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順
[摘 要]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集中供水迅速增加,改善飲水條件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迫在眉睫,也成為水務工作者研究和探討新的課題。本文在自己結合長期從事水務工作的實際,對岷縣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存在問題成因分析,提出了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 問題分析 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 S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288-01
1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1 造成水源地污染的因素多。洮河流經區耕地面積大,使用的農藥化肥量多,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影響了水源地水質,形成了造成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沿河鄉鎮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洮河、水源地周圍畜禽糞便及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生活垃圾隨處堆放等,嚴重影響了飲用水水質安全。不少養殖戶為追求經濟效益,加大養殖密度,擴大養殖面積,不采取科學處置辦法,將畜牧養殖廢水直接或間接排入飲用水保護區,擴大了污染區域。部分工業企業廢水超標排放,破壞生態水源地環境的行為時有發生。水資源有關的法律法規宣傳還不夠到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處,使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存在著一定的隱患。
1.2 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亟待加強。我縣水環境保護和建設方面需要采取圍欄封閉保護、配備水質監測設備和管理人員、水源地上游住戶需要搬遷安置、實施退耕還林水源涵養工程等措施,由于水源地保護資金投入較少,難以滿足水源地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需要,特別是城區現有的水源井日出水量已不能滿足城區人口用水量的需求,現有水源地靠近工業區,水質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因此開辟新的水源地勢在必行。
1.3 破壞水源地建設案件時有發生。對水源地監管中存在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部門間沒有形成工作合力,對破壞水源地生態環境、亂采濫挖造成水源枯竭、違法排污造成水體污染的行為監管不到位,查處不力,破壞水源地保護設施案件時有發生。
2 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的對策
飲用水源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面對嚴峻的形勢,政府部門要將飲用水源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必須動用更嚴厲的管理手段,采取更嚴格的管理標準,構建更廣泛的管理網絡,確保水質安全,確保飲用安全。
2.1 宣傳引導,不斷增強全社會保護水環境的意識。結合岷縣“7.22”災后重建和“十三五”水利規劃編制,按照國務院《關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和省環保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社會各界對水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識,并利用全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等活動,及時要求各鄉鎮對河道及污染源進行清理,營造一個干凈整潔的水源地環境。
2.2 整體聯動,努力形成齊抓共管保護水環境的態勢。有關部門要按照環保法和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縣規劃建設部門對縣城飲用水管理負總責,加強縣城飲用水源保護、在線監測,確保縣城24小時安全、正常供水。縣環保部門要強化飲用水源監管工作,加強對企業排污監管,確保達標排放,定期報送飲用水源水質信息。縣水利部門做好飲用水安全工程的規劃、實施及運行管理,大力清理違章建設、砂石場和預制場,強化水域使用、組織開展村莊河道疏浚。縣農業部門要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加大禁售農藥查處力度,引導農民樹立水源保護意識,推廣使用低毒、生態農藥。縣政府定期召開會辦會,督查飲用水源保護工作。
2.3 多措并舉,切實加強城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措施。要根據城鄉飲用水水源地的實際情況,以保護水量和水質為重點,嚴把項目審批關,杜絕源頭污染,城區水源地周圍要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實行嚴格的水環境保護政策,堅決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新建或擴建有污染的建設項目。繼續做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項目的實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保護建設能力,逐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積極爭取西川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等項目,設立岷縣飲水安全水質監測中心并配備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以上水源地保護項目的實施和進一步完善監測機制,確保我縣城鄉飲用水水質安全。
2.4 強化監管,不斷加大對違法排污行為的打擊力度。有關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協調聯動,對轄區內的重點排污企業要加強監管,督促企業采取切實可行的污染綜合防治措施。進一步加強城鄉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積極開展各項以防止水污染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有力打擊破壞水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相關職能部門要經常開展飲用水源環境安全大檢查,加強污染事故防范和應急處置,對排查出的隱患要加強跟蹤督查和整改督辦。健全飲用水源監管預警機制,加強水源地水質監測,實行水源地動態管理,及時掌握水量、水質變化情況,逐步實施連續在線監測。并使數據及時發送到有關部門;繼續堅持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月報制度,并通過新聞媒體定期發布水源地水質狀況。
參考文獻
[1]曹靖凱;開展全國飲用水源地環境調查,完善飲用水源地環境管理技術政策[J];環境教育;2008年01期
[2]張亞娟;慕山;大慶市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對策及建議[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年05期
[3]趙宇;王洋;大慶市水環境質量狀況及保護對策[J];綠色科技;2012年04期
[4]鄭淑玲;滕麗;陳序紅;薛艷靜;本溪市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現狀及保護對策建議[J];科技資訊;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