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玲
[摘 要] 近幾年來,聞喜縣政府積極推進“一村一品”種植專業村建設,利用三河口片區晝夜溫差大的獨特自然條件,通過土地流轉、土地轉換、返租倒包、平田整地等方式,實現西紅柿規模連片種植。隨著本地西紅柿種植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土壤肥力條件呈現下降趨勢,露地西紅柿在生產過程中產量和品質也有所影響。基于此需要我們認真分析露地西紅柿土壤養分狀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聞喜縣南垣露地西紅柿土壤養分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相應的培肥措施,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 聞喜縣 露地西紅柿 土壤養分 培肥措施
[中圖分類號] S1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76-01
聞喜縣位于山西省南部,運城盆地北端,南垣包括河底、裴社、后宮三個鄉鎮。露地西紅柿主要分布在后宮鄉。后宮鄉地處聞喜縣南垣,中條山前沿,聞垣路、桐石路縱貫境內,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全鄉土地面積103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65389畝,露地西紅柿面積2000多畝。露地西紅柿主要分布在三河口、北白石、南白石、小莊、界元、崔家莊、等村。后宮地處中溫帶區,季風區,海拔高度平均為777-860米,全年降水量350-400毫米,屬于旱區,全年無霜期185天,解凍期70-80天,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所種植的西紅柿品質好,產量也高。近些年,聞喜縣露地西紅柿以培肥為主要措施,通過對露地西紅柿土壤養分的調查分析,找出了露地西紅柿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培肥措施,有效提高露地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
1 聞喜縣南垣露地西紅柿土壤養分狀況
1.1 聞喜縣南垣露地西紅柿土壤養分狀況分析
聞喜縣露地西紅柿栽培過程中,施肥主要采用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基肥主要施雞糞每畝6-8方濕的;(2)定植時每畝施50公斤復合肥15:15:15;(3)6月上旬開花座果開始追肥15:5:22的復合肥;(4)7月上旬追第二次肥15:5:22的復合肥;有的菜農追沖施肥也就是氨基酸每畝20公斤;(5)8月上旬追第三次15:5:22的復合肥;共追3次。
2008年土壤有機質含量12.99g/kg,屬省四級水平;土壤全氮含量0.79g/kg,屬省四級水平;堿解氮59.7mg/kg屬省四級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12.5mg/kg,屬省四級水平;土壤速效鉀含量136mg/kg,屬省四級水平,PH值8.35。2014年從10個采樣點看土壤有機質含量從9.86-13.29 g/kg ,平均10.81g/kg,屬省四級水平;土壤堿解氮含量從58.8-88.2 g/kg,平均74.27g/kg,屬省三級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從8-80.6 mg/kg,平均48.01 mg/kg,屬省一級水平;土壤速效鉀含量從76-145 mg/kg,平均101.4mg/kg,屬省四級水平。通過對最近幾年該地露地西紅柿土壤有機質、氮、磷、鉀等含量分析發現,農戶有機肥施入比例不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下降比較嚴重。西紅柿栽培過程中氮肥施入量過多,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逐漸升高,這對土壤理化性質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西紅柿生長過程中對磷元素和鉀元素需求量較大,而土壤中速效鉀和個別地塊速效磷含量呈現下降的趨勢,由此可以看出,農戶在種植西紅柿過程中,鉀肥和個別地塊磷肥的施入量不足,對聞喜縣露地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會產生不小影響。
2 聞喜縣南垣露地西紅柿土壤培肥措施
露地西紅柿栽培過程中,施肥應該始終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控制氮肥的施入量,增施磷肥和鉀肥的原則開展施肥。在施肥之前要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按照測試的結果科學施肥。針對最近幾年,聞喜縣露地西紅柿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鉀含量下降的趨勢,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土壤培肥:
2.1 增肥改土,增施有機肥
增施大量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并輔以化肥,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同時經過微生物的活動和分解,還可以使有機肥中的氮素按銨態氮、亞硝態氮、硝態氮的順序分解,這樣土壤中的微生物則可以吸收無機氮而合成蛋白質。當微生物合成的蛋白質被分解時,所產生的硝態氮又可以作為養分供蔬菜吸收利用。使用千稻草、玉米稈、麥稈、稻稈、煙稈、雜草等1000公斤,米糠30公斤,紅糖2.5公斤,人畜糞100-200公斤,擴大菌種(酵素菌原種培養擴大后的菌種)6公斤,制作成堆肥,制作完工后,全部攤開施入土地。采用這種堆肥方法,堆制過程短,用料來源于我們的土地,每一農戶都有,且堆制的地點不受限制,在田間、地角、房前、屋后都可進行。當季制作當季就可以用。這樣,即可做到秸稈還田,又能增加農田的有機肥施用量,真正實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2.2 深整地改土
隨著露地西紅柿種植時間增長,土地的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土壤耕層變淺,土壤板結現象加重,養分消耗增加,因此,應該逐漸增加耕作層深度,改善其物理性質。一般情況下深耕時間安排在早春或深秋西紅柿收獲以后,各深翻兩次,使耕作層達25-40厘米。同時,種植綠肥作物也能夠對土壤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豆科綠肥固定大氣中的氮素,在采摘其可食部分后,將秸稈還田,尤其是將豌豆、蠶豆等嫩莖葉壓青,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氮素含量。
2.3 合理輪作
陸地西紅柿連作會導致土壤酸化、鹽化和病害蔓延。在露地西紅柿種植地區,應特別重視合理輪作,利用不同品種蔬菜的吸肥差異,減緩某種養分的過度消耗,避免或減輕上述問題的出現,從而充分發揮土地的生產潛力。如在輪作中安排一些芥菜、豌豆等造物,能吸收利用一般蔬菜所不能利用的磷、鉀,并有14%-34%又重新以可用態分泌到土壤中,為下茬蔬菜改善了磷、鉀營養狀態。輪作方式多種多樣,但在輪作中均應安排一季豆科蔬菜為宜。
參考文獻
[1]何斌,溫遠光,袁霞,梁宏溫,劉世榮.廣西英羅港不同紅樹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質與酶活性的研究[J]. 林業科學. 2002(02)
[2]劉春生,常紅巖,孫百曄,孫玉煥,葉優良,張福鎖.外源銅對土壤果樹系統中酶活性影響的研究[J]. 土壤學報. 2002(01)
[3]和文祥,蔣新,卞永榮,王芳.殺蟲雙對土壤酶活性影響的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1)
[4]賈繼文,聶俊華,李絮花,宋付朋,桑衛民.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狀與土壤酶活性關系的研究[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04)
[5]孫秀山,封海勝,萬書波,左學青.連作花生田主要微生物類群與土壤酶活性變化及其交互作用[J]. 作物學報.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