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招業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55-01
2016年,是打響“十三五”脫貧攻堅的第一年。荔波縣佳榮鎮立足本鄉鎮實際,結合農村“三變”(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政策,積極探索本鄉鎮主導產業--茶產業扶貧工作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不僅解決了茶產業扶貧前三年不能給貧困戶帶來收益的問題,而且保障了貧困戶收入的穩定增長。
1 基本情況
荔波縣佳榮鎮地處月亮山麓腹地,是荔波母親河--樟江河源頭,也是重點扶貧“三山”--月亮山的貧困鄉鎮之一。該鎮森林覆蓋率高達80%,負氧離子每平方厘米達到18萬個以上,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降雨量1500-1600毫米,無霜期280天,日平均氣溫16.7℃,平均海拔900米以上,是荔波縣為數不多適宜種植茶葉的鄉鎮。目前,全鎮種植有茶葉5000多畝,種植的主體是企業和合作社種植。
如何發揮茶產業的扶貧作用,讓貧困戶分享茶產業發展成果。佳榮鎮結合農村“三變”改革政策,對茶產業扶貧機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該鎮政府與招商引資茶企荔波縣佳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三年合作協議,即2016年8月1日-2019年8月1日,以貧困戶每戶5000元為股金,共計100萬元的貧困戶扶持資金入股企業,并建立保底分紅的利益鏈接機制,即第一年按照入股股金的5%、第二年6%、第三年7%的保底進行分紅。入股茶企業扶貧股金覆蓋了佳榮拉先、拉毛、岜鮮3個村200戶貧困戶,年能給貧困戶帶來5萬元以上的分紅收益,戶均年分紅收益在200元以上。
2 主要做法
2.1 強化選準合作企業。扶貧資金入股關系到貧困戶脫貧的問題,選準合作企業是確保貧困戶獲得收益按時脫貧的關鍵。該鎮在入股前,對合作企業--荔波縣佳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資產、信譽、經營情況、發展前景等進行充分的考察和分析,確保了合作企業的兌現分紅的能力。荔波縣佳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荔波縣政府2013年招商引資企業,該企業是安徽客商投資成立,目前已在佳榮鎮拉毛村、拉先村建設茶葉1000多畝,投產茶園500畝,建設了300平方米的加工廠,信譽、發展前景等較好,確保了入股資金分紅收益的兌現。
2.2 確保入股資金安全。為確保投入的資金安全,佳榮鎮要求企業提交第三方對企業的資產進行評估的《資產評估報告》,保證公司總資產大于入股股金,并將合作企業100畝茶園作為入股資金的風險抵押。同時要求公司種植茶園面積不低于500畝,股金注入與公司基地建設規模和投入情況掛鉤,分批次進行撥付。資產評估、茶園抵押和分批次撥付降低了入股資金的風險。
2.3 建立合理利益連接機制。合理利益連接機制是確保雙方利益和合作是否成功的核心,分紅比例高了,企業不接受,也會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積極性,分紅比例低了,貧困戶利益受損,扶貧直接效益不顯著。佳榮鎮在確定利益連接機制時,充分考慮雙方的利益,按照逐年遞增的方式進行保底分紅,即第一年按照入股股金的5%、第二年6%、第三年7%。這樣既保證了入股資金分紅的逐年增長,又解決對企業盈虧難以監管的問題。
2.4 明確合作期間經營機制。為不影響企業正常運行,確保企業自主經營,佳榮鎮在協議中明確規定,“入股企業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入股農戶不參與公司經營”。合作三年到期,有50%以上入股農戶不愿意再入股,企業將100萬元返回政府存入“村財鄉代管村用”專戶,另行安排扶持事項。實現了既解決了企業發展生產所需資金及自主經營,又確保了貧困戶得到穩定收入和貧困戶扶持資金的持續性,避免了貧困戶扶持一年做一年,不扶持又是原樣的情況出現。
3 存在問題及對策
存在問題:一是該企業還處于投資期,只有少部分茶園處于初投產期,收益較少,還不能足以支撐較快發展,發揮較大的扶貧作用。二是貧困戶入股資金較少,覆蓋貧困戶較多,直接扶貧效益不顯著。每戶入股資金5000元,每年收益才200多元。三是跟蹤服務監督機制不建全。沒有明確入股資金監督機構和人員,以及監督的方式、方法等。
3.1 加大扶持力度。從融資、用地、稅收、配套基礎設施等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扶持,確保企業能有盈利空間,實現“招得進、住得下”,防止企業無盈利而“走路”。
3.2 加強企業監管。特別是茶葉企業,要加強企業農產品質量監管,嚴禁使用禁用農藥,防止企業因農產品質量問題影響發展,甚至倒閉。
3.3 做好跟蹤服務監督。成立入股資金服務監督領導小組,明確人員和職責,并積極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存在的問題,協助企業進行解決,減少企業發展的障礙因素,促進企業發展。對企業的監督不能采取查賬式的監督,干涉企業自主經營行為,又要隨時掌握和了解企業發展動態,出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確保入股資金的安全。
3.4 建立風險基金。農村“三變”改革入股企業扶貧,幫助貧困戶實現了收入的穩定來源,但按照市場規律,不能保證企業100%的盈利,不出問題。因此,應探索建立風險基金,降低貧困戶入股資金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