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華
【摘要】課堂行為規范化是目前新課程改革最受關注的一個話題,但如何建立高效的規范化的中學英語課堂行為呢?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在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方式,而是要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思維力;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需求的不同,努力地探索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規范,以使學生在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全面發展其他各項技能。
【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行為 規范化 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117-02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在這種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師須著重通過課堂的有效行為規范來實現這一目標。筆者以此為課題展開了課堂行為規范化的研究,以下是幾點思考。
一、交流師生感情 創設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無疑是相當重要的。從本質上說,教學是師生之間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是師生共同創造的過程,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對語用能力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人的心理結構是由智力,意志,情感三個基本因素組成的,其中,情感因素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教師可以運用如下三種教學情感性策略:1.愉悅性。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學生對本學科學習興趣盎然,使教師課堂內外教學得心應手,達到教與學的高度配合。2.支持性。給遇到困難,喪失信心,情緒低落的學生以必要的心理援助。3.激勵性。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加以肯定與表揚,正面誘導。
二、豐富課堂形式 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們不妨改變一下形式,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自然導入,盡可能豐富地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場景,讓學生在這些特定的情景下談論他們熟悉的話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成就感。具體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時候上課可以結合時事、熱點,給學生講有關政治、歷史、社會等各方面的新聞、趣事、幽默等,可以讓他們做sharing,分享每天的所見所聞,對周圍人和事的感受及學習生活中的收獲,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很自然地表達出來,使他們感到言之有物、興致勃勃。
三、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課堂主體意識
“在用中學,在學中用。”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就是要把教學活動轉化為生活實際,時刻記住“學生在前我在后,學生為主我為次”,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輔佐者。引導者應重在“導”字上,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把備課的重點放到學法的引導上,把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從而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四、有效合理分組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習慣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對班里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有效應用分組合作學習,這是一個有效的課堂教學行為規范的基本前提。基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個性特點等進行分組,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有助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探究,取長補短,保證小組合作活動的順利進行,進而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成為真正的自主學習者,也就是說,使學生能自主地決定學什么、怎么學。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合作、探究,也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出各種語言情境及活動任務,耐心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地道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正所謂“以趣激學,鼓勵創造”。
五、靈活指導集體 巡視輔導提升個體
適當的口頭和即興表演對學生的認知是有促進作用的,也能讓一堂課更加活潑生動,在這個教學流程中雖然不再以教師為中心了,但仍需要教師的積極輔導與支持。教師應走下講臺積極巡視,提倡用不同的學法指導不同的學生,即因材施導,可以通過輔導小組里的個別優生,起到示范引導作用,還可以照顧到學困生,使他們“跳一跳摘得到桃子”,也能品嘗自主學習的快樂。
六、整體與部分結合 完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把完成學習任務看成是自己最明確的需要。在學生完成部分的課堂任務后,教師應認真做好學生評價這一重要環節。整堂課結束時,教師也應對整體進行合理評價,評價目的不只是在于指出學生獲得哪些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潛移默化引導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體驗學習過程中思想和情感的變化。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個人及小組合作學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做法有助于學生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策略。同時,也使他們能體驗到自己課堂行為規范的成就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由此在中學的英語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行為遵循一定的規范,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以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特別是長遠全面發展為尺度,衡量一堂課,評價一堂課,確實有效地提高中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廣軍:《英語課堂教學不規范教學行為和現象歸類分析》《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5(11)44-46
[2]劉日卓:《新課程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12)