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娜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92-01
玉米是寬甸縣主栽糧食作物,年播種面積接近45萬畝,在保障社會的基本穩定及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玉米收成的好壞直接左右著我縣糧食生產安全及農民的收入,而玉米螟又是玉米生產中主要病蟲害之一,由于最近幾年冬季溫度偏高,極端天氣減少,加上耕作制度的改變,玉米秸稈過腹過圏焚燒量減少,秸稈存量大增,給玉米螟過冬提供了適宜的場所,越冬基數增大,種植密度增大,從而導致了玉米螟在寬甸地區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嚴重威脅我縣糧食安全生產。
玉米螟以幼蟲危害玉米的心葉、莖桿、雌穗等組織,影響其營養成分的輸送,有的農戶具有防止病蟲害的意識,能夠做到及時噴施藥物,這種常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雖說能夠防治玉米螟,但是由于長期使用化學農藥不僅能殺傷天敵,產生抗藥性,而且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影響生態環境。通過研究玉米螟的發生規律,加上多年多點田間防治效果調查,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這是一種以蟲吃蟲、以蟲治蟲、從害蟲口里奪糧的方法。既省工、省時,又減少化學農藥殘留及環境污染,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玉米的產量、提高玉米的質量,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農民非常認可,樂于接受。經過幾年的工作實踐,就如何提高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總結出幾點建議,在這里介紹給大家,僅供參考。
1 首先介紹一下赤眼蜂
它是自然界一類寄生性天敵,在天敵的種類中,它最小,體長只有0.5-1.0豪米,因為它的單眼復眼都是紅色得,所以叫赤眼蜂。它是一類很有利用價值的昆蟲,人工釋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一般在玉米螟成蟲產卵始期,向田間人工釋放赤眼蜂,赤眼蜂將卵產在玉米螟卵內,使蟲卵不能孵化成幼蟲,達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這種防治玉米螟的方法對環境沒有任何的污染,對人畜安全,還能有利于生態平衡,實用技術很強。
2 做好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宣傳工作
通過電視、廣播、手機、板報、標語、宣傳單等,大力宣傳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及好處,讓老百姓認識到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意識到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對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掌握防治的技術要領,使得老百姓的綠色防控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保證赤眼蜂蜂卡寄生率在90%以上,羽化率在85%以上,平均單粒出蜂70頭,弱蜂率在5%以下,綠卵率5%以下。
3 及時訂購蜂卡
為了提高防效,訂購蜂卡是關鍵,應選擇寄生力和適應性強的優良赤眼蜂種,蜂卡訂購要及時,既要保質保量,又要及時到位。因此選購赤眼蜂卡一定要在正規廠家購買。
4 搞好技術培訓
在放蜂卡前,重點鄉鎮必須進行1-2次“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培訓班,聘請相關專家授課,釋放蜂卡的農戶都要參加培訓,使其掌握基本放蜂要領,能夠做到最大效率的利用赤眼蜂來防治玉米螟。
5 加強預測預報
提高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必須搞好玉米螟發展情況的田間調查,使釋放赤眼蜂的時間和玉米螟的產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一般寬甸地區當玉米螟雌蛾產卵百株玉米中玉米螟卵塊達到一塊時,就要及時投放第一次赤眼蜂卡,投放時間大概在6月中下旬,間隔5-7天再釋放第二次。
6 釋放要求.
將蜂卡撕成小塊,沒小塊上都有一定量的赤眼蜂,農戶需要在玉米植株中部葉片,將葉片中間撕開,沿葉脈向莖方向卷成一個筒狀,將蜂卡放入其中或者是在玉米植株中部葉片背部,用牙簽別固牢便可以。但需要注意的是放蜂時不要將蜂卡用葉直接卷放。也不要夾在葉鞘處或扔在葉心里,以免蜂卡發霉,影響效果。赤眼蜂遷飛能力不強,一般只能飛10米左右,所以它的活動和擴散能力受風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放蜂時既要布點均勻,又要在上風頭適當增加放蜂點的放蜂量。農戶在放蜂時要注意掌握每畝放2-6個點,放蜂量應在1.5-2.5萬頭。寬甸地區一般適合在上午放蜂,這樣有利于赤眼蜂的羽化和寄生;最好應選擇在無雨無大風的天氣為宜,對赤眼蜂的飛翔活動有利,如果遇小雨可以進行放蜂,若是遇到大雨則應該將蜂卡存放在冷涼的地方,以防溫度過高提前出蜂,降低防治效果。
7 集中選片投放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屬于生物防治范疇,一家一戶防治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最好是集中選片,組織專人進行投放,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通過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使玉米受害株少,蛀孔數少,百株殘蟲量少。說明赤眼蜂不僅對第一代玉米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還能壓低二代蟲源的發展,。對保持生態平衡,減少污染,保護天敵,對人畜安全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與此同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每畝地可挽回經濟損失5%-30%,全縣挽回經濟損失近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