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川
[摘 要] 側柏是適應性極強的抗嚴寒、耐干旱植物,是荒山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且考慮到側柏作為闊葉林被破壞后所次生演替的先鋒喬木樹種在區域內分布廣泛,對陜北地區黃土區水土保持意義相當重大,所以它也是陜北地區的絕對禁伐樹種。本文主要探討陜北側柏栽培技術,及在側柏人工遺傳育種、造林撫育等方面技術的優越性。
[關鍵詞] 側柏 栽培技術 造林 遺傳育種 撫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S791.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121-02
中山川林場位于延安市安定鎮石畔村,林場主要經營各種林木造林、樹木管護等業務活動,其中包括刺槐、楊樹、油松、側柏等陜北地區較為常見的樹種。2015年,林場人工育苗并撫育管理側柏18000株,運用到了諸如遺傳育種、人工林撫育等多種栽培技術,取得不錯成效。
1 側柏
側柏是柏科常綠喬木中的一種,它的小枝呈扁平直展狀,鱗葉交互對生,兩面都非常相似。側柏屬于喜光植物,它在前期幼齡發育時期耐庇蔭,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對干燥或濕潤氣候都可良好應對,而且對土壤要求也不算高。特別是在酸堿性或中性土壤中都能夠良好生長,但最適生長土壤還以鈣質土為主,不過在天然林中生長速率較慢。所以大部分側柏都會在土層較深厚區域采用人工栽培技術。側柏所產生的木材材質非常重,且耐濕耐腐蝕,非常容易加工。目前在造船、機械、建筑等行業都會采用到側柏木材原材料。而且側柏整體姿態優美,非常適合于庭院、景區、寺廟等地的綠化。更重要的是,側柏在瘠薄山地的造林作用非常突出,對山林綠化再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也為我國各個區域尤其是陜北地區的側柏人工林培育再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2 陜北側柏栽培技術
2.1 選地、整地與施肥:一般側柏育苗地要選擇沙壤土或輕壤土,要利于灌溉。側柏育苗地要進行深耕,施足底肥。一般采取秋翻地,深度25厘米左右,春淺翻15厘米左右,結合秋季深翻地,每畝施人廄肥2500-5000千克,將糞肥翻入土中,然后,耙耢整平。
2.2 種子處理:播種前首先要進行種子處理,由于側柏種子中空粒比較多,需要先用水洗,將浮在上面的空粒撈出去,再用0.3%-0.5%硫酸銅溶液浸種1-2小時,或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進行種子消毒。
2.3 播種:側柏生長比較緩慢,為了延長苗木的生育期,一般根據氣候條件要適時早播,陜北地區播種時間一般是3月下旬。
2.4 苗期管理:①幼苗生長期,在幼苗生長期要適當灌水,以便利于根系生長發育。澆灌量要根據土壤墑情半個月左右澆一次,一次要澆透。側柏幼苗時期能耐一定庇蔭,適當密留,在苗木過密影響生長的情況下,及時間去細弱苗、病蟲害苗和雙株苗,一般當幼苗高3-5厘米時進行兩次間苗,定苗后每平方米床面留苗150株左右,則每畝產苗量可達15萬株。②苗木速生期,在速生期要進行追肥,在苗木速生前期追第1次,間隔半個月后再追施一次。也可用腐熟的人糞尿追施。每次追肥后必須及時澆水沖洗凈,以防燒傷苗木。③苗木生長期,生長期要及時除草松土,目前,多采用化學藥劑除草,用35%除草醚(乳油),每平方米用藥2毫升,加水稀釋后噴灑。第1次噴藥在播種后或幼苗出土前,相隔25天后再噴灑第2次,連續2-3次,可基本消滅雜草。還要及時疏松表土以免因土壤板結影響生長,松土大約1-2厘米,但是注意別碰傷苗木根系。側柏苗木越冬要進行苗木防寒。陜北地區冬季寒冷多風,一般于土壤封凍前灌封凍水,然后采取埋土防寒或夾設防風障。
3 陜北側柏栽培育苗相關技術分析
3.1 遺傳育種技術分析
從本質上講,遺傳育種應當建立于生物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探究林業遺傳基因的方式來判斷林木的特征。側柏遺傳育種就是在發菌株的時候,選擇合適的發菌株方式,根據其實際需求實施育種工作,保證能夠利用側柏特定基因等提高育種的效率。從木材形成的角度來看,植物生長不能缺少細胞的增生與分裂。對于側柏樹種而言,木質部細胞可以劃分為導管細胞、纖維側壁細胞與其他類型的細胞。在遺傳機制的作用下,研究人員就可以明確木本植物自身的遺傳機制,從而選擇相應的遺傳繁育措施。例如:在制作單孢子懸液的時候,需要里利用細胞處理方式對其進行有效的培育,以達到遺傳育種的效果。
