透明的讓群眾明白村集體資金、資源和資產的使用和配置情況,通過透明公開,讓農民群眾吃下一顆定心丸,從而化解村民和干部之間的矛盾,強化干部和農民群眾之間的聯系,維護農村社會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面通過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能夠發更好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農民群眾參與權和話語權,確保村集體決策更加民主,有效落實好農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有利于提升村集體民主政治建設水平。
2 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對策分析
2.1 強化領導
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組長的三資清理領導小組,加強對清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指導協調,并抽調精干人員組成督查、指導、審核等小組,建立健全三資清理管理機制。結合各個鄉鎮情實際科學制定三資清理工作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方案做好清理、登記、核實、公示、確認和上報工作,規范建立臺賬,保證登記內容全面、事實清楚、數字精確。建立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以層層落實工作責任細化量化工作目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同時嚴明工作紀律,促進清理工作扎實有效推進。
2.2 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監督服務
①民主議事程序化。規范決策內容和“三資”事項決策流程圖,將村集體重大財務開支、土地承包和租賃、公益事業建設等事項按“四議兩公開”程序決策實施。②代理服務精細化。各個區縣建立“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村(居)資金、資產、資源全部統一實行鄉鎮代理,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做到用電腦記賬、靠程序把關,排除人為因素干擾。③督查監管透明化。建立網絡監管平臺,由紀檢、農業等部門進行動態、實時、全面監控,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建立信息公開載體觸摸屏,方便群眾查詢。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為單位,設立專門賬戶對集體資金統一管理,升級“三資”管理軟件,增加“三資”監管模塊,及時掌握村級收支動態。④配套制度規范化。建立資產、資源清查登記和臺賬管理制度,落實村級財務支出“聯簽會審”、資產承包出讓和資源開發利用公開協商、公開競價、招投標制度,確保讓百姓看到真實的“明白賬、陽光賬”。同時,進一步界定村級支出范圍,劃分補助檔次,明確補助標準,逐步提高村級組織補助資金。此外,突出村級專項資金分配方式,變暗補為明補,規范資金分配行為。
參考文獻
[1]張濤,王余丁,王建中.農村“三資”管理問題的調研報告——基于河北省調查問卷的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24)
[2]祁建林.提升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水平努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金山區朱涇鎮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J].上海農村經濟.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