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貴+尚春財
[摘 要] 集安市地處祖國東北邊陲,森林資源豐富,生態區位重要。多年來,通過大力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林業的基礎地位得以鞏固。但從長遠看,形勢不容樂觀。本文從改善生態環境、加快產業發展、帶動旅游業和富民強市的角度,分析了林業在集安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形勢。
[關鍵詞] 林業 經濟社會發展 形勢
[中圖分類號] F30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111-01
1 集安市林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區、中朝邊境、鴨綠江畔,是一個“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份。全市幅員面積497萬畝,其中林業用地面積431萬畝,占總面積的86.7%;有林地面積403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的93.5%;非林業用地面積66萬畝,占總面積的13.3%。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2369萬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積量1957萬立方米,人工林蓄積量412萬立方米,分別占總蓄積量的82.6%和17.4%。森林覆被率81.65%。
全市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2.4萬人。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5億元,其中林業總產值達到70億元,占全市總產值的66.7%。
集安市自1999年起又重新確立了“生態立市”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林業的主導地位。多年來,集安市通過創新發展模式,轉變增長方式,扎實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加快林業結構調整,加強森林資源培育、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林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提高,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先后被授予“全國森林經營示范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市)”、“全國百個林改典型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吉林省森林城市”等國、省級榮譽稱號,并榮獲“2016綠色中國特別貢獻獎”。
2 林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形勢
林業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重要任務,對改善生態環境,開發綠色產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具有重要的作用。就集安而言,若要鞏固林業的基礎地位,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就必須認真分析當前林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進一步明確林業所肩負的歷史重任,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加快林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2.1 從改善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對維護生態平衡,改善人類生存環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多年來,集安市始終遵循以“生態立市”為根本的發展戰略,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未來發展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建設任務依然繁重。要使全市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更大改善,就必須加快林業發展,充分發揮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主導作用,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良好的生態基礎,真正實現地更綠、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2.2 從加快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
目前,集安市確定的參藥、旅游、綠色食品等產業,無一不與林業密切相關。如參藥業和綠色食品業,這兩個產業的骨干企業都是以人參、西洋參等中小藥材和山珍為主要原料的,如果沒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就不可能提供優質的原料。
2.3 從帶動旅游業發展的角度來看
游客到集安市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山清水秀,而要保持這樣良好的生態環境,就必須高度重視并大力發展林業。
2.4 從富民強市的角度來看
集安市是以林特產業為主的山區縣(市),有著“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地理地貌,人均耕地不足1畝,發展農業的基礎相當薄弱。而山林面積占86.1%,這是基本市情。要破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潛力在山、優勢在山、希望在山。但目前集安林業的貢獻與其所擁有的資源優勢還不相稱,林業蘊藏的巨大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因此,必須深刻認識林業的經濟功能,深刻認識林業發展在新農村建設、富民強市中的巨大潛力,深入研究做好山林這篇文章,切實加快林業產業發展,不斷提高林地生產力,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財稅增源。另外,從為子孫后代負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也要求必須重視林業,保護和培育好森林資源,為集安未來的發展儲備力量,夯實基礎。
作者簡介:李金貴(1963-),男,吉林集安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