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軍+洪正日
[摘 要] 林業工程項目建設與國民經濟建設存在緊密地聯系,而且木材在各領域的發展中都發揮者關鍵作用。然而,目前國內林業資源呈下降趨勢,與現代化社會要求不吻合,營林管理工作尚未完善,同樣也不具備創新性管理方式。為此,文章從管理理念、管理體制與管理工作方式三個角度對創新營林管理工作方式展開了深入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 營林管理 工作方式 創新途徑 探索
[中圖分類號] S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106-01
1 營林管理理念的創新途徑
要想實現林業增產,最關鍵的就是營林的科學性,而為了能夠進一步實現林業的創新發展,就一定要轉變原有營林管理理念,與時代發展需求相結合實現全面創新。其中,針對森林生態系統與森林濕地生態系統,特別是處于原始狀態的系統,需要給予高度重視。因為營林管理工程具有一定的系統性,所以,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應當積極樹立全新管理理念[1]。現階段,植物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如果仍然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對營林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一旦發生病蟲害而防治不及時,亦或是撫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就難以達到事先制定的目標。由此可見,營林工作已不再是單純綠化,也并不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是需要創新森林培育理念,站在長遠角度分析,應給予經濟與社會生態效益同等重視。針對原有管理理念予以轉變,向集約型管理有效過渡,降低生產消耗。
2 營林管理體制的創新途徑
營林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交由相關部門負責,同時要保證各部分間的共同配合,而管理體制則是內部管理結構體系。為此,管理體制和營林工作實際效果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現階段,已經設立了營林科與林業局等多個相關部門,由于內部機構的設置數量過多,而管理程序也相對復雜,所以,工作難以正常開展,很容易提高重復的幾率。與此同時,管理工作相對松散,且職責劃分不明確,嚴重影響了工作開展的效率。在發生事故后,互相推諉的現象明顯,也同樣制約了營林管理質量的提高。在新時期背景下,這對以上狀況,需要采取集約化的管理模式。其中,對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更新,而營林管理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且時間較長,所以,林業局難以事事親為,因而要適當地放權[2]。對于營林科這一部門,則需要采取分包的方式,積極借鑒現代企業發展中的成功經驗,設立營林公司,合理運用企業的管理方式開展營林管理工作。另外,營林科還應當積極轉變自身職能,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營林公司應確保管理工作的統一性,對各個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地劃分,以保證相互獨立。基于此,應全面規范各項工作,進而提升營林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對于特殊樹種,應當創建專業營林公司,并且對樹木生長的過程給予高度重視,發揮管理方法與理念的積極作用,確保在樹木播種至采伐的整個過程中落實責任制管理。而在栽植撫育階段,需要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為樹木提供理想的生長環境。一旦出現失誤,向具體負責人追究責任。
3 營林管理工作的創新途徑
3.1 建立并健全管理體制
營林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受到相關機制的引導與約束,且各階層與部門應始終遵循制度的要求來開展工作。而管理機制的制定的目的就是通過發揮自身效用,為營林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在營林管理工作中,需要經歷的階段是選地、整地與挖穴,選種和播種以及栽苗和撫育,但是,在各階段又包含了多個細節,使整體處于統一的聯系當中。若其中某一環節存在問題,也同樣會對其他環節產生不利的影響[3]。但是,在貫徹并落實管理機制以后,可以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指導性作用,對管理工作人員行為及觀念予以嚴格規范,以免出現混亂管理的問題。其中,管理機制的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征,充分彰顯時代特征,并且能夠隨實際情況的轉變而進行適當地調整。
3.2 實現管理技術的信息化
在開展營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因為森林的生長環境是山區,且覆蓋面積較大,受復雜地勢的影響,導致在收集森林信息資源時存在極大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工作人員無法及時獲取森林發展的情況,所以,管理措施的選擇具有明顯的盲目性。即便是采用人為勘測和調查的方式,也會對管理工作的實施帶來不利影響。基于此,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遠程遙感技術與全球定位系統等多種應用,深入了解林區資源的狀況,實現勘查的智能化特點。與此同時,對林區內部的生物與動物分布和生長的狀況也能夠全面掌握,展開實景觀察,以保證林區資源規劃的有效性。
3.3 管理流程的合理制定
營林管理工作的系統性特點十分明顯,所以,必須要按照合理的程序展開。其中,可以通過工廠制造產品的形式來對部分樹種進行管理,確保環環相扣,對各環節予以嚴格規范,進一步推動管理過程的有序性[4]。在對林地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事先開展調研工作,合理地制定實施的方案,對獲取的信息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而在挖穴的過程中,需要對尺寸的大小予以適當地把握,選擇正確的時間播種并栽苗。如果立地條件存在差異,那么樹種也大不相同,因而必須要始終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為樹木選擇理想的生存環境。然而,移栽定植工作也同樣要以標準要求為依據,如果實踐過程中發生改變,需要予以合理地調整。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森林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我國發展戰略中的作用不容忽視,而在開展營林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充分利用先進的管理手段,積極開展林區的育林與規劃管理工作。在新時期背景下,原有的營林管理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所以,應當充分結合時代特征,對管理理念與工作方式進行創新,以期實現營林管理工作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江.當前營林管理工作方式的創新途徑[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17):174-174.
[2]戚桂麗.當前營林管理工作方式的創新途徑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5):233.
[3]劉楊斌.對營林技術中管理創新工作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5(8):292-293.
[4]宋慶豪.對營林技術中的管理創新工作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3(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