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家農業事業的發展,玉米種植受到廣泛重視,主要因為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與國家農業經濟效益產生直接關系,然而,在我國玉米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倒伏現象,難以提高玉米種植質量與產量,不能達到一定的種植效果。基于此,本文根據對玉米抗倒伏栽培技術研究進展的分析,提出幾點抗倒伏栽培技術的應用措施,以供相關管理人員參考。
[關鍵詞] 玉米 抗倒伏 栽培技術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185-01
玉米倒伏就是玉米的莖稈完全或是部分被破壞,傾斜度為30,甚至會更多,在倒伏過程中,會出現根系發育不良的現象,部分玉米會連根拔起,在自然因素作用下,作物偏離正常的直立生長狀態,影響著玉米的有效生長。
1 品種的選擇
玉米倒伏是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在遺傳因素的影響下,不同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也不同。同時,不同地區在選擇玉米品種的時候,也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高產抗倒伏玉米的培育速度。在對玉米形態解剖結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一般情況下,玉米外圍皮層與維管束的機械組織有著一定的抗倒伏能力,容易倒伏的玉米品種主要因為表皮薄壁組織存在細胞間隙。相關學者認為,在選擇玉米品種的時候,必須要分析玉米根系生長情況,保證可以選擇根系發達的品種,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一般情況下,植株比較矮、根系較為發達并且莖稈較為強韌的玉米品種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同時,不同品種的搭配也會增加玉米產量,主要因為良好的搭配方式可以提高不同品種玉米之間的優勢互補效率,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在天氣較為惡劣的時候,相關技術人員在將抗倒伏能力較強的玉米品種與抗倒伏能力差的玉米品種搭配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整體抗倒伏能力,增加玉米的產量,提高玉米種植質量[1]。
2 耕作措施
當前,我國玉米種植區域土壤具有結構緊實、土壤量減少的特點,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根系集中分布在表層土壤的現象,使玉米不能更好的對土壤水分與養分進行吸收,導致玉米植株出現發育不良的現象,抗倒伏能力也隨之降低。同時,玉米根系在發育期間,粗度與韌性都不能滿足相關要求,影響植株的抗拔能力。針對這種情況,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利用深松的耕作方式種植玉米,在環節土壤結構緊實問題的過程中,利用各類農用工具對土壤進行翻耕,在提高土壤松弛度的情況下,增強玉米的種植效率。在土壤松散之后,玉米就很容易扎根,并且吸收土壤的水分與養分,使玉米根系變粗,并且韌性達到相關標準,同時,也可以促進玉米根系向水平與垂直方向生長[2]。在玉米栽培過程中,科學的耕作措施可以提高根系發育質量,有效預防出現倒伏現象。相關學者認為,利用麥秸將玉米幼苗覆蓋,可以促進玉米幼苗根部的發育,避免出現倒伏現象。但是,有一些學者認為,在多次中耕之后,會增加玉米倒伏次數,提高玉米倒伏效率。這就需要相關專家可以利用各類先進技術對其進行研究,在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之后,提高我國玉米種植產量與質量[3]。
3 密度配置措施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增加植株的密度會提高玉米倒伏幾率,主要因為如果玉米種植的密度大,就會導致玉米植株出現通風不良的現象,不利于植株的發育,難以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同時,植株在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會出現莖稈纖細的現象,莖稈的表皮細胞體積變大,細胞壁較薄,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玉米莖稈的強度與韌性,影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同時,在玉米密度增加之后,形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增加了玉米抗倒伏的幾率。由此可見,玉米抗倒伏能力與種植密度產生直接聯系,當前,對于玉米種植密度的研究只限制在健康栽培中,相關學者在研究之后得出結論:在健康栽培過程中,在玉米高密度種植的情況下,必須要加大行間距離的設置,保證可以提高通風與透光性,增強玉米秸稈的生長質量。同時,對于不同品種的玉米而言,相關學者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必須要根據不同玉米品種的種植需求,設置種植密度,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4]。
4 水肥調控措施
當前,在我國玉米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過于重視氮肥與磷肥,而忽視其他肥料的現象。這就導致玉米在生長過程中,缺少均衡的營養供給,出現倒伏現象。相關研究證明,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肥水管理與抗倒伏存在較為密切的關聯,只有制定完善的肥水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一些學者認為,氮肥影響著玉米抗倒伏能力,如果氮肥較少,就會出現抗倒伏能力降低的現象。同時,如果鉀肥較少,也會出現抗倒伏能力下降的現象[5]。
5 化學控制措施
化學控制措施就是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利用生長調節劑對玉米植株的生長情況進行調節,保證可以預防倒伏現象,增強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此時,相關種植人員可以利用外源生長調節劑執行工作,在一定的刺激下提高玉米的生長效率。如果科學的使用外源調節劑,就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根據對相關研究的分析可知,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利用生長調節劑可以增強玉米間節發展效果,提高玉米的根系發育能力,使玉米秸稈更加緊密,在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基礎上,增加玉米種植產量,提高玉米種植質量,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相關種植人員必須要重點關注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保證可以制定完善的種植栽培制度,利用各類先進技術實施栽培工作,同時,相關研究人員與專家學者還要進一步探討玉米抗倒伏栽培技術,不斷創新出新的抗倒伏栽培技術,為我國玉米種植提供更好的發展依據。
參考文獻
[1]徐麗娜,黃收兵,陳剛等.玉米抗倒伏栽培技術的研究進展[J].作物雜志,2012(1):5-8.
[2]廖忠玲.玉米抗倒伏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北京農業,2014(18):32-32.
[3]郭偉華,王輝.玉米抗倒伏栽培技術改進措施的深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20):180-180.
[4]李霞,張吉旺,任佰朝等.小麥玉米周年生產中耕作對夏玉米產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4,40(6):1093-1101.
[5]黃純勇,田霖,王愛云等.玉米新品種吉玉3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種子,2014,33(5):112-113,117.
作者簡介:李女,(1974.2-)漢族,吉林前郭人,中級農藝師,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農學系本科,研究:作物栽培與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