3.2 容器育苗技術分析
在中山川林場所采用的側柏育苗技術主要分為普通育苗及容器育苗兩種,普通育苗技術實施方法簡單且投資成本較低,生產應用范圍較廣,側柏在6~7a生就可以開始結實,到30a以上時就可以在較為優質的母樹進行采種。中山川林場多為春季播種,一般來說,樹種會在9月中上旬接近成熟。在為側柏育苗播種之前,應該首先打破種子的休眠模式,以達到對種子發芽的有效促進效果,即催芽處理。
容器育苗指的是運用某種類型容器來栽培,這種育苗方式有助于提高綜合育苗質量。容器內部通常含有培養土基質以及其他養分,這些養分有利于生長中的林木幼苗獲得足夠的養分。在良好的育苗環境中,側柏幼苗就可以迅速生長。相比于大田育苗,容器育苗體現了較多優勢,這是因為容器育苗具有全年不間斷的特征,因而方便全程育苗管理,這樣做有利于提升育苗成活率并且縮短苗木培育的周期。在育苗過程中,如果能選擇營養土作為育苗的介質,那么還可以進一步保障側柏幼苗成活率的提高。在容器的保護下,側柏苗木就可以避免根系遭受損傷,同時也避免了較長的緩苗期。應當注意的是:對于不同類型的側柏苗木來講,容器育苗所需的基質也并不相同。由此可見,在容器育苗時還需要密切結合幼苗的特征來選擇育苗基質和育苗容器。
3.3 造林技術分析
中山川林場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區域,但側柏種植對土壤的要求并不嚴格,且對土壤和氣候方面都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所以它能夠較好的在陜北地區生存且形成規模。具體來說,在中山川林場的側柏造林活動主要集中在每年春季的3-4月份,其需要的最適宜氣溫為10-19℃,林場所采用的是水平溝、魚鱗坑兩種方式來進行整地,它的長寬深度要求分別為50cm、40cm和30cm,如此設計有利于攔蓄水土,并相應增加土壤墑情。造林密度在2500株每公頃,且在每穴點播20粒左右樹種,其覆土厚度為2-4cm,這樣有利于幼苗正常出土。考慮到側柏造林地址選擇應該以陰面向峁坡為主,所以中山川林場也實施了以封土保護為核心技術的抗旱造林方法,這種方法下的一次側柏栽植成活率平均都超過92.4%,這相比于未封栽植前整整提升了23.9%的成活率[1]。
4 側柏人工林撫育管理
側柏人工林撫育主要是對側柏從幼林到成林的過程進行撫育管理,以期提升林木質量及生產力,同時提高林場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平衡作用。具體撫育管理:首先在側柏幼林生長早期,對其進行松土除草工作,配合施肥灌溉,如此經過3年撫育。在此期間,最好施加高水平含量氮肥,因為它可以有效改善側柏苗木內部的葉綠素及礦物質含量,進而大幅度改善苗木本體的基本滲透調節能力與氣孔調節作用,使側柏幼林的水分利用效率提升。再者,撫育間伐也是中山川林場所采用的造林經營基礎措施之一,它能夠快速提升側柏人工造林的總體質量,并有效恢復林下植物的多樣性,對人工林區域內某些已退化生態系統的重建是具有輔助作用的。舉例來說,在對側柏人工林進行兩年的撫育間伐后,林內植物的數量與總生物量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它主要伴隨撫育強度的提升而增加。從林場的造林實踐經驗來看,中強度以上的撫育是有利于側柏及林下植物多樣性的提高的,而且適當的撫育間伐也能夠改善側柏人工林的透光條件,調節林內溫度,同時使病蟲害程度有所降低。
總結
綜上所述,現在對側柏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技術掌握比較成熟,并基本運用于生產實踐中。當然,對側柏的人工栽培與撫育管理方面還有較大的研究空間,這也是未來林場需要加強和深入探索的環節。
參考文獻
[1]趙建路.側柏育苗及撫育管理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5,(19):35.
[2]杜文軍,謝雙喜,李勇軍等.側柏人工林培育技術研究進展[J].湖北林業科技,2009,(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